改良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对比

2019-10-18 05:51黄长征李济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黄长征 李 斌 李济安 潘 文 唐 伟 谢 辉

湖南省湘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4114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等[1]。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骨折后,不具备直立行走的能力,患肢易缩短、造成畸形现象[2],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及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方案。PFNA与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具优势[3]。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9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旨在比较改良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15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3例,男27例,女26 例;年龄75~89岁,平均年龄(78.00±8.15)岁;致病原因:车祸10例,摔伤4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6d,平均时间(5.10±1.30)d。对照组46例,男22例,女24 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76.10±5.70)岁;致病原因:车祸8例,摔伤3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6d,平均时间(5.5±1.6)d。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X线及MRI等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②年龄>70岁; 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病者;②肝、肾、心、肺等严重性疾病者;③肾功能不全者;④其他类型骨折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需完善双下肢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和肺功能测定等检查,评估患者病情。术前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于骨科床上进行牵引复位,于患者大粗隆上行纵向切开,要分离其浅筋膜,也要将其臀中肌进行分离。暴露患者的大粗隆,在其顶端稍内侧处,采用空心椎进行开孔,旋入导针,在C臂机的透视下,已发现患者的股骨髓腔内被导针旋入,在透视下,将其深度给予确认,若合适,在近端瞄准器的指引下,旋入螺纹导针,并及时调整前倾角,若满意,测深钻孔,旋入螺旋刀片,在远端出,锁入1枚锁钉,并将刀片给予锁入,将尾帽给予安置,在C臂机的透视下进行观察,如患者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合理,冲洗患者伤口,如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则逐层缝合伤口。

观察组行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麻醉后,采取健侧卧位,将其关节囊给予切开,在小转子上方将股骨颈给予截断,使得股骨距要保留在1.0~1.5cm之间,将股骨头取出,保留大小粗隆等大骨折块,检查患者的髋臼情况,髓腔内要置入较为合适的髓腔锉,将髓腔前后壁的骨块及其大小粗隆分别给予复位,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将复位后的小粗隆及其上方股骨距给予固定,在复位后小心扩髓,将髓腔进行冲洗,采用骨水泥将加长型股骨假体柄给予固定,对股骨头进行测量,以选择大小合适的股骨头假体,待复位后检查患者关节无脱节现象,冲洗关节腔,置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术后24~48d,将伤口引流管给予拔除。

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常规应用抗凝药物,予以患肢弹力绷带包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查骨盆及髋关节X线片,继续积极治疗其内科疾病。典型病例见图1、图2。

男,85岁,行改良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以上为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

女,84岁,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以上为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髋关节评分表对患者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关节恢复越显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人工关节脱位、内固定物松动、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失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Harri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部骨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一般而言,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存在一定的禁忌,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研究显示[4]非手术治疗患者出现的病死率远高于手术治疗患者,故手术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最佳手段。而高龄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亦为重要。改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患肢早日恢复,但不足之处在于其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增多[5],而PFNA内固定术因其在生物力学上的独具优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效减少[6]。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失血量相对改良髋少,但其在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上虽较其他内固定方式早,与改良髋患者相比则无明显优势。

许庆利等指出[7],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这和本文结果相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可显著缩短下地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各具优势,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可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骨质疏松程度严重等患者,而PFNA内固定术可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好、骨质疏松程度较轻的患者中[8]。

综上所述,改良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优势,PFNA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而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缩短患者早日下地时间,两种方法均可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