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10-18 06:58:02刘修艳刘德英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手术室腹腔镜护理人员

刘修艳,刘德英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手术室,山东莱芜 271126

腹腔镜是临床手术中常用到的设备,通过腹腔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微创手术,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腹腔镜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科室,接触到的患者也非常多,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常规的护理干预已经不满足于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需求,需要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指导的同时,保障护理人员个人安全,避免接触到病菌和感染源,实现手术室护理的安全[1-2]。关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研究也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该研究即抽取了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进行观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抽取观察对象100例,选取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将这些患者等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观察组年龄 43~70 岁,平均(51.5±3.1)岁;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年龄42~71岁,平均(51.1±2.9)岁;男20例,女30例。纳入的观察对象符合以下标准[3]:①确诊为慢性疾病;②神志清晰可接受相关项目调查;③自愿参与;排除以下患者[4]:①有精神疾病,沟通困难;②身体非常差,并且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③年龄较大难以评判健康管理效果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包括手术知识介绍、术中生命监测、术后床旁护理等。

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①成立专科舒适护理小组。基于手术室亚专科手术量、手术所使用的仪器、手术特点、手术时间等,将护理人员分为术前护理组、术中护理组、术后护理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指导组。再根据手术量及工作量,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②手术室配合。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配合,不断提高护理配合质量;熟知各科的手术方法、步骤以及手术注意事项,充分了解手术中所使用的物品、器械、仪器设备等的名称、操作与使用方法、性能等。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新的手术项目,制定手术配合程序,当手术操作方式发生改变时,及时改变护理配合流程;清楚地了解手术医师的手术习惯,做好手术医师的个人喜好调查记录,其中包括手术中的器械使用与耗材、手术仪脚踏控制器摆放、手术椅、显微镜、手术室温湿度等,便于提高护理与手术的配合度。做好手术仪器设备、器械的维护与管理,熟练掌握这些设备仪器的维护制度与操作流程,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组内成员需要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总结,发现手术配合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改正;1个月进行一次综合总结和学习,不断提升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质量。③手术室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上的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及信任感,便于后续的治疗;手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在手术室舒适护理中实行科护士长-主管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管理模式。由主管护士长负责安排配合手术的人员,在各科手术的统筹安排下保证配合手术人员力量的平衡。专科组长的管理职责包括:在护士长领导下完成小组人员的科内二级管理;监督和提升小组成员的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帮助成员解决业务上的相关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组员学习和培训计划,并落实;负责专科每日的考核、培训,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与手术医师积极沟通,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提升小组成员的服务意识;定期进行业务讲课和病例查房,学习前言资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建立手术室舒适护理微信群,实时发布新知识点及注意事项,随时学习及调整,杜绝安全隐患。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随访记录,统计患者有无出现不适症状,对比两组的发生率;②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护士分发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由患者自行填写,发放100份调查表。收回100份,收回率100.0%,然后将两组中满意和一般的病例数相加,对比总的满意度;③生活质量:护理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评定项目主要参考SF-36生活质量表中的内容,取平均值;④疼痛评分:结合VAS评分表的内容,由患者自行评定在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并将平均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根据观察指标,将对应项目记录好,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疼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9例,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患者出院时调查护理满意度,观察组50例患者中,49例表示满意或一般,对照组50例患者中,40例表示满意或一般,两组的总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在生活质量的调查中,观察组患者整体评分较好,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评分也较高,并且具体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均能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项目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 t值 P 值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4±0.3 7.8±1.2 8.1±0.5 8.2±0.7 7.7±1.3 8.3±0.4 7.9±1.0 7.7±1.4 4.5±0.4 4.8±0.9 5.2±0.7 5.3±0.8 4.7±1.1 5.7±0.8 5.1±1.2 4.9±1.3 37.782 4 12.749 1 21.321 2 20.407 0 10.770 3 19.091 8 11.337 8 9.279 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对患者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疼痛感较为明显,具体评分进行比较得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再次调查,两组患者疼痛感有改善,将评分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5.6±0.8 5.8±0.7 1.0485 4>0.05 2.4±0.5 3.5±0.6 5.308 2<0.05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手术室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手术室作为综合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中包括多种外科手术种类,对护理人员医用器械操作与理论知识掌握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手术室的发展表现出精细化发展趋势,各种高科技仪器在手术室中实践应用,手术范围与手术领域也持续增大。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施中,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能够为患者缓解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并且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尽可能安全、简便的开展手术,临床应用的效果理想[7-8]。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不适用于当前,还需要采取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从患者和护理人员两个角度入手,做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保护。该研究即抽取了1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进行观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根据观察结果,跟踪随访60 d后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统计,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各个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段道朋等[4]的研究成果一致,学者段道朋等抽取20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达到100.0%,并且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经过舒适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术式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帮助患者快速回复,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的疼痛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临床应用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室腹腔镜护理人员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