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引领城市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9-10-18 06:08:00郑雄彬李毅明陈真钰
生产力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南宁交通建设

郑雄彬,李毅明,陈真钰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一、引言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开放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结构形成、人口与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按照交通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时间先后顺序,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模式可以划分为:超前引导、边开发边建设、建设后再补充三种模式。“超前引导”模式强调交通设施的超前规划、超前建设,主动引导城市沿道路交通线方向拓展。“边开发边建设”模式指道路交通与项目建设同步建设,项目布局在哪里,交通设施就建设到哪里,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节省投资、针对性强,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交通跟着项目走的建设方式使得道路交通的建设难以在整体层面上进行统筹。“建设后再补充”模式则指道路交通在开发项目建设完成之后的补充建设模式。在我国,最后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最明显的就是城市郊区外围产业园区的建设,有些地区通往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往往是在园区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才逐步完善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边开发边建设”“建设后再补充”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引导作用的发挥。所以当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城市管理人员都大力推荐和实施“超前引导”的城市道路开发建设模式,以期最大程度的发挥道路交通的综合作用。2016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2016—2018 年要以完善快速交通网、基础交通网、城际城市交通网为重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一体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发挥组合优势和网络效益。

二、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

根据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研究,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由土地利用而生,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主要围绕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一方面,土地利用模式是产生交通需求的根源,决定着城市人流与物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交通又对土地利用产生反馈作用,交通设施决定了各个区域的可达性,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及形态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的生产要素的布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1.交通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方面。根据区位理论,区位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与城市的选址、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区位条件改善与提升,依托于交通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就设施的有与无而言,城市拥有与外界联系的交通基础设施,可增强城市的可达性,使得居民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输成本降低。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直接连接的外部地区越广,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越多,吸引到的人流、物流也会越多,城市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就会得到提高,也有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就设施通行效率的高低而言,同等距离的运输通道,更大运量、更快捷、更安全的交通方式会更加受顾客的欢迎。城市的对外合作交流中,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往往成为提升城市区位条件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交通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布局方面。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影响着交通的结构。宏观层面,集中块状式城市、连片放射状城市、连片带状城市、双城(多城)型城市、分散型城市、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等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应着不同的交通分布形态和交通需求。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相协调的情形下,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城市的生长轴和生长点将按交通走廊的位置及走向进行布局,进而形成合理的空间形态。微观层面,地块交通设施的供给和服务水平的差异造成城市内部地租、地价的不均衡,进而影响城市商业空间、居住空间、工业生产空间、物流空间的布局和具体地块用地开发强度的拟定。

3.交通与城市的人口迁移和产业布局方面。依据经典的产业布局理论,运输条件是产业落地选址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例,交通基础设施缺乏、交通方式落后,会导致工业生产物流成本和游客出行时间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工业产品和旅游产品最后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吸引更多的生产企业进驻、加快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必不可少。城市的人口迁移方面,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城市空间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郊区和卫星城镇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促使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逐渐向城市新区和卫星城镇集聚,从而带动城市内部人口布局的优化调整。

4.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难以企及的。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设备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建筑产业等大大小小20 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根据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测算,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每增加1%,将会带动GDP 增长0.28%,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贡献为0.22%,由于其外部性的存在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为0.06%。

三、南宁市城市发展现状及需求

(一)发展基础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和金融中心,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过去10 余年,南宁市通过大力开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对外开放、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空间拓展的支撑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就。截至2016 年,南宁市已实现市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公铁水空”全覆盖,以南宁为中心实现2 小时通达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6 小时通达全区14 个地级市驻地、一日通达邻省省会。在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带动下,2000—2015年南宁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 倍有余,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以年均10.04%的速度快速增长,至2016 年已达330 万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周边重点县城和城镇的南宁大都市区显露雏形。

图1 南宁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发展设想

(二)存在问题

1.区域对外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战略地位不匹配。南宁连接东盟地区、粤港澳地区、大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北上地区、沿海沿边地区与周边城市的运输通道仍不完善,通道数量仍然不足,通道通行能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居民出行与货物运输的时间成本仍相对较高,南宁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与物流中心的发展职能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航空领域,南宁机场军用、民用功能尚未完全分离。同时,受经济效益、客流、国际关系等因素制约,南宁面向东盟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航线数量不足。目前国际航线32 条,尚未能实现东盟国家及主要城市航线全覆盖,与昆明机场等周边城市机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见表1)。同时,机场集疏运方式单一,与北部湾等地区的联系主要依托公路,与面向区域城市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运输方式缺乏衔接,机场的辐射力不强。铁路领域,南宁面向东盟的铁路建设尚无实质推进,同时,高速铁路网络尚不完善,与昆明、贵阳、凭祥等方向尚未建立快速联系。湘桂线、南昆线、黎湛线、南防线等普速铁路扩能改造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推进(见表2)。公路领域,以南宁为中心的对外高速公路网络仍不完善,至柳州、桂林、湖南方向需沿广昆高速至六景绕行,东外环至六景段重大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严重(见表3)。市域范围南宁市连接周边县城、重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节点的运输道路等级不高,全市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总里程仅为1 872公里,所占比例仅15%,“十二五”期间无明显增长。县区之间、卫星城镇之间的联系不够顺畅,中心城区至市域内县横县、上林、宾阳为二级公路连接,未能实现一级公路规划目标,同时,各辖县(区)之间尚未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如马山至隆安、武鸣至上林宾阳等均未实现,不利于市域优势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卫星城镇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水运领域,现状主要依托公路集疏运,方式单一,未能实现与铁路等方式的联运,且西江航道未能实现与北部湾港口群的联动,沟通北部湾港口群、东盟国家的水上通道尚未打通。

表1 吴圩机场与周边省会城市机场对比(2015 年)

表2 南宁市域范围各方向铁路通道情况

2.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不协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单一、资金缺乏,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出明显的“线跟人走”特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开发建设进度。例如,五象新区、东站片区、三塘片区等城市外围新区开发建设正稳步推进,已成为城市开发、产业布局的重点,城市空间的拓展需要覆盖全市的快速路网来支撑,而路网设施建设却滞后于城市建设。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圩空港经济区、横县那阳工业集中区、隆安县宝塔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开发新区与产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表3 南宁各方向高速公路通道情况

图2 现状南宁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图

交通与土地开发的互动方面,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BRT 交通系统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与沿线土地利用开发互动不足,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产业开发未能实现统筹开发,重要交通节点周边的土地收益未能转化为交通项目建设和还贷资金。

3.枢纽布局尚不完善,各方式之间缺乏协同。现状公路、铁路客货运枢纽尚不完善,且枢纽之间缺乏融合,复合化程度不高。同时,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空铁联运、空铁公联运、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空港物流基地、广西东盟经开区物流园、南宁牛湾综合物流园、安吉综合物流园、隆安港区、横县港区、横县那阳工业集中区等一批枢纽节点或物流节点尚未实现多式联运发展,全市物流运输受到一定影响。

表4 同类城市多式联运发展情况

(三)发展需求

展望未来,按照《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广西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南宁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文件要求,在国家层面,南宁需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赋予广西的战略新使命,围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海—陆—空”一体化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城市,促进南宁双向开放开发。在自治区层面,需结合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要求,实现与西南、中南及粤港澳地区互联互通;面向北部湾城市群构筑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在南宁市域层面,需按照大都市区建设战略要求,以市域铁路、干线公路等干线基建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抓手,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及设施布局,支撑市域“一区两片六带”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调整,促进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在南宁市区层面,需围绕大都市区核心区“一中心三组团”空间结构的建设,对城市轨道、中运量系统、干线道路等骨干交通基建的规模及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支撑中心城区建设。

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引领南宁新发展思路与路径

(一)总体思路

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开发战略,坚持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公路为基础,以水运、民航为有效补充,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结构优化、层次多样、快速便捷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提升南宁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能力,推进南宁市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不断强化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的引擎作用。

(二)主要原则

1.规划引导。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同步进行,从以前简单满足交通需求,逐步转变成通过交通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要树立新的时空观,以战略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重新审视南宁交通在区域和国际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朝着建成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的目标,抓紧完善市域交通规划体系。

2.通道引领。超前策划、规划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合理确定运输通道建设方向、建设规模、功能定位,预留项目建设用地。对外交通方面,高铁、高速公路要千方百计融入国家骨干网络,机场、港口要增加优质航班和航线,扩大南宁与东盟国家、国内“北上广深”地区、重点城市群、主要省会城市、区内主要地级市及重要经济节点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扩大服务辐射面。对内交通方面,通过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的建设,搭建城镇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加强南宁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中心城镇、产业园区、资源开发区之间,县城之间、中心城镇之间、产业园区之间、资源开发区之间的通达能力;通过通道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产业优化布局、土地综合开发。

3.枢纽引领。高度重视航空机场、铁路枢纽、港口码头、公路客运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建设,通过完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和多试联运系统,实现“公铁水空”四港联动;围绕交通枢纽,加快交通枢纽周边配套项目的建设,完善办公、生活、休憩等功能,开发建设各类型交通综合体。

(三)建设路径

1.建设国际贸易通道,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自治区与南宁市开放开发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开辟通往东南亚地区、中亚和西亚地区、欧洲地区的国际贸易通道,开通国际列车,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的国际合作,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广泛参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开发建设,扩大南宁与沿线国家的人员与经贸合作往来,将南宁建设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连接东南亚的海陆通道方面。一是开展广西沿海铁路与南宁市域主要口岸节点的连接工作,推进广西沿海铁路延伸至南宁综合保税区、吴圩空港经济区、南宁牛湾港港区。二是建设始于南宁,经由东兴、凭祥、龙邦、水口等口岸出境,途径越南,通达中南半岛各国的陆路通道。近期着重推进南宁至各口岸的高速公路、南宁—凭祥铁路扩能等项目建设,同时不断提高南宁至越南河内国际列车运行班次和运行质量,加强国际列车与湘桂、贵广、南广、云桂线等国内客货运专列的衔接。中、远期积极争取泛亚铁路中东线提早开工建设,开通南宁—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国际列车。三是建设途经云南昆明,经由中老口岸磨憨、中缅口岸瑞丽、中缅口岸清水河、中缅口岸猴桥等口岸通达中南半岛各国的铁路通道。近期重点推进云桂高铁项目的建设,中远期争取开通南宁—昆明—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国际列车、南宁—昆明—仰光—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国际列车。连接中亚和西亚地区、欧洲地区的陆路通道方面。重点推进南宁—包头高速铁路、南宁—呼和浩特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开通连接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二连浩特、重庆市等地区的货运班列,适时开通连接中亚和西亚地区、欧洲地区的国际列车。一是开通由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通达欧洲其他各国的国际列车。二是开通由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或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等国,通达欧洲各国的国际列车。三是开通由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与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等连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的国际列车。四是开通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达欧洲各国的国际列车。通过上述国际列车运输线的开通,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进一步发挥南宁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枢纽地位。连接海外的空中通道方面。推进吴圩国际机场军用民用分离,按F 类机型在现跑道东侧建设第二跑道、第三跑道、规划建设T3 航站楼,加密空中国际航线,实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航线全覆盖,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航空门户,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与空港物流发展。同时加快吴圩空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主要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临空高新技术四大临空型产业,培育临空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商贸服务、教育培训四大临空衍生型产业,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2.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沟通交流。重点加强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之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网的建设,共同推进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人员和技术交流。与外部城市群交流方面。重点推进南宁至深圳高铁、南宁至上海高铁、南宁至重庆高铁、南宁至贵阳高铁为核心的南宁至主要城市群直达高铁线路项目的开发建设,提升南宁面向东盟、联动珠三角、沟通西南中南腹地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与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国际班列运行、对外口岸建设、商贸会展等领域展开合作;与黔中城市群在交通、能源、旅游、文化等领域展开合作;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两岸城市群在产业转移、外贸出口、项目投资、地区资源开发、教育及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合作;与呼包鄂榆城市群在资源、对外贸易、旅游、能源等领域展开合作。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合作交流方面。推进南北钦防玉崇百交通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加快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设施一体化建设,构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效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打造以首府南宁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区”。铁路领域,重点提升南宁—北钦防高速铁路城际服务功能,建设横县至北海城际铁路,新增南宁—横县—玉林铁路。公路领域,新建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完善南宁—玉林高速公路网。水路领域,加快西江黄金水道枢纽梯级渠化、航道整治、过船设施及港口作业区建设,加速南宁水运功能的开发,着重加强中心城港区、六景港区、隆安港区、横县港区四大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扩大区域内的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促进物流产业、旅游产业、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3.统筹市域重大交通建设,推进卫星城镇的开发建设。发挥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对于城市人口分布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南宁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重点镇、开发新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引导新增城镇化人口向这类地区集聚,同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分布方面。近期突出加快五象新区、空港经济区、三塘—五塘片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象综合交通枢纽、南宁轨道交通机场线、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公路的建设,着力培育新区产业功能,带动城镇人口、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大新建城区武鸣区的开发强度,挖掘其发展潜力,强化南宁教育园区的人口集聚效应。中远期,新增建设都市区高速环线两条(第二外环高速:沟通吴圩、那马、新江、那楼、刘圩、长塘、七塘、太平、双桥、宁武、双定、金陵、江西等城镇。第三外环高速:沟通那桐、扶绥、苏圩、那陈、大塘、百济、中和、六景、陈平、思陇、武鸣等城镇),依托高速环线串联中心城区一批基础好、区位优、潜力大的重点乡镇,将其建设成为南宁市未来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卫星城镇,每个卫星城镇人口规模达到5 万~15 万人。以高铁站点、通用航空枢纽站点、高等级公路沿线、邕江两岸为主要依托,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一批区位优越、基础好、潜力大的特色小镇(包括:高铁小镇、航空小镇、汽车小镇等)。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伶俐、武鸣、宾阳、横县、上林、隆安、马山通用机场建设,实现“县县通机场”发展目标;推进隆安—武鸣—宾阳铁路联络线建设,形成南昆线、金南线与湘桂线、柳南线之间绕开南宁中心城区的另一通道,疏解南宁铁路货运过境功能,提升武鸣、宾阳等市域副中心区位;建设机场至大塘高速铁路联络线、中心城区至马山、武鸣、六景、宾阳、上林、黎塘、大塘、那马、大塘镇的市域铁路联络线、上林至六景的市域铁路联络线(沿途连接宾阳县城地区),推进马山—上林—宾阳高速公路、隆安—武鸣—宾阳—黎塘—贵港高速公路、三塘—宾阳—来宾高速公路、六景—峦山—平马—横县—那阳高速公路、刘圩—中和—灵山—浦北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建设,以此改善南宁各县(区)出行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交流。通过完善中心城区与县城、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改善各县(区)出行环境,建设南宁—五象—大塘城镇发展带、南宁—六景—横州城镇发展带、南宁—宾州—黎塘城镇发展带、南宁—武鸣城厢—大丰—白山城镇发展带、南宁—那桐—隆安—城厢城镇发展带、南宁—吴圩—苏圩城镇发展带6 大市域城镇发展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4.改善市区道路交通体系,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依托市郊铁路、高速公路环线等多种交通设施构建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引导中心城区有序拓展。中心城区加快快速路、主干路的建设与改造,建成一批隧道、立交等重要交通设施,打通跨江通道,形成覆盖全市的快速道路网络和衔接顺畅的干路网络,通过加密次干路与支路路网,对路网进行系统性改善,切实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方面。依托市郊铁路、高速公路环线等多种交通设施,加强中心组团与武鸣组团、空港组团、六景组团等重要功能节点的联系,引导中心城区有序向北(东盟经开区、武鸣县城、双桥镇、宁武镇)、向南(五象新区、吴圩空港经济区、苏圩镇、那马镇、大塘镇)、向东(伶俐镇、六景镇、峦城镇)拓展。推进各组团及乡镇内部以“快线+接驳线”为基础构建层次分明的公交网络的建设,使中心组团与周边镇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无缝衔接。重点推进南宁轨道交通机场线、安吉—武鸣线、仙葫—六景线、吴圩机场—大塘线等一批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心城区至伶俐通用机场快速路、南宁北站、三塘镇综合交通枢纽、六景综合交通枢纽、大塘镇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依托交通项目的支撑,推进吴圩空港物流中心、南宁现代工业产业园和大王滩生态旅游区、六景港区、六景工业园、伶俐通用航空基地、火车南站商贸物流园、南宁教育园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心城区空间优化方面。逐步外东环城市快速路、东盟商务区直通五象体育中心跨江隧道工程、中心城区高架快速路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开发建设,至2020 年,实现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 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率达15%。推进轨道交通西环线、轨道交通外东环线、轨道交通2~8 号线等一批市区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推进空轨列车、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及试点线路建设,建设若干试点线路。开通邕江游艇、游船与“水上巴士”,陆路结合轨道交通设置公交换乘枢纽。

5.开展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补齐产业园区交通短板。着重开展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保障城市扩张过程中产业用地需求。同时,大力完善产业园区集疏运通道,促进园区内通外畅,补齐产业园区交通短板。

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方面。依托南宁主要物流运输通道,以卫星城镇和市郊产业园区为主要阵地,开展安吉—武鸣工业经济带、琅东—六景工业经济带、五象—吴圩工业经济带、那马—大塘工业经济带建设,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工业转移和外部产业投资。产业园区内部集疏运通道优化方面。南宁市域范围内,加强高等级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货运线、港口码头对开发区的辐射,加快实现开发区全部通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线,配套相应客货运枢纽,积极构建集海港、空港、陆港为一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立体化、智能化大通道。开发区内部,不断完善市政主干道路、城市支线、园区企业配套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升级一批破损路建设,全力推进市政道路提档改造。

6.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环都市旅游圈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优化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以都市旅游和景区旅游为基础,以旅游小城镇和旅游乡村为重要节点,延伸城郊旅游的休闲带,建设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城郊旅游的休闲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景区与机场、高铁站、地铁枢纽等交通枢纽的无缝接驳,完善快旅慢游体系。建设百越风情、邕江水岸、南疆山水三大国际水准的旅游公路。依托1 港4 区打造游轮码头,开发邕江水上旅游航线。推进大明山景区、大王滩景区、上林三里洋渡景区、大龙湖景区、上水源与下水源景区、美丽南方景区、龙虎山景区、西津湖景区、扬美古镇景区、十里花卉长廊景区等旅游景区直升机起降点的建设。新增至市域主要旅游景点(大明山、大王滩、西津湖、上林上水源与下水源等地区)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建设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建设方面。串联武鸣、上林、马山、宾阳等地的环山道路,完善环大明山交通设施,以大明山山脉及峡谷资源为依托,整合大明山风景区、马山环弄拉生态旅游圈(含弄拉景区、金伦洞、月亮山、古寨瑶乡、马山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上林下水源村、武鸣花花大世界、伊岭岩、灵水、大明谷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大明山汉江欢乐谷项目、蓝江休闲农庄、宾阳宾州古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打造南宁北部的旅游引擎。

7.破解“多式联运”困局,助推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市域各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为核心,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逐步完善转运设施,推进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推广先进运输组织形式。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铁路货物集装化、零散货物快运化运输。组织开展厢式半挂车、水陆滚装多式联运试点示范,积极推广江海中转联运、江海直达运输模式,有序发展铁路驮背运输、“卡车航班”空陆联运等组织模式。

8.加强关键交通节点土地综合开发。市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TOD 开发理念,以公路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速铁路站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航空枢纽、港口码头等关键交通节点为核心,推进站点建设与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相协调。通过交通设施布局与建设,带动片区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土地高效利用,形成以交通提升土地价值、以多元经营回收外溢收益、以人口集聚增加主营收入、以产业集中促进城镇发展、以交通走廊优化城市布局的运行机制。

五、结语

城市交通,尤其是那些影响广泛的重大交通,作为经济活动要素流动的支撑和骨架,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顺应地方所处的大区域发展趋势,超前做好未来中长远时期(10—30 年)重大交通建设的规划,尤其是那些对于城市开放开发、城市群沟通交流、卫星城镇建设与县(区)互联互动、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优化、都市产业集聚带发展、大都市圈旅游产业组织、现代物流业发展、关键交通节点土地综合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的各类航空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内河港口码头的建设,对于直接推进和优化地方城市发展明显的积极作用,可以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引领城市新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猜你喜欢
南宁交通建设
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宁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数读南宁
中国火炬(2022年11期)2022-11-19 03:32:20
眷恋南宁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