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望亭的那些唐诗宋词

2019-10-18 11:58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9年19期
关键词:长洲白居易江南

记者 亦安冉

“水国蚕桑早,春山蕨笋肥。谁怜行路客,著尽离家衣。村犬迎舟吠,田乌绕耜飞。悠然望远岫,却羡暮云归。”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此时的望亭,北太湖水波澜不惊,稻花阵阵飘香,京杭大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距今几百年前,这里来过一位诗人名叫吴兆,诗人坐在船头,望着岸边鱼米之乡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上面这首《望亭舟中感怀》,诗中桃花源一般的景象引人神往。

在望亭这块文化的沃土上,古往今来,一大批文人墨客从此走过:白居易、杨万里、陆龟蒙、唐伯虎、庾肩吾、吴兆、王樨、汪琬……,他们溯水而来,或匆匆一瞥或隐于其侧,被望亭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情不自禁地咏唱着,留下了名篇佳作。当后人流连于望亭的美景时,我常常想起,白居易是否在此被眼前的美景所醉,诗由心生;唐伯虎是否在酒酣之际,一阙清词,博得他心中的美人纷纷唱和?

望亭的湖光田园美景中浸满了一望无际的诗,在烟云蔼蔼中,已分不清何处是景,何处是诗了。千百年来,望亭从不昭示自己,只在繁华苏州城外,默默守着那份曾经属于诗人们的独有记忆。他就像这片土地上的隐者,一旦走进他的内心和思想,你就会陷入深深地惊讶与感叹。

倾听诗人的低吟浅唱

曾经,吴县分出过一块区域称作长洲县,长洲这一名字,一般被认为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的游猎场所“长洲苑”有关,有一种说法,长洲苑就在今天的望亭。

三国时的陈寿在《魏太祖谓徐祥曰》里写道:“孤比志,愿济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2500多年风云变幻,沧海变桑田,2017年在原址上建成的长洲苑湿地公园,三面环湖,可以观赏到太湖自然生态景观。面朝太湖,踏秋怀古。漫步在长洲苑湿地公园,遥想当年吴王修治上林,杂以离宫,集聚玩好,圈守禽兽的盛景,再看今日望亭,工农业兴盛,仿佛时光瞬间穿越,当年在此游猎的吴王,一定不会想到身后的这番模样吧。

回望千年时光,长洲苑的身影定格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唐代杜牧在《怀吴中冯秀才》里写: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白居易也写过一首《长洲苑》:“春入长洲草又生,鹧鸪起处少人行。年深不辨娃宫处,夜夜苏台空月明。” 同样来自唐朝的诗人孙逖在《长洲苑》里写:“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唐代刘沧在长洲怀古(宿望亭馆)这样述说:“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往事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长洲览古》也来自唐代诗人:“吴王上国长洲奢,翠黛寒江一道斜。伤见摧残旧宫树,美人曾插九枝花。”

江南四大才子寄情山水,没少往太湖泛舟,其中之一的唐伯虎,曾多次踏访游览望亭,先后写下了《长洲苑》《茂苑》等诗篇。《长洲苑》写道:长洲苑内饶春色,泼黛峦光翠如湿。银鞍玉勒斗香尘,多少游人此中集。薄暮山池风日和,燕儿学舞莺歌调。当年胜事空陈迹,至今遗恨流沧波。

溯水而来,尽兴而去,低吟浅唱,为望亭倾心。地处江南一隅的望亭,给文人墨客留足了诗性空间,也给自己营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望亭曾经叫御亭

回望千年的雨雪风霜

曾经望亭叫“御亭”,隋开皇九年,建了御亭驿。到了唐朝,“御”成了皇家专用,因为要避名讳,所以就改了名。这一改,是有典故出处的:南北朝时庾肩吾的《乱后行经吴御亭》里有这样的句子:

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唐代时驿站属常州府,刺史李袭誉从这首诗词里受到启发,将御亭改名“望亭”。自古苏锡常是太湖畔的三颗明珠,五代十国时期,是江南各种割据势力争夺的焦点,位于苏锡常交界的望亭,据着太湖口,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乱后”说的就是征战之后的意思。

望亭除了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江南有点特别的江南一隅:有鱼米之乡的富庶,有春秋战国时的兴盛,亦有伤春悲秋的送别。因为这一点特别,在多情诗人的笔端,就显得尤其摇曳。

望亭曾经是著名的驿站。隋朝时建御亭驿,唐朝时改名望亭驿。千百年来,望亭在繁华的苏州城外默默扮演着迎来送往的职责,也正是车马喧闹、依依惜别的各种场景,为望亭在诗坛留下了一块独特的位置。文人骚客从此路过,迎来送往,都化作笔下的留连不舍。最著名的当属唐朝白居易的那首《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做过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将要离任,朋友在望亭设宴饯行,灯火、笙歌、连宵饮——唐朝时,望亭驿的繁华可见一斑。望亭是苏州的门户,古人乘着运河水载的舟船来到江南,进了望亭就进了苏州,白居易诗文里也写得明白,出了望亭,就不是苏州了。有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今天的望亭擦亮了“运河吴门第一镇”的招牌,一条京杭大运河水域辽阔,望亭人在运河边繁衍生息。运河水依旧,遥想当年的望亭千帆过尽,回望千百年雨雪风霜,忍不住叫人感叹时光如梭。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经过舟过望亭时,写下了如下诗词:“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此去苏州半日期,归心长是觉船迟。一村树暗知何处,两岸草青无了时。”

驿站里的迎来送往,都化作诗人笔下的依依不舍

天光地气的诗性智慧

康熙曾这样夸赞江南:“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虽说带着明显的功利气息,但言语里透露的多是对江南所作经济贡献的褒奖。

不过,光是经济富庶,并不足以让江南成为人们魂牵梦绕的对象。从先秦民间歌谣到汉乐府《江南》等诗,它们留下的,是生动、热烈的一幅幅民间江南意象,带着浓浓的乡愁。地处苏锡交界,地处长三角,地处江南的望亭,自然也不例外,天光地气,给中国的诗性文化营造了一方人文空间。

明代孙一元在《发漕湖》描述的江南水乡风光和渔家的生活场景令人向往:

初日浮高树,清鸥散浅沙。挂帆湖水上,闻笛野渔家。岸折菰蒲合,云迷山郭斜。芳洲动幽兴,自起采蘋花。

明代王樨登《过望亭》里的望亭美景令人着迷:

水鸟白纷纷,翻飞不作群。莺近帆过柳,人稀路满云。

望亭地界,曾出土过良渚时期的农耕工具石犁,这一文物,把鱼米之乡望亭的农耕文明追溯至更久远的四五千年前。也就是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千百年来,望亭是典型的江南,大米、果蔬、湖鲜丰美。秋来游望亭,最具情怀的游览方式,就是以稻香之名徜徉北太湖。稻花飘香,很快累累稻穗就会密而饱满,在郁郁葱葱的稻田里,追怀久远的江南农耕文明,感受鱼米之乡的生机勃勃。再过一段时间,郁郁葱葱的景象又会换一幅容颜,变成一片金灿灿的明黄,千年稻乡,丰收望亭,秋季的望亭可不就是一首大自然书写的芳香诗篇?行走在稻香阵阵的乡间小道上,寻一家原生态的农家乐品尝望亭美味,太湖三白、稻草扎肉、芙蓉酥……都是沁人心脾的美味佳肴,这样的家乡,怎不叫人心心念念呢?

清代汪琬,苏州人,顺治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近乡情更怯,回乡之时,经过望亭,提起笔作《东归抵望亭作》,诗中写道:“望见家乡一抹请,淡烟初日漾江汀。先生才了回乡梦,已报轻帆过御亭。”

望亭望亭,不管是千年之前还是千年之后,总是引着我们前去相见。当年,众多诗人沿水路而来,过娄江,沿运河,他们溯流而上,击节高歌。人和地方是有渊源的,山川风物,看上去是固定的,实际上早就飞越千里万里,在人的心中留下一些风痕、水波。

在望亭的诗句里,太湖边的树木静得可以入禅,运河畔的脚步可以激昂。这里的诗意、阳光与风,属于任何一个人。如今,望亭人拾取历代文人不绝的步履,重回诗性时代。这一路上的诗意文化,将成为望亭永远的精神图腾。

不管是千年之前还是千年之后,望亭总是引着我们去相见

猜你喜欢
长洲白居易江南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赞船工
大连海逸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与实践
早春(节选)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太平清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