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技艺特征

2019-10-18 03:22洪文进
染整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印花布纹样染色

陈 珊,洪文进,苗 钰

(1.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2.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浙江东阳 322118)

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是以手工棉纺织白坯布为底布,以蓝靛染成的具有地域风情民俗图案纹样的蓝底白花布料。自夏周以来,通过蓝染与雕版印花技艺结合而成的蓝印花布在民间百姓衣食住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之外,蓝印花布也用于被面、垫被单、包袱布、帐檐、肚兜、围涎兜、枕巾、头巾、门帘等日用品,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在长期浙江文化的滋润下,浙江民间蓝印花布成为具有独特民间文化的艺术品。但随着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富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反,取而代之的将是无数的现代技术仿制品。因此,蓝印花布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浙江民间蓝印花布历史溯源与发展

浙江民间蓝印花布历史悠久,这主要得益于源远流长的蓝染技艺、防染技艺、花版工艺以及江淮流域发达的种棉与纺织业。据《夏小正》记载:“五月,启灌蓼蓝”[1],意为在每年5月,蓼蓝发棵时就要开始分棵栽,而这里所说的蓼蓝正是蓝印花布制作所用的植物染料——蓝草。因此,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以植物为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春秋战国时,思想家荀子看见棉白坯布染色后,其色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反复氧化染色逐渐变青,便感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的名句。后来,随着纺织业分工细化,周代出现了掌管染色的“染草之官”,秦代出现“染色司”,自汉到隋也都相继设“司染署”。早在秦汉时期,受漏浆防染印花技术的影响,人们便开始掌握了防染的原理,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以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药灰,则青白相间”[3]。随后便出现了简单的制版镂花,印花版工艺也逐渐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印花纱可以明显看出娴熟的凸版印花技艺。自南宋迁都临安后,蓝印花布在浙江民间地区便开始广泛流行,到明清时期开始盛行。但清末,德国人工合成了靛蓝,并成功创制“阴丹士林”染料,国内纺织印染改用洋靛染布,因此,江浙、山东等地的蓝印业逐渐衰落,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2 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技艺特征

2.1 蓝染制作技艺

自夏周以来,民间植物染料的使用史已达千年之久,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蓝染技艺基本保持原有的工艺流程。通过对传承人的实证调研,总结了传统蓝染制作技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蓝染制作技艺

在蓝染制作技艺中,看缸技艺是制作蓝染的关键,整个制作技艺的实施均由看缸师傅一人做主。关键在于看染缸中的颜色,通过印染经验,快速、准确地辨别颜色是否过“老”或过“软”。如果缸中染料颜色没有调好,缸水不熟将会直接影响到蓝印花布的色牢度,产生浮色,造成整个印染的失败。

下缸耗时最长,难度最低。一般在每年农历10月初,生火将盛放染料的大缸加热,温度基本保持在10 ℃左右,白天加温,晚上保温。历时几月后,来年4月自然温度回升后方可停火,此时便可将带有防染浆料的白坯布下锅染色。

2.2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与技法

浙江桐乡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是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田野式考察,并对桐乡蓝印花布技艺传承进行拜访调研,总结了浙江桐乡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桐乡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

续表1

蓝印花布的主要制作技艺由民间艺人的经验积累而成,在制作工艺中,像刮浆接版这种重要工序,不同地区对其工艺要求不同。山东及东北等地只用蓝底白花,因此只需要一块花版,不存在花纹相接,但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蓝白底纹并用、白底蓝花就需要两套花版,需要“头版”和第二块版之间的衔接。不同地方花版连接的方法不同,印花效果也不一样。在蓝印花布染色工艺中,为了达到色泽要求,通常需要重复染色6~9次,即染色、出缸、氧化,以此达到所需要的颜色。由于靛蓝为天然植物染料,需要常温染色,温度控制成为整个染色工序中的关键;同时,为了避免浮色的出现,染色过程中需要加深颜色深度,才能达到需要的蓝色。这样反复洗涤后才不会出现发白等掉色现象。

3 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纹样艺术审美特征

3.1 纹样传统纯真

从纹样题材内容上看,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纹样均来自于生活,其内容主要为传统植物花卉纹样与动物纹样,也有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纹样。这些纹样图案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同时含有各种寓意。

在浙江民间蓝印花布中,植物花卉纹样是最基础、应用最广的传统图案,在设计应用中可以根据植物花卉形态进行多种刻画。例如:梅、兰、竹、菊、石榴、荷花、莲子等,通过对其特征的高度凝炼,刻画出具有传统寓意的意向纹样,如图2所示竹枝的精神气质、如图3所示牡丹的富贵、如图4所示菊花的延年益寿,这些传统图案直接反映人们的心理需求。

图2 竹枝纹样

图3 牡丹纹样

图4 菊花纹样

动物纹样由于受雕版工艺的限制,只能通过间断点线和小面来反映动物本身的特点,如图5 所示的蝴蝶纹样。几何纹样运用几何学中的点、线、形为基本元素进行组织变化而成[4],采用自然界中物体的基本形状,如鱼鳞形、海浪形等,或在几何图形中穿插各种花纹,既有层次又丰富多彩,如图6 所示的锦地纹。

图5 蝴蝶纹样

图6 锦地纹

3.2 色彩古朴典雅

从色彩上看,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大多为蓝底白花,蓝色是印花布的主要色调。如图7所示的《五福捧寿》蓝印花布,其底纹是蓝色,在深蓝色底纹上点缀细小的蝴蝶及小圆点等几何纹样,整体感觉俊美秀丽,印花布中间刻画着白底蓝花的传统寿字纹样及锦底纹[5-6],用传统的手法装饰古朴典雅的蓝色蝙蝠纹样,整体色调明快朴素。此外,浙江民间蓝印花布所用的染料是从蓝靛草中提取,色彩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越发典雅,即便是将服装面料穿破了,仍然给人一种朴质之感。

图7 《五福捧寿》蓝印花布

3.3 纹样图案寓意多样

吉祥纹样图案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表达的内涵反映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图8所示的《凤戏牡丹》蓝印花布图案在浙江民间流传广泛,主要应用于包袱、服装面料中。凤凰在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是祥瑞之物,而牡丹代表富态、富贵,因此,凤凰与牡丹的组合寓意着人生多喜事、好事,象征生活富丽华贵,夫妻生活幸福美满。图9所示的《福禄同春》蓝印花布图案,以葫芦为主要纹样,用藤蔓连接而成,葫芦谐音福禄,寓意福禄延绵,子孙兴旺。

图8 《凤戏牡丹》蓝印花布

图9 《福禄同春》蓝印花布

由此,“图必有意,意必吉祥”[7]的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浙江民间蓝印花布的主要特色。例如,“狮子滚绣球”图是狮子与绣球的组合,在浙江民间,狮子被视为守护神,有保平安之意;绣球表示喜庆,两只狮子相互嬉戏,欢乐活泼,寓意欢庆祥瑞。由于在中国古代,生活水平低,人们的平均寿命短,因此常用一些驱灾辟邪的纹样图案表达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愿望。例如“虎”图案,“艾虎克毒”[8]经常作为吉祥图案应用在儿童服装面料中。此外,“平升三级”、“状元及第”[9]表达了人们对仕途的美好愿望;“麒麟送子”、“松鼠葡萄”[10]等吉祥图案表达子孙兴旺、世代延绵的美好寓意。蓝印花布中这些美好纹样图案的选择都是浙江民间名俗文化中真、善、美的体现。

4 结语

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是浙江桐乡、嘉兴、杭州等地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深刻烙印着吴越文化与江南水乡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由于受纺织染整新技术的影响,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纹样图案内涵所承载的传统技艺特征和美学特征,仍然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这对现代纺织服装产品的文化与时尚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印花布纹样染色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