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军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还需要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新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师可能在这两个方面均需要快速提高,依靠教师个人自发努力显然不够,而备课组集体备课却是加速教师快速成长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 备课组 集体备课 提升 平台
作为数学教师的成果通常展現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第二,教研方面的成果。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普遍的教师都很关注。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只要是他立志终生在讲台上耕耘,他都会认真思考如何把书教好,如何把学生教育好,如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好的成果。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忽略了教研方面的成果。这些教师缺乏教研成果意识,整天埋头教书,很少思考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因此,他们很少思考如何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又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这种现状,让很多教师一辈子陷在教书解题的繁琐劳动中,成为不折不扣的教书匠,而不能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需要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们在备课组集体备课中探讨数学问题,探讨不同数学内容的教学规律。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业绩只有在集体备课中,才能加快成长进程。笔者以为,教育教学成果与教研成果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将教研成果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就随之提高。
一、主备出具教学详案,为组员提供备课蓝本
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好的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设计者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集体备课就是要研讨教学设计。备课组提前安排主备老师准备教案,备课老师要精心准备,备出详案,诠释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过程。主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要设计一篇好教案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教案,在查阅资料时,还得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资料,同时对一个问题的提出还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该怎样提问,都是我们在备课是应该考虑的。这样一份经过充分准备的教案,就是全体备课组成员学习的范本,也是大家设计自己教案的蓝本。大家讨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另外,在教学之后,备课组要求所有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如自己的这一堂课中自己觉得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以及修改意见等。这也为我们教师今后写教学教研论文提供了素材。特别是一些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要备好一堂优质课,所花用的时间至少也得一天工夫,十来个小时,或者更多时间,常常要深思熟虑。对于这些优质的教案,我们会通过备课组集体讨论让它更完善。集体备课能督促主备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为主备教师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二、集体备课,各抒己见
各自阐述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学生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如何突破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设计间题。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在集体讨论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比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案;集体备课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我们常常在讨论教案时,结合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对各流派的教学观点和方法加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一些老师的教学点,探讨怎样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由于讨论中认识逐步得到了统一。所以教学中能做到同心协力,步调一致;集体备课还有利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使之少走弯路。集体备课中新老教师互相学习,老教师起了传、帮、带的作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年轻教师能较快地学会怎样分析,处理教材,怎样围绕重点进行讲、练、用等活动,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控制课堂等等。老师们在备课组集体备课中,集思广益,充分讨论,不仅有助于备课组成员个体少走弯路,加速成长,也有助于学科力量的整体提升。
三、坚持学习,与现代教育接轨
备课组要求每位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要坚持学习,阅读数学文献,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古人也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使人聪明,读好书能走捷径。如波利亚的《解题教学》就是一部名著,读了之后可以启迪我们的解题思路;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名著,多订一些有代表性的权威杂志,多看一些别人的研究文章,从中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得到启迪。作为教师,应该多阅读,吸收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以及了解新的教育教学方针,大纲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同时将自己阅读过的文献,杂志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记录下来,在备课组集体中讨论交流,不仅专业素养会不断提高,而且有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
总之,教学工作是一场会战,会战的胜利不能靠单打独斗,而要借助集体合力。备课组就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强化集体建设,提高集体的战斗力,不仅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珍惜每一次集体备课的机会,学校也要加强备课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