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泵注麻醉与硬膜外分次给药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2019-10-17 08:37程耀北
医疗装备 2019年18期
关键词:硬膜外高龄置换术

程耀北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麻醉科 (天津 301600)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理功能低下,耐受力差,常合并其他疾病,围手术期风险明显高于青年患者。因此,对老年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不仅要满足手术需求,还要考虑操作是否便捷、安全、有效,以减少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1]。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医院采用较多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因高龄导致脊柱骨质增生、老化、硬膜外间隙变窄,加大给药难度。硬膜外阻滞麻醉间断给药,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主要由麻醉师的临床经验决定,麻醉效果不甚理想,且高龄患者由于耐受力、代偿能力下降,心肺功能差,导致围手术期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和呼吸抑制情况,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寻求一种操作便捷、效果显著的手术麻醉给药方式对减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尤为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泵注麻醉与硬膜外分次给药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66~90岁,平均(81.45±3.58)岁;合并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31例,冠心病13例,陈旧性梗死13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试验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66~91岁,平均(81.53±3.14)岁;合并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11例,陈旧性梗死15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X线、CT检查确诊;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伴严重并发症者。

1.2 方法

两组推入手术室后采用心电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SpO2;持续面罩吸氧,氧浓度为5 L/min;右前臂开放静脉通道,输注术中用药。患者健侧膝胸卧位,头与膝盖尽量蜷缩靠近,穿刺部位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确定穿刺部位后,消毒铺无菌治疗巾,准备穿刺,穿刺成功后进行麻醉。

对照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术中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病情分次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阿斯利康,批准文号H20140763,100 mg/10ml),单次注入剂量为3~5 ml/h。

试验组调节麻醉平面T10固定后,参照麻醉平面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16,规格:5ml:0.1g)3~5 ml/h;麻醉完善后常规导尿,局部麻醉下左桡骨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遵医嘱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判定:优,完全无痛,术中不需任何辅助药物;良,患者略感不适,需辅助镇静药;差,阻滞不全,辅助镇静镇痛药;失败,无法进行手术,需改变手术麻醉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

麻醉后不同时间段,两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2.2 麻醉效果

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Z=5.084,P=0.000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尤其是基层医院多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临床在选择麻醉方式时,不仅要满足手术需求,还要考虑安全、简单、有效,尽量减少对机体生理机能的侵扰,在国内特别是基层医院,还要综合考虑患者家庭经济水平,为患者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旨在提高麻醉效果,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常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差,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因此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选择对整体功能干扰小、效果显著、麻醉剂量小等特点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3]。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为首选方法,但硬膜外麻醉本身及手术中用到的骨水泥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易导致低血压,而此时若快速扩容,极易诱发心源性肺水肿[4]。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试验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持续泵注,能改善患者循环功能,使其保持平稳状态,提高麻醉效果。究其原因为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是相对较好的选择,术中可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其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手术时麻醉阻滞范围确切,扩张双下肢血管,减少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生理影响相对较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常应用于高龄患者,具有起效时间快,阻滞平面广等优点。但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给药方式是分次注药,且每次给药剂量是依据麻醉师的从医经验,导致缺乏科学性,影响麻醉效果[5-7]。与硬膜外分次给药相比较,微量泵持续泵药药效相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更具有安全性[8]。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时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药物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硬膜外高龄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