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467000)鲁秀菊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是患病率较高的危重症,由于该病极易导致患者残疾、死亡,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次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适合在临床上应用的护理方案。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B组,各41例。A组:26例男,15例女;年龄57~74岁,平均(66.7±4.2)岁;B组:28例男,13例女;年龄58~76岁,平均(67.1±4.2)岁。研究纳入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合并有心律失常;所有患者都已通过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要求,并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或有恶性肿瘤疾病,不接受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B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提出循证问题,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忌用力,并进行心律失常防治;查阅资料,为循证护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②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期间,要做好病情和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一旦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生异常,还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明确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的原因,查找相应的资料,并与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明确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在饮食方面,患者可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同时需进食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附表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n,±s,%)
附表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n,±s,%)
组别 例数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 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 41 5.2±0.5 16.8±2.2 10(24.4)B组 41 2.8±0.7 11.2±1.1 3(7.3)t/X2 17.86 14.58 4.48 P 0.00 0.00 0.03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判断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分析各项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与B组的2.43%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将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依据,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护理需求为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的B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取常规护理的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该研究结果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者采用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加快患者康复。主要原因在于循证护理是以实际依据为护理基础,充分结合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2]。同时,循证护理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使其以患者为主,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