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瑞康医院(451200)曹建红
肋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对于非手术治疗者或需法医学鉴定者,医学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肋骨骨折的主要手段[1]。多层螺旋CT是肋骨骨折的常用检查手段,对于细微肋骨骨折检查准确性较高,但是多时间检查存在较多差异性,因而需探索其最佳检查时间窗。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对比分析了多时间窗复查结果与第一周检查结果,现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本组患者均行胸外伤导致肋骨骨折检查。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13±18.13)岁,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2h~4d,平均(3.13±0.86)d。本组患者均了解多次CT检查目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失访者和拒绝复查者。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 排螺旋CT,行无间隔一次性屏气容积扫描(层厚0.10cm、间隔0.07cm),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信息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容积再现、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重建处理。首次CT检查后,以人体损伤鉴定为目的进行多时间窗复查:复查CT时应控制额外辐射量,降低管电流低剂量扫描,并保护敏感器官;第1周检查后,第2~8周,每周复查多层螺旋CT一次。由资深影像学专业共同阅片鉴定肋骨骨折情况,统计每次检查中检出骨折数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第1周~第8周及≥9周多层螺旋CT检出肋骨骨折情况,多时间窗复查结果与第一周检查结果比较对比,统计多时间窗复查结果与第一周检查结果存在差异者数量及占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多时间窗复查骨折数量检出情况比较多层螺旋CT多时间窗复查显示:第2周、第8周及≥9周复查检出肋骨骨折数量与第一周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检出肋骨骨折数量与第一周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多时间窗复查结果与第一周存在差异者数量统计 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复查与第一周检查结果存在差异者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第2周、第8周及≥9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外伤,尤其是胸外伤多可引发肋骨损伤,其中肋骨骨折作为常见,但是存在部分细微骨折不易检出,需探索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方法[2]。数字X线摄影、常规CT对于细微肋骨骨折的检出能力有限,而多层螺旋CT对于肋骨细微损伤诊断敏感性最高,因而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3]。
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较好,但是临床检测中发现患者首次影像学检查极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尤其是细微肋骨骨折,影像学表现较为隐匿,但是时间延长,复查中可出现骨折数量增多,细微骨折也随之发现[4][5]。临床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查时间窗可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细微骨折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受伤后4~6周期间为最佳检查时间窗[6][7]。本次研究对多层螺旋CT多时间窗复查结果分析发现,第2周、第8周及≥9周复查检出肋骨骨折数量与第一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检出肋骨骨折数量与第一周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3~7周骨折检出数量明显增多,首次检查中隐匿的骨折也逐渐显现,可知此阶段较容易检出细微骨折。此外,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分析发现,第3周(31.25%)、第4周(37.50%)、第5周(35.00%)、第6周(27.50%)、第7周(26.25%)复查与第一周检查结果存在差异者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第2周(7.50%)、第8周(8.75%)及≥9周(10.00%),差异显著(P<0.05),可知第3~7周对检出细微骨折较为有利,但是考虑到3周后骨折检查数量和差异者占比仍在增加,而7周后开始出现下降,应在第4~6周开始检测,细微骨折的鉴定价值更高。
附表1 多层螺旋CT多时间窗复查与第一周检查结果比较对比
附表2 多时间窗复查结果与第一周检查结果存在差异者数量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后4~6周有助于检出细微肋骨骨折,可作为最佳的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