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476000)夏璐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43例患者为参照组,另43例患者为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中有24例男性,19例女性;其中平均年龄为(61.34±5.29)岁;平均病程为(3.16±1.76)周。实验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58±6.49)岁;平均病程为(2.89±0.47)周。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麻醉后,对患者按照PAND内固定手术的常规步骤进行手术。在手术期,对参照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和记录患者术中情况等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在手术期间,安抚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因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应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指标,防止患者因不良情绪而出现并发症,且老年患者因肌肉萎缩容易减弱体温调节功能,手术时将室内温度调整为适宜,避免患者因体温低血管收缩反应减弱而给手术造成影响。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不同调节输液速度,给患者讲解术中使用的药物和医生手术的过程要注意的事项,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配合手术。②因术前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肢体肿胀和疼痛。医护人员应分析和总结患者血运和肿胀的原因,针对疼痛肿胀严重的患者,在手术时,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对其采取镇痛药物且控制剂量进行镇痛。由于如患者因包扎切口的绷带过紧而导致切口渗血,应立即松解绷带并采取止血措施,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观察血瘀的情况。③针对部分神志模糊的患者,加强看护,避免患者术中坠床的发生。若患者在手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检查股骨固定的情况,并告诉患者手术情况良好,鼓励患者,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
附表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护理前后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护理前后对比(±s)
注:与护理前相比,aP<0.05;与参照组相比,bP<0.05。
组别(n=4 3)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参照组 5.6 2±0.3 6 4.9 4±0.2 6 a 3.6 7 <0.0 5实验组 5.5 4±0.2 2 2.7 0±0.1 9 ab 2 4.9 1 <0.0 5 t 0.4 3 1 6.7 4 - -P >0.0 5 <0.0 5 - -
1.3 评判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肢体功能评价表满分为6分[1],1~2分表示肢体活动度高,3~4分说明肢体活动度良好,5~6分说明肢体活动度一般,分数越低说明肢体功能越好,护理效果优。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显著。
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说明实验组肢体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综合护理是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全方位进行护理干预的一种模式,常规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的一般护理方法,相比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更为完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手术时应用综合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还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肢体功能优,护理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综合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2],安抚患者手术中产生不良情绪,安慰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手术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关节的恢复。观察患者在手术时的情况,看护患者,不仅能避免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还有利于患者股骨准确复位[3],有助于往后肢体关节的恢复,增强肢体功能。
总结以上论述,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综合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质患者进行PFNA治疗中不仅有良好的促进效果,还改善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