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髁突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0-17 05:36:06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150张浩王在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适应症颌面锥形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150)张浩 王在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2月~2018年4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髁突骨折患者,共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7.42±5.29)岁,单侧骨折13例,双侧骨折16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本组29例患者均实施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收集患者CBCT影像资料,由经验丰富的口腔放射科医师对前期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获取患者下颌骨多层面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图像。通过前后、内外各个方向对患者髁突骨质改变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结合冠状位、横断位图像资料,对患者髁突骨折特征进行确定。使用锥形束CT自带软件将骨折信息测量出来。所有影像资料均由口腔颌面科、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附表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1.3 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颌间牵引、张口等辅助训练。保守治疗包括:病情观察+张口训练;口牙合垫+前牙区颌间弹性牵引。对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行相关手术治疗,不符合手术指征的行保守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追踪随访,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本组患者经口腔颌面锥形束CT均确诊,未出现误诊、漏诊。锥形束C可明确患者骨折线走形、骨折断端在三维空间内移位方向、移位距离、移位角度,进而明确诊断为髁突骨折,对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指导。所有患者术中状况与术前评估均存在一致性,其中14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15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详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及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对髁突骨折的诊治水平也相应提升,近年来口腔颌面锥形束CT逐渐用于髁突骨折诊断中。口腔颌面锥形束CT可明确骨折部位、移位情况、分型,在髁突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多项研究表明,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相比,空间分辨率更高,但其对面部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1]。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具有精准度较高、价格实惠、辐射较低、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大医师青睐,患者也更容易接受。本研究中,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髁突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检查结果显示29例患者均确诊为髁突骨折,根据本次检查结果对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根据Widmark提出的髁突骨折手术适应症,对患者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区分手术适应症,对非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目前临床在髁突骨折患者手术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大争议,原因在于其缺少对髁突骨折分类的量化标准[2]。与其他检查方式相比,口腔颌面锥形束CT突出优势在于可对髁突骨折分型进行明确诊断,利于临床区分手术适应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自带软件将重建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在骨折分类量化表中具有较大优势[3]。有学者认为,髁突骨折前后、内外等方向上骨折移位距离会对机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随口腔颌面锥形束CT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可否将髁突骨折水平上移位距离纳入手术适应症内,还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锥形束CT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的特点,在髁突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成角情况,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适应症颌面锥形
基于价值的多适应症药品医保准入模式探讨
完整精算法与简易调算法
— 多适应症药物准入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享乐适应症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1:59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适应症的疗效和预后
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