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医院(471000)张银光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并且起病急预后差,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梗死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可产生大量自由基,促进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损伤,形成脑水肿,损伤神经元[1]。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甚至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所以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必须早诊断和早治疗,促进患者康恢复。笔者近年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5月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出血性卒中,有出血倾向者,合并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8±7.72)岁;研究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7~78岁,平均(60.15±8.06)岁。两组在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压,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次,加入100ml0.9% NaCl中,2次/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静脉滴注。两组治疗14d后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Hcy和SOD比较(±s)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Hcy和SOD比较(±s)
注:经t检验,*P>0.05,#P<0.05。
组别 例数 Hcy(umol/L) SOD(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1.95±5.04 15.73±2.72 192.84±45.73 318.66±68.11研究组 48 22.16±4.76* 9.40±2.34# 189.46±50.12* 410.03±91.46#
附表2 两组NlHSS评分比较(±s)
附表2 两组NlHSS评分比较(±s)
注:经t检验,*P>0.05,#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0.74±4.53 14.17±3.59研究组 48 20.42±4.17* 7.83±3.15#
1.3 疗效评定 参照NIHSS评分评定,依据NIHSS评分减分率判定疗效。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0级,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残程度1~3级,NIHSS评分降低46%~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NIHSS评分降低或者升高小于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大于18或死亡。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Hcy和SOD比较 两组治疗前Hcy和SO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cy和SOD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为72.9%,研究组有效率为91.6%,两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急性脑梗死多由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脑动脉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脑动脉血管栓塞,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的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后其病灶主要为中心坏死及周边缺血形成的半暗带,神经元在较短时间内可出现损伤,病情进展较快。当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坏死后,神经细胞钙出现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内流,产生大量自由基,可进一步损伤神经细胞[3]。另外研究显示,Hcy和SOD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Hcy可促使氧自由基生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并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抗血栓特征而改变血液成分,形成血栓前状态,诱发脑梗死的发病。血液中Hcy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所以Hcy已成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而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细胞的损伤和降低炎症反应,其活力的高低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SOD水平越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及时清除氧自由基、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脑细胞均具有重要的有意义。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缩小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细胞水肿,改善缺血区的血流量和微循环,改善脑代谢,抑制脑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5]。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丁苯酞科有效阻断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细胞代谢,减小梗死面积,抑制神经元的凋亡[6]。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可有效清除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的过氧化,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7];另外研究还显示,在脑梗死的早期,依达拉奉可使N-乙酰门冬氨酸显著升高,增加梗死局部及其周围的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减轻脑组织缺血,延迟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改善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cy水平,升高SOD水平,有效改善患者NIHSS评分,改善症状,这与杜斌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
综上所述,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Hcy水平,提高SOD水平,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症状,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