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活动室建设与维权行为相关性分析

2019-10-17 07:30李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102206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活动室归属感维权

李音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10220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发生了变化,以政府为唯一权利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式,要建立有限政府、市场调节和社区自治管理的模式。在社区自主管理的模式中,社区文化对社区治理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居民自觉行为的一种体现。而本文所说的社区公共活动室仅仅是体现社区文化的一小部分载体。在对城市不同产权结构小区业主的产权治权情况展开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关联性分析,提取问题中若干问题,验证社区公共活动室的建设与居民维权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1 社区文化与社区维权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只有扎根的到社区,才能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提高公民艺术审美能力,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有效实现意识形态的方向性引领,扎实推进国家文化治理,坚实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

社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社区文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人员综合起来的开放的社会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的文化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功能,借以推动和促进社区管理创新和美好家园共建。

1.1 社区公共活动室

社区公共活动室是城市社区中为居民提供全面的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的场所,他是社区居民的“公共客厅”,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活动空间。通过公共活动室的构建可以引导和凝聚居民公共生活,使其成为居民地缘性公共生活的社会核心。运用社区公共活动室这一载体,帮助居民快速适应共同的社区生活,从而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进而在权益受侵害时积极维权,这对社区实现自治具有积极作用。

1.2 社区维权

社区凝聚力在于居民共同的信念和爱好,意在培养社区居民公民精神。在此凝聚力下的社区居民代表,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与侵权主体的积极对话,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前提。因此,增强凝聚力是社区居民维权在公民层面上的有效路径。

为了了解目前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的行为,如表1-1所示,受调查者在面对自己居住的房屋权益受到侵害时做出的行为选择,主要通过参与集体维权的行动,部分个体会通过诉讼和投诉的渠道表达利益需求,不关心和冷漠的态度较少。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房屋权益受到侵害时,社区居民通常采取集体维权行为,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从个人来说,每个人都预想通过搭便车来达到自身维权的目的。从组织方面来看,社区组织化程度低,极大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所以,促进社区居民维权可以从提高居民的维权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构建社群团结的组织三个方面入手。

根据以上对公共活动室作用和居民维权行为路径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出假设:公共活动室越开放,居民组织性越高,房屋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越积极。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来验证此假设是否成立。

2 社区公共活动室建设与维权行为关系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SPSS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转换,对预期有相关性的题目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显著性结论。

2.1 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查面向社会发放问卷450份,如表2-1所示,共回收415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92.2%。性别组成为202位男性,占比48.67%,213位女性,占比51.33%,性别结构比例较均匀。

以体育设施为例,如表2-3所示,持很不满意态度的有122人,占比29.4%;持较不满意态度的有89人,占比21.45%;持较满意态度的有55人,占比13.25%;持非常满意态度的只有6人,占比1.4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城市社区中的文体设施的建设没有达到居民的要求,无法满足居民在文体活动上的需求。为了验证社区公共活动室建设与维权行为关系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SPSS录入问卷数据,验证社区公共活动室建设与维权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2.2 相关性分析

公共活动室是社区居民之间彼此了解的载体,是社区参与的外在条件,更是居民之间形成共同兴趣爱好的空间。公共活动室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社区居民的组织化,进而增加居民在社区中的归属感。为了验证公共活动室的建设与维权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将问卷中相关问题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验证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根据第41题和第16题间的相关性分析,当采用肯德尔 tau_b进行相关性分析时,相关系数为-0.110,显著相关值为0.05;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125,显著相关值为0.05。因此可以得出,第41题与第16题之间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社区公共活动室的开放程度与维权行为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公共活动室越开放,居民维权行为就越积极。社区公共活动室的建设与维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公共活动室建设越好的社区,居民越会作出积极维权的行为,假设成立。

表2 -3 第41题与第16题列联交叉表

3.结论与建议

公共活动室的建设有助于社区内形成文体娱乐类组织,他以居民集体心理需求为产生动因,以利益偏好和价值共识的一致性为主要目的,有作为社区居民组织化载体、社区公共议题产生,社区归属感建立等方面的作用,而社区归属感的建立正是居民参与维权的前提,所以,加大社区公共活动室的建设对增强居民的维权意识十分重要。运用SPSS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城市社区的公共活动室仍然匮乏

在415份有效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所在的社区没有建设公共活动室,而公共活动室是能为社区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载体,它可以“帮助人们用一种现代的眼光重新认识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去审视他们共存于间的社会,已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变化。”社区利用公共活动室可以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一个“公共场域”,让人们走出狭隘的自我,融入更真实的社会生活,对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养成无疑大有裨益。其中社交、归属感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求,在富有成果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也都将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2、城市社区现有的公共活动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社区中的公共活动设施是为了满足居民需求的空间载体,但是数据表明,居民对已有的设施满意程度并不高。这是因为部分居民由于受到时间、网络媒体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享受公共活动设施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并且,各个年龄阶段居民的需求也是大相径庭的,不同文化设施和场所的服务人群各有侧重和指向,而在现有的公共活动设施中,主要针对人群则是已退休的老人,面对中青们的需求则显得相形见绌。

3、城市商品房小区业主主要通过集体维权表达利益需求。

城市商品房小区的购买者以大学本科学历的80后为主体,他们大多拥有清晰的产权意识和维权意识,并且有相当的组织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表明,青年群体参与的意愿往往最弱,并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表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构建新型的公共活动室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网络公共活动室这一载体可以将这些青年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更为强大的维权组织。

综上所述,社区公共活动室的建设与居民维权行为是以一个逐渐递进的关系,即(1)加大社区的公共活动室建设可以构建和谐的文体娱乐组织 例如社区公共图书室的建设就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培养维权意识的目的,知识水平越高的人,维权意识会越强烈。拥有高文化水平成员的文体娱乐组织组织化程度越高,基于共同目标的社区传播活动就越多,这对提升居民公民意识、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有一定的效果。[[]](2)和谐的文体娱乐组织能增强社区认同 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人们通过对生活中的某种文化产生观念和心理上的认可和接受,进而在多方面达到统一,建立起基于文化的身份认同,形成强大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身份认同是社群团结的手段,通过社区中的社群团结,居民更容易在房屋权益收到侵害时进行维权。而社群团结正是通过和谐的文体娱乐组织来体现的。因此,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构建公共活动室来形成和谐的文体娱乐组织可以很好达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3)社区认同能够增强居民维权的行动力 社区居民在社区维权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集体行动倾向,正向着理性化和组织化维权的方向发展。亨利·塔弗尔社会认同理论将社区认同理解为:居民基于共同生活区域上的互动交往而对其生活单位产生的共同情感和行为倾向,即居民对其居住社区在情感上的积极或消极认知以及由此情感认知而促发的对社区事务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倾向。由此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社区认同能够促进居民参加社区事务的积极倾向,即可以增强居民维权的行动力。

猜你喜欢
活动室归属感维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地板滑雪
要补齐农村消费维权短板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心灵鸡汤活动室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