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企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2019-10-16 08:14朱江艳
新财经 2019年16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朱江艳

[摘 要] 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工作已经稳步推进了一段时间,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文章从财务角度,特别是从2019年1月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后的视角分析事业单位转企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政府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0.6

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各地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鄂发〔2013〕11号)的精神,以及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主要就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财务可行性进行相关分析。

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导致盈亏计算的准确性不同

我国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而预算会计主要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就经济主体的职能而言,企业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就会计核算而言,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核算的基础不同。

实际工作中具有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而企业会计则必须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对各项交易事项核算和报告。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存在费用的待摊和预提问题,比如当月发生一笔订阅报刊的费用,其费用应该在实际收益的期限内进行分摊计入各月的费用;而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下反映的支出是在当期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不考虑费用的实际受益和归属期,报刊费用应全额计入支出当月的费用。两者对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原则不一样,直接导致其在同一时期对同一笔业务确定的收入和费用金额会产生较大差异。

因为在权责发生制基礎上,收入和费用的确定、计量是以“应收应付”制度为标准的,所以计算出来的利润比较科学真实。而在现金收付制度下,收入和费用的确定、计量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的,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润不够科学真实。比如,采购一项固定资产,现金收付制下的事业单位会将该项支出在采购当期全额列支,而权责发生制下的企业则会以折旧的方式将该笔支出在这项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内进行分摊,这样使费用能在受益期内均匀分摊,避免一次性计入费用导致当期利润的虚减。

2 预算收入的来源不同,导致经济主体的创收积极性不同

事业单位的本质是计划经济的延续,其收入主要包括各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及事业收入等;而企业的收入则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流入。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主要任务及考核指标即为当年的预算收入,但对于超额完成的部分,不仅当年的支出中没有列支,且下一年度财政部门也不予返还,这样导致各单位大多没有超收的积极性,并且采用一些方式压减或变相截留当年预算收入,导致财政收入没有做到实质上的“应收尽收”,部分财政收入游离于预算体制之外,这也是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点。但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实体,其宗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预算收入的超额完成会为其带来超预期的利润,这样会使其超收的积极性远远高于事业单位,避免事业单位运行体制下的各种弊端。

3 预算支出的反映不同,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同

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包括:维持日常公务活动和各项项目开展所发生的资金流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耗费,并不像企业一样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支出包括:为了开展各项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所有资金流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利润”这一会计要素,这也使其在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远远不如企业。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常是按照年度进行部门预算,按法定程序报主管部门,经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就其财务管理的预算而言,如果本年度没有完成预算支出,一方面,其年末结余主管部门可能不予返回;另一方面,在下一年度的预算中可能会缩减相应的支出。这就导致一部分事业单位为完成预算,在下半年或年末时加大财务支出,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违规风险。而企业年度预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成本,进而实现年度目标利润,这样会使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最大限度地控制预算支出,实现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

4 职工薪酬考核及发放体系不同

企业职工薪酬的发放较事业单位而言,其受政策的限制要少,主要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盈利决定,并根据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说即可。而对事业单位而言,在编人员的工资均纳入年度预算范围,或实行工资统发,不得超预算发放;且对于各种职工福利的发放也有严格的限制,即职工薪酬大都与其岗位、职务挂钩,与单位的当年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脱节,不能实现职工薪酬与预算收入的同步增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职工的积极性,导致职工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创新能动性等一系列问题;转企后,职工薪酬与公司收益挂钩,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被大大调动起来,这些情况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5 日常支付流程不同,导致财务支付效率不同

事业单位的日常支付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需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编报分月用款计划,申请财政支付用款额度。财政部门批准后, 待单位收到代理银行分支机构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后,方办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该流程虽然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但由于支付流程相对于企业支付而言过于复杂,支付周期较长,使得事业单位支付效率低下。

而企业只需直接到银行办理相关支付手续即可,对于同一笔支付业务而言,企业的流程相对简化,支付效率也相应提升。对于大额的资本性支出也是如此,事业单位需通过政府采购流程进行采购;而企业均是自行采购,流程相对简单,这就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购效率,节约了部分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