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健
[摘 要]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通过审计的视角,内控管理是部门内部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中,内控管理在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为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必须基于审计的视角对事业单位进行内控管理的研究。
[关键词] 内部审计;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0.6
1 前 言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日常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内控制度之上的,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方面的体系虽然初具规模,但并不完整,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监督和落实。对于内控管理来说,审计视角下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定要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流程,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样才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更为有效的管理数据和信息,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效率。
2 内部审计与控制之间的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来说,结合内部控制审计条例,在落实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时候,要获得充分的数据,并发布规范的审计建议和报告。内部审计的工作是具有独特性、权威性的,加上事业单位真正的运营情况来说,建立起迎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审计流程和方案是适应内控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还要进行合理和准确的检查和审计,这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做好质量的把握,在保证数据精确的同时,提升数据和信息的质量。对于内控部门的执行标准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加大执行的力度,全满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目标。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给事业单位的数据采集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以及稳定的发展。同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体制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整个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在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决策和财务是两个巨大的利益点,不管是对于财务来说,还是由决策而言,数据的收集以及共享和交流都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因此,内部审计环境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成与否,不会将管理水平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 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事业单位的运转过程中,内部的审计部门是依靠其他部门才能进行运转的,运转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部门的约束和管制,内控工作是不具有独立性,并且权威性受到挑战的工作,这就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公正程度。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陋习,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内控管理意识并不强,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系统性的认识。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还停留在执行的层面,没有进一步的理论高度,这也就非常容易造成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预算体系,无法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预先的安排,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执行制度,甚至在一些财务活动中存在着无法辨识和处理的漏洞,尤其是经费支出这一部分,由于缺少对资金的申请和使用方面的监督措施,因此并没有形成具有层次的财务报告,只能审批人员在签字说明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的放款。目前,事业单位的信息建设制度还没有完全的建立,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审计方面的信息不能够完全的共享,数据更新的不及时,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没有及时得到保障,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在进行决策的時候,很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就会给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会造成内部控制上的漏洞,甚至会影响其财务的安全性。
4 基于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
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标准,虽然我国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评价的标准,但是在操作上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审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问题,内部控制的定义仅仅局限于制定与实施相关的政策、程序以及实施的过程等。其次是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微观,宏观的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往往被忽视了。目前我国的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更侧重于合规检查为主,对目标进行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设施审计视角过于狭小,侧重于问题的披露,但是很难挖掘问题背后更深层的控制环境,同时事业单位的各种控制活动中风险程度不同,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最后是缺少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和公式制度,追究责任不到位等。
4.2 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烈
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并没有内部控制知识的基础性了解,认为事业单位的业务比较简单,并没有必要进行规范化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仅仅是作为管理普通员工的一种手段,认为只要普通的员工遵守就可以了,领导并不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管理者对于建立健全单位部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显示意义的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入,最终会导致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流于形式,各部门中的漏洞也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也会造成极大的困扰。
4.3 缺少内部控制构建的积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缺少一定程度的内部监控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对于普通的部门或者职工来说并没有问题,不同的部门或者业务对应着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属于部门内部对员工的职务管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中也没有形成统筹性的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了内部监控制度积极性的缺失,制度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修改,新的制度并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之对应。
4.4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制度的重要性,将这些制度粘贴公布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或者印制成宣传手册,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没有按照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制度基本流于形式,约束力基本等于零。
4.5 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被忽略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内部制度是否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有效等,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就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力的降低。
4.6 财务预算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内控作用
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够,造成了基础性的工作薄弱,资产管理的无序性,如果单位的财务部门只是进行付款,而对于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和单位中的事项决策、实施过程并不了解,就会造成在规定资产、票据和先进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预算编制的方法落后,导致了内容的不够详细,预算制度不科学,造成了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经常调整指标,甚至要极强预算的约束力,这并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管理作用。
5 基于审计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控研究
5.1 要提高审计业务的水平
在进行事业单位审计内控工作的时候,应当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业务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与外部审计工作相结合,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在外部审计中,应当选择更为优质的权威机构,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要求进行审计工作服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才能够共同创造出高水平的业务结果。此外应当实现两者互相监督,共同提升审计的水平和质量,借此形成审计过程中最全面的机制和体制。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进行内部审计员工的业务水平提升,考虑到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工作内容,因此制定的内控措施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渐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内控措施,在业务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以审计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培训,树立内控理念,建立起内控管理的氛围,强调制度的严格执行。
5.2 要完善设计业务中的内控措施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审计在执行力方面还是需要提升的,一定要将措施落到实处。目前事业单位的很多部门只有评价的权力,并没有执行的权力,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的监督建议只能够由实际的管理部门进行执行,这样就会让很多执行流于形式,并没有抓住执行的重点。审计的内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工作,不能够仅凭一个权威人士或者部门实现管理的效果。而是要做到全员参与,共同监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审计内控管理过程中的目标。事业单位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的员工对管理层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在進行内控制度建立的时候,管理层应当方向引导审计内控汇总,将制度考核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内控管理中,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全力配合领导层,这样才能够早日实现事业单位内控的目标。
5.3 要提升审计的工作质量
审计工作的效率是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的关键点,基于审计的视角进行内控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执行应当从管理层做起,树立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对流程进行逐项的检查,将审计工作进行重点研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沟通,尤其是在财务的审计方面,对于一切不符合内控管理制度的彻查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规范事业单位中各种程序,从而提升财务核算的效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效的管理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因此做好内控管理能够为员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6 结 论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提升工作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决策更为合理和科学,为事业单位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健.从舞弊预防看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7(11).
[2]许伟涛.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J].现代商业,2018(31).
[3]王建.海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一)[J].中国内部审计,2017(5).
[4]沈毅.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维护公司股东权益[J]. 广东审计,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