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华 孙锦明 万文涛 邓亮 周哲 肖乐华
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以下简称“前田小学”),是一所坐落于井冈山脚下的村级小学,含校长在内的教师共9人,学生仅有100人左右,其中80%是留守儿童。学校所在的敖城镇是一个人口不到2万、以农林种植为主业的赣西南小镇。
自2014年以来,学校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山村小学的落地实施展开了“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由此,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农村小学很难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理由是“三无”:一无资源,较之城镇学校,农村小学缺乏大的图书馆、科技馆等条件;二无指导,尽管国家重视,但没有人具体指导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无章法,虽然觉得重要,但是村小教师找不到可资借鉴的实施方案。
面对这些问题,前田小学在探索过程中采取了四种策略与方法:一是“因地制宜选主题”,校内外丰富多样的资源均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来源;二是“边学边教做项目”,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村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方法;三是“借助网络展风采”,网络变成村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帮手;四是“专家引领建体系”,在专家指导下实现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与专业化。
前田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已有四年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可以表达为“主题选择的乡土化”“组织实施的项目化”“体系构建的常态化”。
(一)乡土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的核心理念
1.立足农村现实,彰显乡土特色
面对农村小学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专业器材与实践基地的难题,前田小学将目光转向农村学校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将校内外自然、社会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来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究和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农村实际,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采用乡土化的方式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系列主题
从2014年开始,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乡土化课程主题。
(1)考察探究活动。一是校园植物观察类。这类活动最丰富,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来到大自然观察各类植物,包括松树、柳树、葡萄、睡莲等。二是调查乡村环境类。让学生了解自己成长的生活环境,如调查家乡小河的生态环境和源头,调查水土流失现象,调查农村古树保护现状等。三是考察当地企业类。学校与水电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蜜柚生产基地等企业建立联系,带领学生到各个基地进行现场观察。
(2)社会服务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也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比如为革命烈士纪念馆制作叶画、当交通安全员、争做文天祥纪念馆和吉安县将军园的小小讲解员等。
(3)设计制作活动。生活、学习当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设计制造出新产品加以解决。近年来,学校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诸如“升降玻璃擦”“婴幼儿专用筷子”“长把黑板擦”“竹子大变身”“免扎葡萄袋”“中小学教室专用扫把架”“老丝瓜的用途”等制作活动。
(4)职业体验活动。开辟劳动场所,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前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种白菜、辣椒、百香果、向日葵、太空架豆以及采摘松果和培育横江葡萄苗的实验等。
(二)项目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实施的主要方式
学校将项目化学习方法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构建出项目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个环节:选择主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自主评价与分享总结。
1.根据实际情况,多样选择项目主题
(1)根据季节选择项目主题。比如种植类项目学习,“种百香果”“种太空架豆”“种向日葵”“采摘松果和松籽”“培育横江葡萄苗的实验”等季节性很强,必须依时令安排学习项目,错过最佳时节效果就不好,甚至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依时节进行这类项目学习,学生能领悟到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人类需要遵循自然规律。
(2)根据学科需要选择项目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紧密联系,需要进行学科合作。比如五年级科学课教学“水土流失”时,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真正开展“水土流失现象调查”的项目学习;四年级语文中有“泡一点豆子,看看豆子的变化”的观察练习,也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开展“种豆芽”项目学习等。
(3)根据情景選择项目主题。有些情景是自然生成的,比如“玩具DIY”的项目,就是因为有学生无意间带来了自己制作的玩具,引起同学的好奇,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发动学生开展“玩具DIY”项目学习,从此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规项目。
(4)根据学生特征选择项目主题。一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相比,各方面差异都很大,在为不同年级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主题时,就要根据学生特征来决定。
2.结合学生特点,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确立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制定学习目标。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通过自主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通过个人展示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选定的目标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碰撞,从而完善自己或小组的学习目标;最后,每个学生与每个项目学习小组都用文字将学习目标记录下来。
3.实施学习计划,小组合作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组首先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讨论,预估学习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和预防,比如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等;其次是物质材料的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相关的物质材料,比如照相机、铲子等工具;最后是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项目完成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给每位成员进行分工。
4.编制评价量表,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有之义。一是学生参与制作评价工具。比如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学习过程表现评价方案、学习成果(作品)评价方案都要求学生参与制作。二是学生自主评价。首先是学生根据相关评价量表进行自评,然后是小组内互评,最后才是全班性互评。当然,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指导学生学会评价,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三是改进学习行为。评价不是终结,而是为了改进学习。所以,评价贯穿整个项目学习过程。
5.开展总结交流会,分享交流学习经验
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召开交流会。各小组在交流会上要介绍本组的项目进展情况,自评学习表现,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学习结束时,还要组织学生召开成果展示会,分享学习收获,对本次项目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整理,包括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所有资料,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及时将过程性图片和成果性资料上传到QQ空间或博客,让远在他乡的家长、联谊学校的同学能够看到。
(三)常态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前田样式”
1.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1+X”操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总结形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模式,即“1+x”操作模式。“1”代表项目化学习方式,“x”代表不同的学习主题。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可以用项目化方式来设计和实施。在主题的选择与安排上,日常植物观察是前田小学各年级学生“天天坚持、周周记录”的共同主题,然后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要求各个年级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公开举行成果汇报会,最后由学校根据各班的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表彰。
2.制定出村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的制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学校围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四大活动类别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为更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指导。比如职业体验中的种植劳动类项目,明确包含“成立种植小组——选择种植对象——制定劳动和观察研究目标——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制作和打印观察记录表——制订劳动和观察计划——实施劳动和观察——自评劳动和观察学习行为——小组交流——制作展示作品——撰写图文结合的研究报告——展示劳动和观察成果——网络上传发布”等十多个需要操作完成的环节。
3.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
(1)组建了结构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前田小学采取“理论专家+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方法,成功让一批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兴趣的教师相互合作,同时理论专家指导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指导学科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形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研修制度。前田小学争取省、市、县教研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力指导,与江西师范大学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合作,进行网络在线研修,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化与体系化水平。
(3)建立了大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前田小学与吉安市科技馆、吉安县科协、大冲东升农场、敖城光伏电站、火龙果基地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大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与江苏张家港实验小学、吉水县黄桥小学等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合作单位。
(一)取得的成效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前田小学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开花结果”。学生层面,从最初的20多名学生参与,发展到全校上百名学生均参与并喜欢这门课程;从开始的数名学生获得省级科技大赛奖项,发展到全校大部分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奖等众多国家级奖项;更令人欣慰的是,家长对孩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满意度。教师层面,在校长的带头示范下,其他教师从开始的观望、到后来的效仿、到最后全校所有教师均参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获得数十项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比赛奖项。
此外,前田小学开展的“种豆芽”“校园植物大搜索”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凤凰新闻、《江西教育》《吉安晚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并给予报道。这些成果的相关报道与传播,扩大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二)反思与展望
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学校团队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路子,形成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前田”样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关键素养与综合素质,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广泛开展与实施的前景并不容乐观,还需要从教育督导、教学指导、评价引导等各个层面作出更大努力。
(王林华、肖乐华单位系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孙锦明、万文涛、邓亮单位系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哲单位系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責任编辑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