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小学生会写、爱写

2019-10-16 05:58陆彩萍
人民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思维

陆彩萍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体现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交流的水平。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传统的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相对机械、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笔者曾经调查了三所不同区域学校学生,结果显示:60%的三年级学生不知道写什么;45%的五年级学生不知道把哪些材料作为重点写;68%的六年级学生不知道怎么修改自己的习作。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让学生有得写

小学生阅历不丰富,学习写作初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容易产生写作的心理障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

对于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来说,教师不用过多教,而应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体验。教师可以先示范创设思维导图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如何画思维导图。例如,让学生观察出现在眼前的新老师:

师:大家对新老师有什么感觉?

生(脱口而出):卷头发、戴眼镜、眼睛不大但很有神、高高的、瘦瘦的、穿着裙子、笑眯眯、很温柔……

这些都是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很乐意表达。随后让学生归类,“高高的、瘦瘦的”是给人的整体感觉,“卷头发、戴眼镜、眼睛不大但很有神”是外貌描写,“笑眯眯、很温柔”是神情……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就连成了思维导图。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新老师形象描述出来。

师:如果要把新老师介绍给爸爸妈妈,除了这些,你还想说什么呢?

生:戴眼镜可以看出老师很斯文。

生:说话声音很温柔。这是一个不“严厉”、让人亲近的老师。

生:穿着裙子、漂亮的卷发,这是个很爱美的老师……

师:老师还想告诉大家,新老师特别爱看书,一有空就到图书馆,家里最多的是书,她最喜欢送别人书……

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初步的思维导图(见图1),将多种感官观察到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一下就觉得有话说了。

思维导图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思维进入自主组织模式,在主题要求的刺激下“井喷”出大脑中的图像,从而让学生有得写。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情感越丰富,他们就越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学生用心观察时,各种自然景象和生活体验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思维导图的结构化让学生会写

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书写材料。但信息材料存储得越多,越不容易选择,就像走进一个长势非常好的玉米地,学生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最大的玉米棒。因此,可以恰当适时地运用思维导图的结构化特点来辅助小学生写作教学,让学生会写。

1.快速指向素材

在写作课上,教师的指导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思想和结构在短时间内跃然纸上,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写作内容,突出重点,删繁就简,这是教学难点。一位三年级学生这样写秋天的树林:

秋天在我们盼望中来,临了。你瞧:树林脱下那绿绿的短袖,穿上了金黄的风衣。天空中飘着白云,慢慢移动着……

连绵起伏的山上住着可怕的老虎和狮子。它们正在决斗。

黄色的树林充满了动物的笑声。金丝猴在树上跳来跳去,小松鼠正在为自己准备冬天的食物,小鸟正在忙着给自己的窝补充泥土。在树林里的小路上有可爱的小鹿在玩游戏,一直可以听到小鹿的叫声。清澈的小河里住着美丽的小金鱼,它们漂亮的尾巴像仙女美丽的裙子。忽然听到了老虎和狮子的叫声,动物们都吓坏了,原本调皮的金丝猴马上躲到树上,小松鼠立刻回到了家,小鸟吓得回了窝,小鹿立马跑得没影了。

细读这篇习作,可以感受到孩子确实在描写秋天的特征: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树林脱下了绿色的短袖,穿上了黄色的风衣。

仔细推敲一下,这篇习作用很大篇幅在写动物的活动,似乎离题了。但除了小鹿在河边散步、小猴在树上玩耍没有明显的秋天特征,小松鼠正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小鸟正在忙着给自己的窝补充泥土……这些动物是在秋天准备过冬呢。

孩子为什么要大段描写动物呢?与孩子一聊我们了解到:“我觉得描写静的景物,如果有小动物来热闹一下,那多好啊!”于是,教师指导学生画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梳理出结构化的思维导图(见图2)。

从上面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森林、枫树、松树等都是详细描写的,动物的活动如果与秋天有关可以详细描写,其余的只需要简单写,因为这与本次写作主题关系不是很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提醒孩子不要因为喜欢动物就随意写得多,而要根据主题来选择适合的素材。

2.清晰梳理素材

面对众多的写作素材,学生往往会产生选择的困惑,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安排这些素材的先后顺序。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厘清思路,抓住关键,梳理层次。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到苏州太湖边的东山启园春游。学生观察到的是与苏州其他园林相似的景物:假山、亭臺楼阁。不同的是,启园依山而筑,傍水而建。学生一边游一边画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四面厅、复廊、转湖、莫厘峰、太湖、烟波桥等,除了这些自然景物,一路寻访历史名胜故事:柳毅井、康熙手植杨梅树和御码头。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后可以即时进行梳理(见图3)。

同样的素材出现在眼前,运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很快就梳理清晰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构建文章结构,有详有略,解決文思不清、主次不分等问题。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继续发散思维,有的在烟波桥边遥望烟波无垠、水天一色的太湖;有的在莫厘峰开展探寻游戏。此时,学生不再把写作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写所见所闻所感,层次清晰地反映文章的重点,中心更加突出。

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

运用思维导图,可鼓励和引导学生跳出写作的一些“套路”,写出自己的特色。

1.从“规范性”转为“多元化”自我表达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写作,可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因为思维导图的开放性、跳跃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并运用。

比如,小学生经常会写“童年趣事”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趣”字展开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如给画像画胡须、学妈妈涂口红、野炊、做小小卖报员,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出在学习、生活以及与同学相处或者与家人相处中发生的趣事。这时,每个学生会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见图4),每一张思维导图都是独一无二、富有创造性的。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也就不会再模仿别人。

2.从“有套路”转为“个性化”创新表达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写前指导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细心观察生活,在看似琐碎的生活素材中选择有意义的典型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思考,以小见大,发现蕴含其中的社会价值,使学生写作更加个性化。

在这个过程中,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加工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例如,描写一种喜欢的花,经过头脑风暴后,一位学生最终选定描写水仙花。通常学生会先写水仙花的名字、外形、花期等,最后赞美水仙花在冬天开花不畏严寒的品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的中心将写作素材按照顺序进行排列,从中选择自己熟悉且愿意交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形成常见的“套话”。此时,有学生质疑:水仙花究竟为什么会在冬天盛开?真的是不怕严寒?随后去查找资料,研究花期的特点,在文章结尾处,学生就表达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心声:喜寒怕热的水仙花在冬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生机,还吸引我们去探究更多花的秘密。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说出素材,而是在罗列的基础上进行重组、筛选以及归纳,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由“此”及“彼”,用自己的语言个性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见图5)。

思维导图的情理交融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

1.确定修改的核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易分化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形成最核心的修改点。同时,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梳理习作的层次,使学生自我评估成为自我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

以习作“校园运动会”的自我评改为例。在写作前学生画“校园运动会”的思维导图(见图6):第一层次是运动项目、运动员和观众。学生对于短跑、跳高、跳远、接力赛等运动项目都能一一罗列出来,并写出比赛过程。本次写作的难点是场面描写,学生不能写得具体、生动,也就是“点面结合”显得苍白。

为了教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生动地写下当时的运动场景,“点面结合”,既有“整体描写”也有“个体描写”,具有镜头感,使其焕发出运动与团结的活力,表达追求真与美的生命力。经过思考,一个孩子将“运动场景中运动员与观众的表现”作为本次修改习作的核心。在学生自我思考和教师指导下,绘制出自己修改习作的思维导图(见图7),有效解决了本次写作的难点。

2.激活修改的思维

通过思维拓展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写作的基本表达技巧,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使其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意识地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丰富表达的内涵。

例如学生习作“春天来了”,某个学生的初稿是将自己观察到的花、草、树、木一一描写,读完后给人平平淡淡的感觉。通过绘制修改的思维导图,明确了此次写作的重点:“写作场景的特征”是“鲜花”“场景的外观”“声音的特征”“赏景人的语言与神情”“小溪的触感”等。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选择自己最想告诉别人“春在哪里”的部分写具体,孩子成功完成了对自己习作的修改。在完成习作修改后,学生回顾自己运用思维导图修改的过程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立即弄清楚线索,一步一步写明白、写生动,修改后更能突出想要表达事物的特点。

总之,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选取素材,明确语境,独立修改,整合新旧知识,形成系统,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I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概念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2014)的研究成果。获2018年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钱丽欣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第6章 一次函数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