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祯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行为特点、性格品质的关键养成期,通过强化班级管理,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非常重要。因此,重点分析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创新策略,旨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班级管理,能够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举止,并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和心理成长。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自身责任之重,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细心关照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尤其面对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除教书育人外,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培养。小学生离开家庭和父母的庇护走进学校,内心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胆怯。此时,老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因此“爱心”已经成为小学班主任老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揮老师“园丁”的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应努力去做的事情。班主任老师应重视每个学生、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班级生活中,细心关照每个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多表扬、多鼓励、多使用肯定的语气,让学生喜欢自己、相信自己[1]。师生间友好关系的建立能够帮助班主任老师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试想在老师的鼓励、关爱之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与经常受到老师批评、责备甚至无视的学生,其心理状态将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学生的一生中,个体间的差异也是从此时开始逐渐拉大的。班主任老师要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可能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想要做到完全的平等可能比较困难,但关注、关爱、关心确是对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必须要求。尤其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差、性格孤僻以及“刺头”的学生来说,老师的关心更加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构建积极向上的班风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光是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也是整个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里的良好习惯既包括学习习惯,也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照看进入学校,加上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很多小学生还都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一些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不良因素。此时,班主任老师就要借助自己建立起的平等师生关系和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崇拜,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各项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2]。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单纯的言传身教能够起到的行为规范作用有限。班主任老师就要借助一些课上活动、班级活动、教学游戏等来辅助进行正确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管理班级秩序时,以“123木头人”的游戏形式进行。制定相应的规则,当班主任老师说“123,木头人”时,全班同学都需要保持当前的状态不动,若有人“犯规”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游戏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班级风气的优化要建立在小学生优秀习惯的基础之上,当一个班级内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热爱老师、热爱同学时,这种积极的风气将会在学生间不断被发酵,通过集体的力量被放大,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与家长间的沟通,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也通过家长了解更多关于学生成长情况的信息,通过学校和家庭间的有机配合,给小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带来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家长会、家长公开交流日,或者班级内部的家长微信群,班主任老师要将班级的各种活动、小学生的在校事迹、班级建设的成果等进行分享,以取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还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在校状态,及发现异常时向家长询问相关原因,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课下学习中是否遇到一些问题,并充分吸纳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对小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班级管理的意义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得班级管理的好处最终作用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上。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大、内容多,要求班主任老师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面对学生、处理班级的各种事物。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为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出谋划策”,强化自身工作水平,给小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参考文献:
[1]陆秀梅.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之管见[J].名师在线,2017(13):96.
[2]杨小平.浅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47.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