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难点突破策略之我见

2019-10-16 02:13江漫
考试与评价 2019年9期
关键词:进率方块感性

江漫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学难点就是学生从现有水平到达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难点的突破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解决难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小学数学难点教学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实现难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一直是每个一线教师很关注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教具演示,调动感性经验

小学低段的孩子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的概念或者事物学生很难理解。理性经验的缺乏更使得孩子无法在脑子里完成抽象地运算。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合理地使用教具、学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形象直观的实物,课堂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学生凭借丰富的感性经验也能弥补思维上的盲点。

例如在苏教版第6册面积单位进率教学中,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但是面积单位的进率很容易和长度单位的进率混淆。笔者认为混淆的原因跟学生在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时,对三个面积单位的感性经验不够。所以在教学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学生和老师都要有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方块。在探索面积单位进率时,尽可能少使用PPT。让学生把1平方厘米的方块铺在1平方分米的方块上,两个方块大小对比也会让学生感觉到10个1平方厘米一定不是1平方分米。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两个面积单位进率,能从感性和理性认识到100平方厘米等于1平方分米。

二、动手操作,让概念不再遥远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这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经验,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思维、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第2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中,学生经常把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说错。笔者认为学生混淆的原因从根本上是没有理解面在体上这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

师:请你摸一摸正方体、长方体的面,你觉得这些立方体的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你可以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正方体、长方体的面画下来,初步体会面。

师:画出的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长方形。

追问:长方形和长方体一样嗎?正方形和正方体一样吗?

强调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平面图形,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学生经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辨一辨,充分感知面在体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面图形,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很少会出现把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体与正方形混淆。

三、故事加入,变陌生为熟悉

德国一位学者有这样的一个比喻,将10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0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不知不觉地享用美味时,将这10克盐全部吃进去。教学难点之于故事犹如盐之于汤,盐融入汤中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教学中的故事,就好比汤之于盐,因其特有的形象,吸引着学生。将教学难点融入故事中,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建构知识。

在苏教版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个位不够减不能直接减,而是要从十位借1个十再减,全新的思维方式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针对学生这样一个认知上的跳跃,我在课前给学生讲了曹聪称象的故事。没有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就换一个方式先称和大象同样重的石头,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退位减法就像曹聪称象一样,没办法直接减,就想个办法再减。这个办法就是找十位借1一个十,现在就够减了。故事的引入,学生就不再为个位不能直接减而感到手足无措。

教学中的难点需要老师用智慧会化解。方法很多,只要老师们在备课时多动脑筋,多听听学生的想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难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进率方块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谜题方块
怎样有效区分和记忆面积单位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感性理性不拔河
童谣KTV
有序数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