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课堂中转变教学方式

2019-10-16 08:01朱顺庆
学周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大力发展,但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有限等原因,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还不够深入,存在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行分析,并以初中生物为例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8-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074

隨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中小学也在逐步改变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虽然也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思考,重视学生课堂活跃性,但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为主,整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一、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不足,使得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无法很好发挥。教师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在整体课堂教学内容上将新课改要求真正落实,导致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课堂互动很少,课堂教学没有丰富起来。

二、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

(一) 合理全面把握教材,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都是经过教育部门精心编纂而成的精华内容。新课改对教师在教材内容的理解使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对教材实现从“教”到“用”。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而不是对教材的照搬照抄。

(二)因地制宜,培养学习兴趣

以初中生物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科的性质特点。生物是一门动手操作较多,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课堂设置上,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天优势,鼓励学生就地取材,自带实验样本或物体,课下可以鼓励学生依据农村现有条件,观察研究小昆虫、小动物。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课本内容相对照,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分析、归纳、总结归类,形成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在自我参与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将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索,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农村资源,开展课外教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增加课堂互动。为了真切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农村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天然的地理优势,开展与学科内容相符的课外活动教学。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农村学生自然生长的环境与大自然密切相关,与各种生物资源的接触比城市学生多。农村环境中的动物、花草、昆虫、鸟兽、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教学活动实验标本。从种子生根发芽,种植生长到落地成熟,可以说随处可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农村的天然自然优势,多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多进行野外实地教学或者利用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样本进行直观教学,丰富教学素材,为学生展现更直观、更动态、更形象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四) 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贴近现实生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完“蒸腾作用”“根的吸收”之后,学生可以依据课本学习内容,在家长进行树苗移栽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告知家长可以去掉部分枝叶,并拿出自己的理论依据。在移栽时去掉枝叶可以增加作物成活率,如果是移栽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可以选择阴天或者傍晚光照不强的时候,并且一定要在移栽的时候带土。将课本理论内容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应用,可以建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生产活动有机融合,设置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再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者是开展实地课外探究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为了丰富教学手段,还可以引言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外实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鹏,林俊清,林巍,等.我国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福鼎二中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

[2]王先平.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实践的有效性策略[J].北方文学(下旬),2017(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朱顺庆(1968.1—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侧重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8)GHB1654。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