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
《鸟的天堂》是五上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的安排有两个:一个指向阅读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另一个指向表达“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榕树的静态美与鸟儿的动态美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生机无限的天堂美景图,因此本文的学习希望能够在感受两者结合所营造的“天堂”意境之美中感受表达,学习语言。
导入课题时,教师首先板书“天堂”,问:“同学们,你觉得天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拓展“读书的天堂——指书籍很多的地方,我们可以享受阅读” “学习的天堂——指那些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的地方”。接着,以一个问题走进文本:“那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就去巴金先生的文字中找一找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天堂”的理解,进而引发学生思考“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中。
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榕树的静态美,突出榕树的绿意盎然和勃勃生机。在学习“榕树”这段内容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用一个词语形容文中的榕树,你想到了哪个词?”接着,让学生抓住“茂盛”一词,在文中找一找自己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从“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树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榕树的茂盛,尤其是“伸到、伸进、直垂”这几个词更直观地展现了榕树的枝繁叶茂,此处可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枝叶绵延不断,一直垂到地面上,甚至垂向了水面的繁盛。从课文第6自然段叙述朋友纠正“我”的错误中,可以侧面感受到榕树的茂盛,在“我”看来是许多株,而朋友们更是没有准确的答案,“我”惊讶第一次看见这样大的榕树,从作者和友人的叙述中,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此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惊讶之情,着重指导读好“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这句话,从读中再次体会榕树生长的旺盛之美。
从“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以体会到叶的数量多,叶的色彩亮。抓住“堆”“不留一点缝隙”让学生体会绿叶的繁茂,因为太多了,所以都是堆在一起的,一层又一层;因为太多了,所以没有一点缝隙,像一面绿屏障一样。抓住“绿叶的色彩明丽”让学生体会榕树的盎然生机,如鲜活的生命一般昂扬勃发。所以作者感叹道这榕树是“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喜欢的不只是榕树的繁茂,更重要的是从榕树的茂盛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盎然。当然,这样质朴的文字,需要学生自己朗读、自己感悟,所以在理解了这段内容后,教师请学生选择一到两处自己最喜欢的文字感情朗读。
阅读教学就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读,而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分析,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这里,教师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多读,将自己的理解带到朗读中,用朗读表达内心的感受。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首先,提出问题:“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感受一样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让学生找到“‘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和“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两句话,抓住这两句话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9到14自然段。接著,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觉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从“仿佛” “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这些语句,可以读出傍晚时的树上是安静的,再往深点思考,其实就是鸟儿们在树上休息,所以看不到鸟的身影。而鸟儿们为什么能闲适地在这里休息呢,不正是因为有茂密的榕树这样的家吗?这样繁茂的大榕树给了鸟儿安全的住处,给了鸟儿舒适的环境。当然这一点,可以放在课堂最后结合问题“作者为什么感叹这就是鸟的天堂”这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
当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内容时,以“为什么作者又说这的确是鸟的天堂了呢”这个问题为主展开。从“一只……第二只,第三只” “到处都是” “有的……有的……有的……” “应接不暇”这些词语重点体会此时树上鸟多,鸟儿的活泼可爱,从而理解作者为何感叹的原因。教学“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时,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这段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此时,你就坐在小船上,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利用这样一个说话的练习,让学生想象“鸟儿欢乐地歌唱及活泼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地描述,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加深鸟儿活泼的动态美印象。接着,请学生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此时的鸟儿还会做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句式训练,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这里的鸟儿确实很多,这里的鸟儿确实很快乐,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然后,重点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其实文中后面一句话“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就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顺势教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最后,在感情朗读后,总结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的关联词将早晨鸟儿逐渐活跃的情景有条不紊地描述出来,在理解了表达方法后,出示一个小练笔:请你试着用上一组关联词,写一处景物的变化。当然,这里还需要给出几个提示,比如说:小鸡们啄食的情景、冬天下雪时的情景,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个桃”。
学完全文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不仅写了鸟,而且花了大量的文字写了榕树,那为什么课题是《鸟的天堂》,而不是《榕树的天堂》呢?”用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思考,从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在阅读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表达,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引导者即可,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