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
贺昌(1906—1935),原名贺颖,山西离石柳林镇(今属柳林县)人。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共早期高级党务工作者,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委员,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21岁的贺昌当选为中央委员,是中共党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中央委员。1935年3月10日,在率部向粤赣边突围时,于江西会昌河畔遭国民党军伏击,壮烈牺牲。
1919年,13岁的贺昌就写下了气干云天的《壮志歌》:“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颈血常思敌国溅,寸心久欲报家邦。”
1921年5月,在高君宇的指导下,贺昌等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委会书记。1923年,他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入上海大学学习。先后在太原、安源、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从事青年和工人运动,被选为共青团第三、四届中央委员。其间,曾为《中国青年》撰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年来的奋斗》《青年学生与职工运动》等文,从理论上阐述青年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随后,参与组织发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共江浙区委负责人之一。
1926年1月,贺昌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身份,参加国际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参与到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之中。中共中央军事部指定他与聂荣臻、颜昌颐等3人组成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随后,贺昌与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等秘密前往九江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起义后,他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转战潮汕及海丰、陆丰等地区。10月初,他奉命与李立三一起前往香港,联络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严重受挫后流落到此的革命同志。其间,他在香港出席了中共广东省委会议,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划工作。
1928年1月,贺昌出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3月9日,任湖南省委书记。5月20日,他化名毅希,以中共中央巡视员身份抵达湘潭,主持重建湖南省委,恢复全省各地党组织。5月21日,他在安源主持召开中共湘东特委会议。根据湘东形势和国民党军队的驻防情况,贺昌果断组织醴陵暴动,努力开创湖南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又与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发动平江起义,为创建湘鄂赣边界红色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他充分肯定并积极支持毛泽东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竭力沟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力促中央重视这块红色根据地和红四军的工作,并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组织输送20多名党务和军事领导骨干、500多名优秀工人和学生,以及根据地紧缺的大批军用物资。他曾被选为中共第五、六届中央委员。同年10月,他奉命赴香港巡视指导广东、广西共产党的工作。
1929年夏,贺昌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主管两广及湖南等地党的工作,协助邓小平、张云逸策划了百色起义。他主持创办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红旗》 周刊和《学习》 半月刊,并为两刊撰写了《我对于党的策略与组织上的意见》 《党内组织上的危险倾向》《怎样做一个党的新的工作员》 等文。在《怎样做一个党的新的工作员》 一文中,他特别提出,每个党员“都必须对革命的前途有着绝对的信心,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长期奋斗的耐心,有獻身于革命的心愿”。他要求“党的每个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烈的革命精神,要有丝毫不苟且的科学态度,要脚踏实地地走进群众中去,艰苦地、耐心地前进”。还强调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汇合”起来,探索“找到新的真理”。这些观点对党的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93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贺昌到天津主持北方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任中共顺直省委书记。为便于开展革命工作和适应艰苦环境,3月中旬,贺昌夫妇忍痛将出生仅十几天的儿子托付给工人出身的新任广东省委书记卢彪抚养,毅然离开香港。
8月上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后,贺昌任书记、北方局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书记兼军委书记,加紧领导和部署北平、天津、唐山及太原等重要城市的工人联合大罢工和学生总罢课。他将山西确定为北方革命的重点。为加强山西党组织及其对发动工农武装暴动与兵运工作的领导,将中共太原临时市委改组为中共太原特别区委员会(简称“太原特委”),调王青士任中共太原特委书记;重新组建中共山西省委,调富有军事斗争经验的刘天章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调从事兵运工作的谷雄一任山西省委军委书记。在贺昌直接指导下,山西党组织在驻军中发展大批秘密党员,扩大党的基层组织,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的建立和平定起义及红二十四军在山西的诞生作了必要准备。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北方局改为河北省委,贺昌因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排挤而改任河北省委委员。在赴上海参加1931年1月7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时,又被免去中央委员职务。但他对革命事业依然无限忠诚,胸怀坦荡地面对职位的变化,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为革命事业奔波,不遗余力地继续埋头为党工作。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贺昌以中共河北省委山西特派员身份回到太原。1931年3月24日,贺昌出席山西特委与中共太原市委的联席会议,从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大局出发,指导联席会议通过拥护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亲自安排部署了山西特委军事工作和在山西境内发动兵变及成立红军第二十四军和二十五军的具体问题。4月中旬,他被山西当局密探发现并遭追捕后,迅速离开山西转赴上海工作。
1931年6月底,贺昌奉命来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11月,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其间,他积极动员兴国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中央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经过半年多的全力组织和推动,1932年2月底,全县有1200多名工农群众自动加入红军,兴国县在贺昌主持下成为江西苏区的模范县。
稍后,中共中央任命贺昌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代理主任长达20个月。其间,他参加了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贺昌极为重视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教育,协助王稼祥主持召开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贺昌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主力红军离开江西后,中央苏区只留下党的中央分局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还有部分红军及地方武装力量约3万人。贺昌留在中央根据地,与项英、陈毅等组成中共中央苏区分局,贺昌任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江西分局委员和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继续领导南方游击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为掩护主力转移,亲率一支部队抗击敌人,右腿负伤,仍坚持指挥。后遭敌大举围攻形势危急。贺昌鼓励大家:“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
1935年1月,在中央红军退出江西根据地3个半月后,江西根据地全部被敌人进占。贺昌带领一支部队战斗在江西会昌附近的山岭地带。他满怀豪情地鼓励同志们说:“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行动,牵制和吸引敌人,掩护主力远征,保证中央安全转移。”
经过一天激烈的战斗,部队冲出仁风地区。然而,3月5日渡过会昌河后,于10日在会昌天门嶂山区归庄村(今高排乡坪坑村归庄小组)又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部队被打散,伤亡惨重。贺昌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一同牺牲的还有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陈毅挥泪写下《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一首,寄托对他们的深切哀思:
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