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宸筹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前后后

2019-10-16 02:50闵睿
党史文汇 2019年9期
关键词:银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闵睿

南汉宸(1895—1967),山西洪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1945年担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务处长。其间,他千方百计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不仅解决了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和边区人民穿衣、吃饭、药品等需求,保障了部队的军需供给,并且为筹建中国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是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筹建中国人民银行期间,他在吸纳人才、打击投机势力、发行人民币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汉宸

筹备工作 刻不容缓

1947年,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解放军节节胜利,解放区逐渐连成了一片,解放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但货币的不统一成为其贸易往来的最大障碍。1947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华北财经会议。会议认为,“各解放区的货币贸易关系,应即进行适当调整,便利人民物资交流”,“各区货币应互相支持,便利交换”,统一华东、华北各解放区的财经机构,破除解放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障碍已是当务之急。7月,经中央批准,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董必武任主任,南汉宸任副主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交易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华东局工委的张鼎丞、邓子恢于1947年9月14日发电给华北财经办事处:“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区银行,以适应战争,越快越好!”董必武收到电报后,立即派南汉宸前往山东考察。山东解放区较为富庶,抗战胜利后解放了一批中小城市,工商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又有一些小的海上口岸。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对统一货币的要求较之其他地区更为迫切。且山东北海银行的基础较好,曾在与敌伪货币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战果。通过与张鼎丞、邓子恢二人详谈商讨,通过走访考察,南汉宸认为,发行统一的货币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1947年12月2日,董必武向党中央致电,建议批准成立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且在电报中明确提出“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邓商议建立银行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工委已同意”。18日,中央回电:“目前建立统一银行是否有点过早。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董必武接到回电,立即与南汉宸商量。南汉宸说:“现在就成立统一的中央银行是早了些,但是筹备工作却是刻不容缓的,因为这里边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现在不准备好,到时就来不及了。比如,我们要发行统一的货币,现在就得着手搜集有关统一货币的发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区的发行指数和物价指数,筹备足够的准备金,且不要说,新币需要定出几个票面,金额和价值含量又各当多少?此外,还有设计图案、制作版样、选定纸张,总之,有一系列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工作要事先准备好!”董必武听后表示赞同:“不错!这方面你是行家,应该做些什么,从现在起你就着手去准备。钞票的图案现在就找人设计出来,然后送中央几位领导同志审查。这是件很严肃的事。一张流通于全国的钞票应当反映出新中国的面貌才行!”

于是,南汉宸从晋察冀银行和晋冀鲁豫银行抽调十几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全力以赴投入到筹建工作中。

为了给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做准备,南汉宸制定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措施,即先按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西北等几个大区为单位,将大区内的各种货币统一起来,然后由北向南逐步推进,最后形成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为了实现这个逐步过渡的方案,1948年4月,董必武、南汉宸、杨立三召集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西北几个地区的财经干部在石家庄召开华北金融贸易会议。会议决定:“总的原则是先统一本区之货币,然后由北而南,先是东北和华北,其次是西北和中原,然后是华东和华南,最后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之本位币实现全国之大统一。”根据会议精神,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冀南银行搬到石家庄联合办公。7月22日,这两家银行正式合并为华北银行,南汉宸任总经理,这就为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1948年,三大战役相继打响,战争形势发展异常迅速,一切的工作都随之向前推进,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11月18日,董必武主持召开华北人民政府第二次政务会议。中心议题就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董必武问:“汉宸,时不我待呀!你们的筹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可不可以明天就把人民银行的牌子给挂出去呢?”南汉宸回答:“我觉得可以了。经过这一年来的筹备,各项工作都已经就绪了,12种面额的钞票版面,已经请中央几位领导同志看过,我们已经托晋察冀边区印制局给印制出来了,存放在发行准备库里。如果明天挂出人民银行的牌子,明天就可以把钞票发行出去。”

尽管时间很紧,但在南汉宸的精心操持下,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诞生了。就在这一天,第一批50元面值的人民币由河北省平山县银行正式对外发行,标志着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同一天,南汉宸就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

求才若渴 广纳贤才

在筹建中国人民银行的过程中,南汉宸感到,延聘人才、广纳贤士这个任务更为迫切。

早在石家庄的时候,南汉宸就邀请金融专才冒舒湮参与天津的金融接管工作。人民银行正式开始筹备后,南汉宸首先请来党内金融专家冀朝鼎到银行担任研究处处长。冀朝鼎,山西汾阳人,著名經济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抗战期间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在金融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南汉宸又先后请来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银行东北区行副经理宁嘉风,原中国银行沈阳分行经理李紫东,辅仁大学教授、原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郑伯彬,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季陶达,著名经济学家、留英学者陶大镛、孟宪章等专家,还有为第二套人民币题写票面文字并沿用至今的马文蔚。

不久,经济学家章乃器、千家驹、沈志远等人从东北解放区来到北平,南汉宸又聘请他们到银行当顾问,帮助推荐和引进人才。天津市的金融实务家、上海银行经理资耀华就是引进人才之一。经过章乃器的介绍,南汉宸亲自接见了资耀华,并指定专人负责与他联系。资耀华经常向南汉良提出建议,凡是切实可行的,南汉宸都虚心接受并立即付诸实施。

南汉宸每到一地都要搜寻金融人才。登门拜访甚至三顾茅庐,他都不厌其烦。他联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其分别联合举办银行专修班,将老区来的一些银行干部分期分批送去进修学习。同时,开办各省的行长学习班,他亲自授课。南汉宸不仅为国家聚集了大批金融界的精英,还培养了很多人民金融家。

他几乎每天都到银行同大家谈心或征询意见,那种移樽就教的态度十分令人感动。为了学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及敌伪时期银行是怎样开展业务的,他组织一大批专家学者广泛搜集整理资料,然后编印成书发给全行广大职工学习参考。他聘请精通俄文的季陶达、吴清友翻译苏联、东欧国家关于金融方面的论著,聘请精通英、法、德、日语的宁嘉风、郑伯彬、陶大镛、朱绍文等翻译资本主义国家银行的图书文献,出版了一整套的世界各国金融丛书。

1949年,南汉宸(后右一)与戎子和(前右一)、薛暮桥(前右二)等合影

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南汉宸寻觅、吸纳众多的金融专家和人才,很快就把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金融乱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年轻的中国人民银行散发着勃勃生机,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卓越力量。

打击投机 发行货币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从石家庄迁至北平。当时,全国各大城市相继解放,银元投机活动一度猖獗。在北平的前门、东单、西单一带,到处是敲打银元的叮当声和倒卖银元的吆喝声。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银元投机活动最为猖獗。投机商人和不法分子企图通过银元买卖搅乱社会经济秩序,打击人民币的威信,对新生人民政权的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他们公然叫嚣:“你们共产党能打仗,在军事上是100分;在政治上搞统一战线,是80分;在经济上只能得0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陈云来到中国人民银行,同南汉宸商讨对策。南汉宸说:“开始,我们对银元的冲击力估计不足。我们曾经在上海采取了一个代号叫‘以银元制银元的作战方案,集中一大批银元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低于市价投放下去,结果是杯水车薪。看来,仅凭经济手段来平息这股风潮,力度不够。”参加过上海金融机构接管的冀朝鼎也分析:“上海市民手里的银元至少有200万枚,而我们银行掌握的银元并不多,想投放下几万枚银元去平稳银价,确实力不从心。”在南汉宸和几位金融家的建议下,陈云决定:“从明天起,我们就动员工人、学生上街作宣传,让人们认清形势,不参加银元买卖。对于那些商贩的投机活动要果断采取取缔措施。”1949年6月10日,派人封闭了证券大楼,逮捕了几个兴风作浪的头目;在社会上,通过缉查和检举,又抓了一批倒卖银元数量较大的投机贩子。同时,组织和动员工人、学生上街宣传,震慑银元投机分子。通过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和声势浩大的政治打压,一举平息了银元投机风潮。

上海解放初期,粮食供应一度紧张,反动资本家企图通过大肆囤积粮食、抬高价格,造成市面粮食供给困难和社会恐慌,一是给政府施加压力,二是从中牟取暴利。南汉宸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的领导下组织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争夺战。他集中力量从各地组织粮食(主要是大米)运沪,并将国营粮价暂时抬高。但粮食运进一批,粮商吃进一批。南汉宸不断抬高粮价,粮商不断吃进,最后吃得粮商们筹款购粮,资金耗尽,仓满为患。而此时政府掌握的粮食已基本可以满足市民需要。南汉宸看准时机,突然大幅调低国营粮价并满足市场供应。粮商们一下慌了手脚,眼看囤积的粮食就要霉烂变质,只好找到南汉宸,想把自己的粮食卖给国家。南汉宸说:“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不用收购你们的粮。”并下令再次下调国营粮价。粮商们再次找到南汉宸,要求以购进价将粮食卖给国家。南汉宸表示只能按市场现价收购,同时第三次调低粮食的市场价格。粮商们明知亏了,但又耗不起,便再三找南汉宸,要求按上一次市场价格卖给国家。南汉宸仍不允,坚持只能按当日市场价格收购,并继续调低市场价格。粮价步步下调,粮商们只能忍痛争相将粮食全部抛出。经此一役,虽然国家在财政上作出相当补贴,却狠狠打击了资本家的嚣张气焰。事后,资本家感慨地说:“这个老西儿真厉害,咱们斗不过他!”

第二套人民幣

新中国成立后,当务之急是统一货币,稳定经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南汉宸负责筹备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发行工作。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的票面金额为万元。为了方便人们使用,在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南汉宸把货币单位从“万元”改为“元”。印制局局长王文焕问他:“新的人民币把票面金额由一万元改为一元,既简明又方便,对外国货币也比较容易折算。只是,不知有什么依据吗?”南汉宸解释说:“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是石家庄时印制的。那时候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国民党留下的乱摊子还没来得及治理,因为我们一方面要支援战争,一方面要将旧人员全包下来,因之物价一时还无法稳定,所以票面的金额越来越大。经过整顿,现在物价基本稳定下来,今后再用万元作为货币单位来计价流通,显然是不合适了,我们必须简化货币单位。现在我们把一万元改为一元,自然就省去许多计算上的麻烦,从账面上一下子就消掉了四个零。至于为什么要改万元为元,而不是改千元为元,这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经过科学计算的。我们通过与战争之前的物价比较,通过与黄金、外汇价值的环比分析,才确定下这样一个货币单位。恐怕一直到多少年后,这个货币单位也还是适用的。”直到今天,我们一直都在使用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事实证明,南汉宸汉当时的预想是完全正确的。

正当中国人民银行昂首阔步地跨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作为第一任行长的南汉宸却积劳成疾,于1952年9月8日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副行长、同为山西人的胡景沄立即向国务院领导报告了这一情况:

南汉宸同志八日上午感觉不适,头晕恶心,会后十二点至宿舍猝然晕倒,即送北大医院急诊。经检查系疲劳过度,睡眠不足所致,血压尚不为过高,需住院静养一星期,始能恢复工作。此次犯病原因,主要连日会议较多,近因是昨天参加“和大”招待会较晚所致。

谨此报告,请予批准暂为休养是荷。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于当天批复:“即应停做工作,完全休息。”

1954年10月,南汉宸因身体原因,主动辞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职。至此,这位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银行家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中国人民银行。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银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外国银元流入福建及其影响初考
真假银元
中国人民银行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