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文
新四军对日军的统战工作成绩突出且别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士兵在日本军国主义所谓“圣战”思想的毒害下走上侵华战场。大多数日本士兵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在国内也是受压迫者,被征兵役来华参战是受了军国主义的蒙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因此,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就不应再把他们当作敌人对待。正是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开展对日军的统战工作。
随着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对日军的统战工作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镇江西南竹子岗附近伏击日军车队时,俘虏了日军特务机关的经理官明弦政南;8月上旬,又在丹阳珥陵镇伏击战中俘虏日本兵香河正男。新四军第四支队从6月中旬开始,也陆续抓获了几个日军俘虏。如何做这些日军俘虏的统战工作,成为新四军必须破解的难题。
为此,新四军在军政治部下设立了敌工部,部长由林植夫担任(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特别是对日军士兵的心理都有很好的了解),专门负责对日伪军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又在各部队陆续建起了敌工科、敌工股等做日军统战工作的相应机构。负责培训做日军统战工作的人才,特别是通过教授新四军士兵学习简单的日语,搜集敌军情报,做好对日军宣传和对日军俘虏的教育转化工作。这就使新四军做日军统战工作有了健全的机构组织和精通业务的专门人才。
新四军军部重建后,更加注重加强和完善对日军的统战工作。1941年8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敌伪组织的工作决定》 ,要求各根据地由党政军成立统一的敌伪工作委员会,分区亦设立同样的工作委员会。地方党委书记及军队政治部主任,均须参加此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工作经验,确定工作方针,制定工作计划。军队中的敌伪工作部应加强,受上级党委领导,地方党组织应在接近敌伪的地区成立一些对敌工作站。同年10月25日,华中局发出加强敌伪工作的专门指示,要求各级党委与新四军各师政治部成立党政军统一的敌伪工作委员会,将该根据地辖区内一切敌伪工作统一领导起来。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新四军政治部与各师纷纷建立相应的敌军工作部门,各地委、县委也成立了敌军工作组织机构。如:淮南区党委和淮南军区决定成立统一的“敌军工作委员会”,对外称二师联络部,开展对日伪工作。各县也成立了敌工联络站。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北区党委和四师政治部决定将区党委敌工部和师政治部敌工部合并,统一领导地方、部队敌军工作。各地委(分区)、县委敌工部为该地区敌军工作统一领导机关。全边区建立12个“敌工站”,对外称“联络站”。全边区敌军工作,划分两个工作区,均由地方和部队两部分组成。第一工作区,地方:淮宝、淮泗(运河特区在内)、泗宿、泗灵睢、邳睢铜、萧铜(受邳睢铜领导);部队:第九旅、骑兵团、独立团。第二工作区,地方:泗南、泗五灵凤、盱凤嘉、宿东等4个敌工站;部队:第十一旅、游击支队。皖中(江)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七师政治委员曾希圣,曾亲自兼任区党委联络(敌工)部部长,第七师敌工部部长段洛夫任副部长。各地委联络(敌工)部部长也由地委书记兼任,如皖南地委书记黄耀南兼任地委联络(敌工)部部长。
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長林植夫(后排左一)和新四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后排右一)等与被俘日本士兵合影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地方党委设立敌伪工作机构,为开展对日军的统战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全党全军高度重视对日军统战工作、全面开展对日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开展对敌军统战工作,建立敌军工作机构,关键要掌握敌军情报。新四军规定,各部队在打扫战场时,一要收集文件,二要收集武器,三要收集资料。新四军敌军工作部门通过战场上缴获的日军信件、日记、书籍、报纸以及俘虏的口供,了解日本国内人民的生活状况、日军士兵的情绪,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统战工作。新四军敌军工作部把各部队在战场上缴获的日军资料汇集起来,由林植夫译成中文,编成《敌军士兵日记》 等,印发给各部队,作为对敌军统战工作的重要参考。1938年2月,林植夫在《从敌后信件中看出的敌情》 中归纳出敌情的几个方面:敌人惧怕游击、敌兵厌战思归、伤亡疾病惨重、敌国生活(物价)高涨。1939年,林植夫在《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中说,从第一支队第二团及第四支队去年底所缴获的敌军前后方通信320封、明信片160张中可供研究的有79封(张)。从中可以看出,新四军游击战对敌军的威慑力极强,敌军士兵深感我军游击战的威力,非常厌战,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实现和平,亲属也盼望前方的亲人早点回去。有的士兵在日记中记着自己经常做梦,梦想回家,梦见家人。还可以看出敌军伤亡情况极其惨重,有的一连人出发时有380多人,回来时只剩下290多人。同时看出疾病普遍流行,有的全连患痢疾,病倒一半。信中还反映出日本兵源不足,连续征兵,有的一个地方一个星期征两次兵;还有一个村共有13个壮丁,已征走9人。可见敌人兵力消耗之多。
新四军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和我军掌握情报确定了对日军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内容。1938年7月26日,新四军政治部下发《敌军工作纲要》 ,规定敌军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和加强自己的战斗情绪,防止敌人的破坏,并从政治上瓦解日军。《敌军工作纲要》 还规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如禁止枪杀已经停止抵抗的日军官兵,不得侮辱俘虏人格,对被俘日军、日侨及日军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后,凡愿回去的一律放回,但不得强迫送回;对有病负伤的俘虏,应及时给予治疗;对自动投诚的日军,查明真相后,不强迫送回等。
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认为,新四军的敌军工作应包括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工作。他说:“假如敌军工作仅仅限制于宣传鼓动上面,而不依靠宣传鼓动的基础去进行组织工作,那我们不能够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尤其是对伪军的争取。”项英要求做敌军工作的人员能灵活运用斗争的策略和注意军事变化,特别是要研究两项东西:要研究列宁、斯大林的战略策略。不懂得策略的人,就做不好敌工工作;要研究军事。军队是特殊的群体,军队的生活组织,形成了士兵的特殊习惯和心理,不能以一般的群众去看待。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也十分重视对日军的统战工作。他说:“首先需要部队与群众中造成热烈的参加对敌伪军工作的群众运动,在军队中更应着重把这一工作实际地建立到连队中去。”“应该深入对敌工作的动员,使部队与民众非常重视与参加对敌工作,把瓦解敌军与伪军反正,真正变成群众运动。”“敌伪工作一方面应从坚持敌后长期抗战的观点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工作打进到敌人的战略要点与伪军主力的部队里去,在敌伪军的内部准备长期艰苦的工作,以蓄集与发育强大的潜伏革命力量,等待最有利时机给敌人以决定意义的打击。另一方面应随时估计战争情况,在胜利第一的原则下,使对敌伪军工作,配合每一战役与战斗,以达到挫折敌人斗志,削弱敌人战斗力,减少我军牺牲,增强我军作战效果,以争取每一个战斗的胜利。”
加强对日军的宣传工作是瓦解敌军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攻心的作用,促使敌军自动放下武器,还能减少他们顽抗的意志,对武装斗争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
《敌军工作纲要》 把对敌宣传工作称为“对敌军工作的进攻战”,明确宣传工作要注意三点:一要正确地把握敌国与敌军内部的矛盾和困难。他们国内是阶级与阶级对立、人民与政府对立、民族与民族对立。宣传口号应针对这些矛盾,抓住日本人民的厌战情绪,抓住法西斯军阀压迫、人民的自由的丧失等等,提出“要自由”“要民主”和“要吃饭”等适当口号与宣传材料。二要站在国际主义和革命的民族主义立场上,正确地进行宣传,纠正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要宣传中国抗战是与日本人民的基本利益一致的,是合于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正义的。三要站在自卫战争的立场上说话。应解释这一次对日战争,中国是不愿意的,只是由于日本侵略而出于不得已的自卫。我们只想自求独立解放,并不想侵略日本,中日两国民族并没有何等仇恨,我们战争的最后目的,只是为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同时应表示我们的坚决,为了民族解放要坚决抗战到底。这样一来,可以使日本军阀不能欺骗他们的士兵以为中国好战,同时使日本士兵对胜利的信心发生动摇。
1938年7月26日,新四军发布了对敌军宣传的中心口号:“日本军阀是日华人民的共同敌人!”“日华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军阀!”“要求撤兵回国,不替军阀财阀当炮灰!”“反对牺牲日本工农士兵利益的侵华战争!”“反对破坏东亚和平的侵华战争!”“军阀升官了,财阀发财了,日本士兵们,你们得到了什么?”“反对军阀,反对财阀,反对法西斯蒂!”“优待日本俘虏!”“欢迎日本反战反法西斯的革命志士!”“回国去,为日本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斗争!”这些口号是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实际情况的进一步了解,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的。
新四军对敌宣传工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文字宣传品。新四军和根据地军民将宣传品通过宣传炮发送到敌军阵地、用阵地投射器射向敌军阵地、用宣传品包上石头投掷到敌军阵地、在木板上写上或贴上刷有桐油的宣传品从河流的上游漂流到敌军阵地、在敌军阵地附近张贴标语、利用侦察队和游击队深入敌后或敌人经常经过的区域张贴宣传品等等方式进行宣传。新四军常常运用俘虏的自述开展对敌宣传,十分形象生动,切合实际。1940年6月,日本俘虏香河正男等人连续发表两篇《告日本士兵书》 ,内容亲切感人,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恶,“诸君为这个战争而失掉生命,完全是无谓的牺牲”;具体地解释了八路军、新四军宽待俘虏的政策,说明“这绝对不是骗人的话,我们就是活的证据。这里有很多日本俘虏,都过着自由、愉快的、有意义的生活”。(2)口头宣传。两军对峙时,利用战斗间隙进行阵地喊话是口头宣传的主要形式。喊话内容简洁明确、通俗易懂、注重感情、富有鼓動性和针对性。新四军在所属部队物色了6名懂日语的同志,分配到各团担任日语教员,教战士掌握简单的日语。还开办了日文训练班,用较短的时间分期分批培训日语骨干。发挥日军投诚人员和教育争取过来的日军俘虏的作用,在火线上喊话,更容易使日军士兵接受。1943年,新四军三师在佃湖、陈集等地的反“扫荡”战斗中,通过古贺初美、堀本龙藏等在前线反复喊话,喊得日军军心动摇,先后有10多名日军士兵向新四军投诚。1941年从广岛应征入伍的松野觉,到达中国不久就投奔新四军。他主动承担对日本的宣传工作,冒着枪林弹雨向日军喊话。1944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一师在泾口战斗中,通过松野觉在敌人据点前沿向日军喊话、唱反战歌曲,引发了日军官兵的思乡之情,为新四军取得战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除火线喊话外,有的部队还接通电话和日军对话,播放日语反战歌曲,多种方法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认真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对此,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解释说:我们的敌人并不是日本兵,而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能把解除了武装的日本兵当作敌人打,同时优待俘虏是为了动摇敌人军心,使他们知道我们缴枪不杀,以后在与我们作战时便不会那样顽强,死不缴枪了。
新四军军长叶挺(左一)到前方医院看望被俘的日军士兵
宽待俘虏是瓦解敌军的中心环节。新四军从不杀俘虏、不虐待俘虏入手,实行了一系列宽待俘虏的具体政策。
生活上优待俘虏,消除敌对情绪,为促进日军俘虏的思想转化创造有利条件。新四军坚持在生活上优待俘虏,想方设法照顾被俘日军士兵的民族习惯,对负伤者给以精心治疗,尊重他们的人格。日军俘虏们慢慢地领悟到新四军对他们的宽待、爱护是真心实意的,是真正把他们作为朋友看待。1939年春,美国《大美晚报》 记者贝尔登访问皖南新四军军部,见到了日军俘虏贺川正夫,并同他交谈。贺川正夫说:“我是日军部队中的运输兵,负责用汽艇把木材从南京运到镇江。在一次新四军的袭击中,我被俘了,新四军将我转移送到皖南军部。一路上,虽然新四军战士向我讲述了不杀害俘虏的政策,但我不相信他,心想这家伙是在用话骗我,到了军部,一位日本话说得很流利的敌军工作部负责人同我进行了5个小时的谈话,并告诉我:‘我们都是被你们的军阀和资本家压迫的人,大家不愿互相残杀,因此我们欢迎你作为一个朋友。”贺川正夫在新四军军部受到了优待,每月可以领到5元津贴,比新四军军长还要多1元。当他听到军部开展节约运动的宣传后,主动要求减少津贴费,每月改领3元。他平时吃的同敌军工作部的干部们一样。贺川正夫常常帮助新四军给日本士兵写宣传的书信和小册子。休息时,日军俘虏可以一起散步或打网球,也没有新四军战士跟着他们。贺川正夫说,逃走是最傻的想法,因为他们只能说几句中国话,一到乡下就会被农民们捉拿,说不定还会被杀掉。贝尔登说:“真的,新四军是他最好的保护人。”
沟通是开辟与日军俘虏对话的重要渠道。与日军俘虏对话,碰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不通。新四军中在日本留过学或懂日语的人成为做日军统战工作的宝贵人才。他们向新四军战士教几句简单的日语,以应战场上喊话急需。他们同俘虏对话,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耐心地向日军俘虏宣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性质、原因以及新四军对待俘虏的各项政策;同时,又听取日军俘虏讲述在日军部队的情况、他们所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对话,涌现出一批觉醒了的俘虏。这些俘虏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侵略性有了认知,有了反战的态度,有的还强烈要求参加新四军。
1941年8月,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临别留念
释放俘虏,是宽待俘虏政策的集中体现。对俘虏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军工作的重要原则。新四军各前方部队对凡是愿意回去的日军俘虏,都支持他们回去。截至1940年2月,新四军俘虏日军54人,大多释放或移送国民政府,留者很少。后来,因为回去的俘虏大多被杀害了,考虑到他们的人身安全,才更多地鼓励他们留下来。前方部队对他们进行短期教育训练后,就让他们随部队行动,使他们耳闻目睹新四军执行纪律、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情形,认识到新四军是一支有强大战斗力和优良作风的部队,大大增强了他们对新四军的信赖和敬仰之情。
日本人反战团体是觉醒了的日本俘虏开始认清战争的本质,起来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重要产物。
日本人反战团体主要是日本人反战同盟。1941年11月11日,在新四军第五师所在地湖北大悟山八角门楼,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宣告成立。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反战同盟支部。支部长坂谷义次郎是主动从日军中出逃并在1941年1月正式参加新四军的日本士兵。反战同盟第五支部的成立,为新四军第五师的对日统战工作增添了一支特殊的生力军。他们创办《士兵之友》 《新导报》 《反战旗》 等日文报纸,对日军进行反战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实质,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宽待俘虏政策,宣传日本人反战同盟的宗旨和任务。他们编印各种日文宣传品、传单、标语和《告日本士兵书》 、安全通行证等。支部成员为第五师敌军工作干部训练班担任日语教学工作。除了教日语课,还和学员们同吃、同住、同行军。他们常常深入日军据点或据点附近,调查敌情,窃听电话,搜集敌军情报,掌握敌军动态,为新四军第五师提供军事情报。后来,其他各师也都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
当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扩大执委会在延安提议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聯盟的时候,日本人反战同盟华中协议会立即去电表示同意和拥护。扩大执委会会议结束后,根据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的规定,1944年5月5日,在淮南正式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中地方协议会。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领导机构。选举冈野进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华中委员,香河正男为华中地方协议会委员长,高峰红志为副委员长,田畑作造、矢口庄司、加藤肇、清水鲁吉、松田谦次为委员。华中地方协议会之下不再分地区设立协议会,直接建立各个支部。华中各反战同盟支部分别改称解放联盟支部。据1944年6月的统计,华中地方协议会下设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此后,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所在地,成立了解放联盟苏浙支部。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对日本反战人士采取了极力保护的政策。在生活上,尽管根据地军民物质匮乏、生活困难,仍然想方设法给日本反战人士以充分的生活照顾,规定反战同盟成员在根据地内享有较高的生活待遇,发给一定的津贴;在政治上,给予他们高度的信赖,规定日本反战团体为根据地的合法组织,反战日本人在根据地内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包括出版、结社、集会及参加各类民主政治活动的自由,有参政、参加竞选的自由等。在推行根据地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苏北支部支部长古贺初美、淮北支部支部长后藤勇等还被推选为地区一级参议员,参与抗日民主政府的议政和管理工作。
反战同盟(解放联盟)协助新四军敌工部改造日俘。1944年6月,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沿海的对敌反攻作战中,俘获了日军某部警备团长柳板次郎、兵长森垣嘉一、上等兵长尾弘和、真氏光雄、永石鹿雄、小熊虎夫等6人。一开始,他们十分骄横,不听新四军的劝导,还顽固地为日本侵华辩护。苏北支部成员以极大的耐心,不顾他们的无理谩骂,为其举行茶话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减轻他们对新四军的敌对情绪。在苏北支部成员的感化下,这6名日本俘虏逐步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对新四军的敌对态度,除一人因妻子即将分娩要求返回被释放外,其余5人都加入了反战同盟。
反战同盟(解放联盟)在促使日军投降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8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中抗日军民和日本反战战士迅速展开受降工作。华中境内的日本反战组织纷纷发出《告日军官兵书》 和通电,号召日军官兵认清形势,向所在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和抗日政府投降,但一些日军长官仍然坚持敌对立场,强迫士兵顽抗,企图等国民党军队前来受降,日本反战战士又投入对日军的最后一战。在苏中新四军解除驻运河重镇邵伯日军武装的战斗中,苏中支部成员山本一三冒着生命危险向日军反复喊话劝导,日军长官命令部下顽抗,最终被全歼。
反战同盟(解放联盟)成员积极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初,新四军五师敌工部长林滔带领森增太郎等反战同盟成员,在黄陂县配合地方武装开展反“蚕食”斗争。森增太郎窃听到日军电话情报,有一个小队押送军用物质,分乘两辆汽车经姚家集去河口。他向林滔建议伏击日军。这次战斗缴获6支步枪、1支手枪、1把日本军刀。师长李先念闻讯后,特地派人送来亲笔贺信。1945年夏,苏中新四军缴获一艘日军海运船,为建立新四军海上运输队,必须把船舶尽快修理好。苏中支部成员田畑作造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日本特务刺探到这一情报,派飞机轰炸。田畑作造为救在一起工作的中国同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新四军对日军的统战工作为华中战场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通过积极主动的统战工作,促进了日军士兵的觉醒,分化瓦解了敌人,壮大了抗战阵营,使新四军从敌占区获得一定的军需物资和重要情报,为新四军通过敌人封锁线提供了便利,加速了日军投降。
(责编 申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