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秀纯
摘 要:要想落实语文实践性的课程理念,教师就要充分用好统编教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创设语境,从“关联图文”“引导质疑”“咀嚼语言”“想象补白”和“表演展示”等方面,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实践性课程;用好教材资源;关联图文;引导质疑;咀嚼语言;想象补白;表演展示;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5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进行教学,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只有在合适的语境之中,用具体可行的方法进行语言实践,才能把文本的语言材料转化为外显的语言交流素材,才能在语言的运用实践中提高表达力,学得轻松,乐于表现。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一、关联图文,表达有厚度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插图在设计和编排上有什么意图呢?插图的设计往往比较巧妙,有些插图呈现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欲望;有些插图强调的是文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还有些插图展现的是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上的插图,色彩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关联好图文,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变得轻松而有情趣。
李老师在执教《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在草地里”的插图。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把看到的说出来。一个学生说:“草地里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其次,要求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故事,讲给同桌听,看谁讲得生动有趣。再次,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个学生说:“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来到草地玩。小公鸡的嘴尖尖的,总能从草地里捉到虫子吃,而小鸭子的嘴扁扁的,找不到虫子。小公鸡看见了,捉了虫子给小鸭子吃。”另一个学生说:“春天来了,大地上花红红的,草绿绿的,吸引来了好多的客人。小公鸡约小鸭子去春游,小公鸡从草地里找到了很多的虫子吃,而小鸭子却找不着,心里很着急。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请小鸭子吃,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最后,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比“所说的”和“所写的”异同点,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试着把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这样从图到文,图文紧密关联,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二、引导质疑,表达有宽度
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常言道:“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发展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文本中蕴含的疑难点和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带着疑问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互助,并对其适时点拨。学生通过多层次对话,达到心灵和思维的碰撞,在解惑的过程中体验表达的乐趣,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又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如执教《四个太阳》时,方老师在初读课后,要求学生对文本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大胆质疑,学生就此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什么畫了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有的学生说:“生活中明明只有一个太阳,课题为什么说是四个太阳呢?”还有的学生说:“一年四季是春、夏、秋、冬,课文为什么把描写春天的太阳放在最后一段呢?”然后,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圈画相关的词句,做上批注。小组成员或填补留白,或想象说话,或联系生活。学生对话充分、思维活跃、感悟深刻,表达有理有据,学习积极主动。最终,各组交流汇报合作成果,都很好地解答了心中的疑问:“画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是因为夏天炎热,绿绿的太阳能给大地和人们带来清新、凉爽。”
三、咀嚼语言,表达有准度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品味语言是学生感悟和积累语言的必要过程,也是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语境中咀嚼语言,学生不只掌握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还能理解文字背后深层的意蕴,感受文本蕴藏的感情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学生的表达也会变得自然而深刻,学习语言再也不是负担,而是准确表达心声的需求,实现了“我手写我心”的表达效果。
《端午粽》第2自然段:“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看,涂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引领学生自读课文,在内容的层面上得知文本写的是粽子,即红枣粽。其次,采用读悟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咀嚼体会。“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叠词的运用突出了红枣粽的“颜色美”,“掀、飘、剥、咬”动词的妙用突显了红枣粽的“味道香”,学生领悟从“颜色和味道”描写食物的言语形式。再次,让学生运用这种言语形式,向同桌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最后,学生进行精彩纷呈的交流。
四、想象补白,表达有深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百里挑一、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在选文时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价值取向等都会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由于编者的巧妙安排,选文中常常留下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空白。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空白,创设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想象补白、表达心声。这样,学生不仅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有效落实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而且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