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林模式及应用

2019-10-16 04:40赵国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辽西地区防护林模式

赵国军

摘要    在对辽西地区现有防护林的分区调查基础上,针对当地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从树种、立地和林分现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了一套系统有效的防护林模式,如防护林模式、樟子松固沙林模式、沙地经济林模式等,以期为辽西地区的防风固沙林营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防护林;模式;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辽西地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总面积约为5.0万km2,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区域林分布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典型土地易发生沙化区域,素有“塞北沙漠”之称,风沙危害极为严重。

防风固沙林作为具有目标防护或直接防护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治理风沙危害、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4]。本文对辽西地区防风固沙林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立地和林分现状的防风固沙模式,以期为今后辽西地区的防风固沙林营建提供参考。

1    防护林模式

1.1    平地防护林模式

平地防护林是将耕地用规则的防护林框起来,通过发挥其生态效益来保障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适宜坡度≤5°的连片耕地。垂直于主风向的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营造一条防护林带,主要种植榆树、刺槐、杨树、柳树、松树等,多树种混交配置。林带上层(乔木层)建议采取3株“品”字形造林,株行距3 m×2 m,以增强抗风能力;下层要设计灌草层。对于萌蘖力较强的杨树等树种,采取树木休眠期伐后更新方式,可节省育苗和营造成本,效果良好[5]。平地防护林模式适合在风害较大的地区推广,河北魏县等地已有成功推广经验。

1.2    坡地经济林模式

坡地经济林模式适宜5°~15°的坡耕地(阳坡或半阳坡)。主要种植抗晚霜大扁杏良种、鲜食杏、晚花山杏良种、大果沙棘、枣、喀左雪蜜桃、大果桑、黑果花楸、醋栗、花楸、耐寒平欧杂交大果榛子、枸杞等适应性强的高经济价值树种。结合抗旱保水保活造林措施,可选用矿泉水瓶造林、泥浆造林、地膜覆盖、应急假植措施或其组合,确保造林成活。坡地经济林模式适宜在辽西地区大范围推广。

1.3    山地生态林模式

山地生态林模式所涵盖的立地类型复杂多样,重在植被恢复和重建,适宜植被破坏较严重的近山区。对石质山阳坡,可因地制宜栽植侧柏,土层相对较厚时,可栽植柠条、元宝枫、中国沙棘、柽柳等。同一山面的不同坡位应选择性栽植不同树种。遵循营养杯苗造林、营造混交林、树种选择与植被演替阶段相适应、乔灌草相结合、培育近自然林业等原则。造林措施包括营养杯苗、冻土坨杯苗、塑料袋泥浆苗造林等,结合封山育林措施效果更佳。此模式适合在辽西及北方寒旱区推广。

2    樟子松固沙林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年降水量>350 mm的半流動沙丘、固定沙丘。在流动沙丘栽植樟子松,应空出1/2~1/3的丘顶,便于固身削顶,在迎风坡下部带状栽植胡枝子或锦鸡儿,株距0.7 m,带距3~4 m。背风侧栽植耐沙压的黄柳,丘顶逐步栽植固沙植物,3~4年后待沙面稳定后造林。在平缓沙地上,采用窄带状整地,带宽60~100 cm,并空留相同或稍狭的草带。带状整地应垂直于主风方向。春季栽植时要在前一年的雨季(6—7月)进行整地。造林采用二年生壮苗成活率高。栽植时不宜营造大面积樟子松纯林,可配置胡枝子、山杏、刺槐等,形成混交林。在半干旱地区,采用樟子松固沙,能够有效防沙治沙,改善沙区生态面貌。此模式适宜在吉林西部、辽宁、内蒙古东部等地区推广。

3    沙地经济林模式

沙地经济林模式主要适用于辽西平缓固定的沙地。选择适合辽西地区的抗寒耐旱榛树品种(达维、辽榛3号、辽榛7号),春季栽植时进行穴状整地,株行距2 m×3 m。栽植后适时灌水,以确保榛树正常发育与结实。选择花期相同或相近的3~4个品种带状混交栽植,每个品种栽3~5行,以利于互相授粉,比例为4~5∶1。每年依据土壤墒情灌水5~8次,松土除草4~6次,秋季追施鸡粪等有机肥,生长季节追施复合肥2~3次,施肥量200~300 g/株。榛树秋季施肥后进行深翻扩穴,每次翻深25 cm、宽50 cm,可隔年进行;行间可种植矮秆作物或种植绿肥。修剪在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剪取枝长的1/3,生长季节不定期剪除根部萌条。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对榛树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可防治榛树白粉病;在蚜虫发生期间喷施扑虱蚜或氧化乐果进行防治;防治金龟子类食叶害虫可选用溴氰菊酯和毒死蜱等药剂。平欧杂种榛在沙地引种栽培成功,为本地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开辟了新途径,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沙地退化林分修复模式

退化林分修复模式适用于沙地上出现退化的樟子松、油松等林分。退化林分修复模式主要分为补植补造、更新改造和抚育复壮修复模式。

4.1    补植补造修复模式

适用于林(冠)下具有林间空地、天窗等栽植更新树种条件的退化林分。更新树种可选用云杉、冷山、五角枫、花曲柳、刺槐、油松、红松、樟子松、紫穗槐等。苗木规格针叶树采用3~4年生苗木,阔叶树采用1~2年生苗木,穴状整地,造林采用人工植苗造林。

4.2    更新改造修复模式

皆伐更新适用于生长衰弱、防护功能下降、枯死(含濒死)比例过大的成熟林分。更新树种选择乡土和优良树种,营造带状、块状、网格状或不规则的混交林。萌蘖嫁接更新选择林木分布均匀、密度适中、根系具有活力的杨树或刺槐成过熟林。萌蘖发生在林木停止生长的冬季到春季树液流动之前;在树液开始流动时,选择当年春季采伐更新的林木进行嫁接。

4.3    抚育复壮修复模式

针对密度过大、生长不良的退化林分,采取疏伐、透光伐、生长伐、浇水、修枝等方式改造,采伐强度控制在20%以内。此模式适合在整个辽西北地区及立地条件相似的“三北”地区推广。

5    結语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防风固沙林建设是一项难度大、见效慢、周期长、投资高的系统工作[6]。本文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综合防风固沙林建设体系,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轻当地的风沙危害,为辽西地区沙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    参考文献

[1] 林学松.辽西地区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及其影响因子获取方法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8(6):43-46.

[2] 王丽.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技术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3):84-85.

[3] 康宏樟,朱教君,许美玲.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幼树水分生理生态特性[J].干旱区研究,2007,24(1):15-23.

[4] 孙涛,刘虎俊,朱国庆,等. 3 种机械沙障防风固沙功能的时效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2(4):12-16.

[5] 邰宪武.辽西北沙地造林应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143-144.

[6] 杨波,李峰.西北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优化模式示范研究[J].林业科技,2017(5):31-34.

猜你喜欢
辽西地区防护林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