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玲 谢中卫
摘要 为了研究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开展了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喷施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750 g/hm2对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提高小麦产量,并且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小麦赤霉病;安全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0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安全性高,防病治病效果好,增产明显,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病害。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临泉县主要麦区偏重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解验证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并为其在临泉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笔者选择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示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示范试验田设在安徽省临泉县麦棉原种场,小麦品种为赛德麦1号。试验地前茬作物玉米。
1.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为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由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 g/hm2(处理1)、750 g/hm2(处理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g/hm2(处理3),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各药剂均喷施2次。试验地总面积1.13 hm2,其中处理1、2、3面积均为0.33 hm2,CK面积为0.13 hm2,不设重复。试验地块为东西走向。
1.4 试验过程
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兑水480 kg/hm2;CK区喷等量清水。施药器械采用郑州新秀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秀牌电动喷雾器,扇形2喷头,喷片孔径为0.9 mm,雾滴20~150 μm。处理1~3于4月20日第1次喷药,喷药时小麦处于扬花初期(扬花株率为5%),4月26日(小麦扬花盛期)第2次喷药[1]。
第1次喷药当天(4月20日)为多云,东南风微风,气温15~30 ℃,平均22.5 ℃,相对湿度80%,喷药后16 h无降雨;第2次喷药当天(4月26日)为晴天,西南风微风,气温12~23 ℃,平均17.5 ℃,相对湿度91%,喷药后24 h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降雨量为197.5 mm,降雨日为13 d。
1.5 田间管理
1.5.1 水肥管理。2017年10月30日播种,播量240 kg/hm2;旋耕时施肥750 kg/hm2(N∶P∶K=25∶9∶11),小麦拔节时撒施尿素150 kg/hm2。试验地小麦长势整齐一致,处理间肥水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一致,示范试验田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一致。示范试验地小麦种植期间没有浇灌。
1.5.2 病虫害防治管理。示范试验地小麦播种时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用量200 g,拌种子100 kg,以防治小麦蚜虫和地下害虫[2]。试验期间于4月20日喷施22%高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g/hm2,以防治小麦蚜虫。
1.6 调查统计
1.6.1 防效调查。第2次喷药后23 d(5月19日),即小麦赤霉病完全显示出来时进行调查。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顺麦行连续调查200穗,记载总穗数和分级记载病穗数。分级方法: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3-4]。根据下列公式[5]计算各指标:
1.6.2 产量调查。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每点取1 m2麦穗,脱粒晒干后分别称重[6],85折后换算出小麦产量,并按照下式计算出增产率:
1.6.3 安全性调查。喷药后1、3、7 d,观察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2次药后23 d,处理1小麦赤霉病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0.32%、92.09%,处理2分别为91.94%、96.05%,防效均较好,明显高于处理3(83.87%、88.70%)。处理1小麦赤霉病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较对照药剂处理3分别提高6.45个百分点、3.39个百分点,处理2分别提高8.07个百分点、7.35个百分点。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3的小麦产量均有增加,其中处理1、2的增产率分别为32.75%、35.83%,高于处理3的增产率(24.73%)。
2.3 安全性分析
示范试验观察发现,小麦扬花期喷药后1、3、7 d,处理1、2小区的赛德麦1号小麦生长正常,表明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各处理对小麦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且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颖枯病的兼治效果较好。
3 结论
(1)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750 g/hm2,于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喷药时期为小麦扬花初期,如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重发的连阴雨天气,需在第1次用药后7 d左右抢晴进行第2次用药,以保证防效。
(2)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750 g/hm2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颖枯病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3)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能提高小麦产量,并且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予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曹辉,左红娟,王峰.郑州市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2):54-55.
[2] 范保卫.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增刊1):65.
[3] 亢晓丽.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133.
[4] 张广照,杨瑞清,郭贵东,等.枣阳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及对策[J].湖北植保,2018(5):44-45.
[5] 胡泉.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J].河南农业,2018(29):12-13.
[6] 王同岁.怀远县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药效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