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9-10-16 04:45王筱宁陈媛王杰韩子涛樊艺璇安丽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筱宁 陈媛 王杰 韩子涛 樊艺璇 安丽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结合PU口袋校园软件,从中得到在校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以及获得学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修改相关考核制度;增加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改善PU平台管理系统;合理安排PU活动的时间;扩充PU平台的内容。

【关键词】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PU平台

一、数据来源

以下数据分析均来自小组所发放的问卷统计整理所得,为进行该项目研究,本小组成员于2018年10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376份问卷,实地发放260份,在QQ、微信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116份,有效回收373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二、第二课堂学分获得调查基本情况

1、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学时获得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获得学时情况在四个分段均匀分布,其中总学时在40-80分段比重较高,但无较大差距。学时总数在120以上的同学最少,占总调查人数的21.4%。总学时在40小时以上的同学达到74.5%,由此可得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良好,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第二课堂。

2、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第二课堂选择情况

根据调查问题统计数据所得,调查学生因个人兴趣的不同,在第二课堂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故在相关学分获得方面也会有所差异。个人兴趣是影响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次数据分析,我们得知参与此次调查的多数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在文艺表演活动,占本次调查参选活动总数的17%。体育锻炼、书法绘画、志愿公益所占比重也比较高,分别占16%、16%和15%。而思想学术方面的活动选择较少。同时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们个人的第二课堂学分获得取决于个人的参与情况。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可得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以及学分的获得与学生的年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甘肅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渠道

第二课堂学分了解渠道是影响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课堂主要是以个人来源、组织来源、媒体来源角度进行传播,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上传播途径了解到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以便于获得第二课堂学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在获得第二课堂相关信息中,学院通知占比最高为25.7%,期刊书刊最低为4.9%。在这些传播来源中,个人传播是学生们了解第二课堂活动比例最高的了解渠道,总占比42.2%。从这个分析结果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学生们对于第二课堂的了解渠道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学生在选择第二课堂学分时有所侧重,存在一定类别的第二课堂活动无法及时获取信息而导致缺少相关学分的情况。

三、第二课堂学分获得过程中的问题

1、违背开展第二课堂目的

通过调查,PU口袋校园手机软件在甘肃农业大学各学院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年纪的同学违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目的,大多数的同学参加第二课堂是为了获取第二课堂学分,并非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学院为了提高活动参与率,对PU平台活动给予过度的鼓励,由此造成成绩好的同学在学年末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中出现综合成绩靠后的现象,原因是因为参加活动较少,从而影响奖学金的评定,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未来,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同学过分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而忽略第一课堂的重要性的现象,更大引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矛盾的不利局面。

2、第二课堂活动质量较差

部分学院和社团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没有较充足的前期准备,活动主题不明确,活动内容欠缺,存在故意提高第二课堂学分而进行刷分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存在较多数以纯娱乐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意义较差。

3、PU平台管理系统存在问题

因为平台管理的系统存在一些漏洞,所以学生签到即走或者代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的签到积分,但只是虚假名额,造成活动现场参与人数不真实,学分获得不公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并且由于学生存在综合测评考核的需要,部分学院设置活动频繁,但活动的性质只是流于形式而缺少实际的内容和意义,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排斥心理。

4、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冲突

PU平台发布的活动时间与学生第一课堂时间相冲突,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匆忙而毫无意义,从而影响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以及相关学分的获得。

5、PU平台使用方式单一

大部分学生对PU平台使用方式单一,大多学生都仅仅用于活动的签到签退从而获得相应的学时,软件使用的粘合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PU平台软件使用满意度不高、程序繁琐等问题较多,应做出相应调整及优化。

四、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中的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调研,认识到甘肃农业大学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不足,根据数据分析及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修改相关考核制度

各学院应该适当控制PU学时在综合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调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相互制衡,实施激励机制,让广大师生乐于参加第二课堂。通过聆听学生建议,分析结果,对于在第二课堂实训平台担任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取得成果或获奖的师生更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师生参与第二课堂并努力取得成果的积极性。

2、增加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审核各学院发布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选择,选出学生认为感兴趣的,对学生素质有提高的有意义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活动的关注度。例如随着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建议在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内容结合社会现象,从学生需求出发介绍就业、企业人才需要的信息,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同时,教师们也要时时刻刻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我校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3、改善PU平台管理系统

在第二课堂中,要求过程考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增加考核内容。改善学生“签到即走”和“代签”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参与第二课堂中。同时,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相关学分选修、认定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工作。

4、合理安排PU活动的时间

PU平台发布的活动应与第一课堂的时间相错开,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设计内容仍要提到第一课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完成第一课堂学业,给学生留出相应的空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及是否参加PU活动,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对频繁的参加活动而产生的抵觸心理。

5、扩充PU平台的内容

PU平台应该增加适用于学生的服务功能,增强学生对PU平台需求度和依赖度。“PU”平台可以增加以下服务信息,打造成全校的“信息广场”,比如学生课表查询、空教室查询、图书馆座位占位、相关通知发布等功能。并对内容进行分类,如设置兼职信息、失物招领、社团迎新、专业特色、讲座咨询、学习课堂等不同的版块,保证相对有序运行。在线下,积极对甘肃农业大学PU平台应用过程中其优势研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并加以修改完善,让PU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有益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措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与此同时让同学们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中提高素质,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等优秀人格品质。同样的,仅仅专业课程优秀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发现自己能力的局限,促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学校也要规范平台管理和学分管理制度,增强PU口袋校园的服务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第二课堂参与环境,通过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2] 陶丽,孙双霞.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81-184.

[3] 时樁茹,蔡潇,刘世双.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36).

[4] 陈兵.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11(18).

[5] 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01).

[6] 胡健.手机媒体环境下PU口袋校园在高校团日活动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21).

[7] 付军.对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3)118-119.

[8] 谢丽萍.试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时代教育,2008(8)85.

[9] 庄一民.高等学校APP手机平台的育人功能[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

【作者简介】

王筱宁,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市场营销系2016级市场营销班学生.

陈 媛,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财务管理系2016级财务管理班学生.

王 杰,韩子涛,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市场营销系16级市场营销班学生.

樊艺璇,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市场营销系2016级市场营销班学生.

安丽梅(1980.9—)女,汉族,甘肃民勤人,现为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