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明
摘要 在介绍肥西县水稻倒伏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技术措施,以期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倒伏;影响因素;技术措施;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5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且是单产最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的27.4%和36.1%[1]。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优势产区,水稻种植面积高达220万hm2,排在全国前列[2]。水稻是肥西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5.41万hm2,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有784户,流转土地2.2万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0 %以上。
肥西县水稻种植主要采取移栽和直播2种方式,其中水稻直播面积1.73万hm2左右,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2%。由于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時、节约成本等优势,肥西县水稻直播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水稻倒伏现象普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也给广大种植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绝收。了解并掌握水稻倒伏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实现水稻绿色增产增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肥西县水稻倒伏情况
据调查发现,肥西县水稻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倒伏情况发生。按照倒伏情况可以分为点倒伏及面倒伏。按照倒伏程度可分为斜、倒、伏3种类型。植株最大倾斜角度在45°以上的为“斜”,如果倒伏不继续加重,该倒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损失在10%以下;植株最大倾斜角度在45°~75°之间的为“倒”,此时倒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如遇大风大雨容易发生二次倒伏,损失在30%以上;“伏”即植株匍匐地面,植株与地面的夹角为0,如果倒伏过早易造成水稻绝收,如果倒伏较晚,但在倒伏后遇连续阴雨天气,使稻谷发芽霉烂,此时倒伏产量损失最大,甚至绝收。不同年份间倒伏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年累计倒伏面积在6 666.67 hm2左右。
2 造成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
2.1 气候因素
极端气候是造成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若遭遇台风、暴雨频发的极端天气,水稻倒伏的几率很大。
2.2 品种因素
目前,水稻品种繁杂,大多数由各类经销商推荐生产,没有形成适合当地农户种植的拳头品种,广大种植户选择困难。同时,农户在选择稻种的过程中片面追求产量和品种,对水稻的综合抗性不太重视,特别是抗倒性常常被忽略,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极易造成倒伏。
2.3 种植方式
由于种植户土地流转面积大,采取人工撒播方式进行水稻播种,不仅播种量大,又没有风道(行株距小),且劳动力紧张,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倒伏在所难免。
2.4 播种量过大
水稻人工移栽一般用种量在10.5~13.5 kg/hm2之间,而直播水稻为了保证产量,用种量在22.5~30.0 kg/hm2,播种量过大,导致田间密不透风,水稻生长量不足,茎秆细弱,纹枯病发生较重,也是造成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
2.5 施肥不科学
为了追求高产,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仅加大施肥量,而且施肥方法不科学,特别是在水稻拔节后氮肥追施偏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形成头重脚轻的生理状态。
2.6 晒田不及时
“旱长根,湿长芽”,在水稻分蘖末期如果不及时放水晒田,导致秧苗根系不下扎,不能形成庞大的根系,同等条件下抗倒能力就差。
3 改进技术措施
3.1 调整播种方式
改人工撒播为机械条播或机械插秧,减少人工撒播面积;对于前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深旋耕,以利于机械播种和插秧。
3.2 降低播种量
根据稻种的出芽率确定播种量,杂交稻用种量在21.0~22.5 kg/hm2之间;常规稻用种量在75~90 kg/hm2之间。
3.3 适时播种
为避免抽穗扬花期间的高温及8月20日前的台风暴雨天气,一季中稻播种时间可延迟到5月10日以后。
3.4 科学施肥
充分使用测土成果进行配方施肥,看苗进行科学追施拔节肥,防止水稻生长过旺,后期贪青晚熟及倒伏。
3.5 选择综合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改变品种种植结构,选择秸秆相对较矮、综合抗性较好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徽两优系列品种、Q两优系列品种,谨慎选用华占系列品种。
3.6 科学进行水浆管理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遵循“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干干湿湿,活熟到老,收割前7 d断水”。在水稻分蘖末期及时放水晒田,此时要重晒,晒到田面土壤发白并开1 cm左右的裂纹为宜,然后浅灌水,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间灌深水,乳熟期后浅水勤灌,活熟到老。
4 结语
水稻倒伏一直是大田生产及制种不可回避的问题。加强水稻抗倒伏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水稻抗倒伏性,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3]。除了上述措施外,找到最适宜的收获时机也非常关键。水稻收割的最佳时期是在稻穗的小枝梗完全变黄时,此时尽管水稻茎秆和部分叶片仍然呈青绿色,但因为生长稻粒的枝梗已经变黄,营养无法向稻粒输送,此时稻谷的千粒重已经达到最大,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最高,其间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利用有利天气抓紧时间及时收割,实现颗粒归仓,增产增收[4-5]。
5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2] 陈修宏.安徽地区水稻种植的地域性差异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0.
[3] 齐龙昌,周桂香.水稻抗倒伏性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19-22.
[4] 刘畅,李来庚.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6,30(2):216-222.
[5] 邓文,青先国,马国辉,艾治勇.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06(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