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近况探析
——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2019-10-16 08:39苏红丽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

苏红丽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教技〔2018〕6 号)提出,到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特别强调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目标,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对师生信息素养同时提高提出了要求[1]。信息化教学实施的时间节点更加明确,对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加严格标准,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水平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10]。本文从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出发,基于相关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地研究的最终结果,分析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同类学校,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提供参考。

1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关于教育信息化(英文表述有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 等)这一概念,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祝智庭和何克抗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祝智庭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所形成的教育形态[2]。而何克抗则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3]。笔者认为,本质上,教育信息化涵盖“技术”和“教育”两种属性,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化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和知识的共享。

“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依然在学者的探讨之中,没有定论。通过文献分析,陈丽等人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能力”[4]。而刘喆等人[5]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虽然概念不同,实际上都是依托于信息化,围绕开展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而提出的,其真正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旨在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素养的提高。信息化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涵盖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名能够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老师,必然是充分掌握三种能力的佼佼者。

2 信息化教学能力多维度抽样调查及分析

为了客观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笔者依托校级课题,通过调查问卷对全校300 位教师进行调研。另外又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进行了数据的矫正。经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发现教师信息化水平与自己的自然元素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问卷调查是以自然元素基础上进行的。在290 份有效问卷中,对原始数据按照学历、学位、职称、性别和年龄进行了分类汇总(见表1)。

表1 教师构成比例分析

2.1 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

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免费wifi覆盖整体校园,实训室、公共机房以及多媒体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建立了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它能够满足基本的信息化教学及深层次的教学资源整合。使用调查问卷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状况和教学意识进行了调研,如表2 所示。100%的教师都能够运用PPT 电子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运用WORD 书写电子版教案。50 名老师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制作了比较完善的线上课程,其中年龄在46 岁以上的老师1 名。1 名老师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思想形态上对信息化教学都有觉醒,尤其是年龄在46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他们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100%的教师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满意的。相对于45 岁及以上年龄的教师,年龄在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更愿意学习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各项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

表2 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及意识

2.2 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一项必要的技术,是保证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在常用辅助教学软件中选择10类软件进行了调研(见表3)。

表3 软件掌握情况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办公软件PPT和WORD(WPS)的使用比较熟练、很好和较好共占了总数量的86.53%,仅有0.69%的老师认为自己比较差。对常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的使用也比较熟悉,仅有4.83%的老师感觉一般,1.03%的老师感觉比较差。另外一项使用比较好的软件就是对常用浏览器的使用,能够熟练掌握火狐、谷歌、360、IE 等浏览器的教师是56.21%。对于图像图形处理(Photoshop 等)、网页制作、动画制作(flash)、课件制作、录屏、视屏编辑、云班课程建设等软件的应用情况较差。

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掌握了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论上教师已经能够并且可以制作教学资源运用在教学上。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关于教学资源的来源调查显示,教学资源85%来源于教材配备资源和互联网,13%为自己制作,2%为其他。80%的教师没有对来自教材配备和互联网的资源进行修改,就直接使用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基本使用PowerPoint 制作,即通常所说的PPT。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基本是文字和图片,偶尔有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出现。

从数据分析显示,一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必备的软件操作方面还处于初级的、浅层次的运用,具备很高的提升空间。大多数教师还处在拿来主义阶段,缺乏原创意识。在学校层次上,不仅要铺设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提供录播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上线OA 系统,增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还需要根据校内实情进行政策的引导,鼓励教师加大时间和精力对信息化教学投入。

2.3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黎加厚教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系统方法和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能够有效地将三者进行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高职教师从专业上来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出身于教育专业,一类是非教育专业。教育类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非教育类又分为两类,一是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一是非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技术掌握比较好。既不是教育专业也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是困难重重。高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毕业生、一个是企业人员转入。本校教师有90%的老师不是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主导一主体”理论、学习还有待提高[11]。

经过多年职教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已经融入到教师教学理念之中,在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中,要着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学生主体—教师助导”,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引导终身学习。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既要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又要增强信息技术水平。

2.4 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仅依赖于老师的信息素养,娴熟的学科知识,还依赖于教师的组织、管理、驾驭课堂能力。数据分析显示,100%的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最基础的信息化教学。例如使用PPT 展示课程内容,使用微课优化课堂。6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投影仪,投屏设备,广播设备等软硬件进行辅助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其中有30.3%的教师会要求学生利用超星课程网站、蓝墨云班课、上课班级微信群、教学班级QQ 群进行课后作业或课堂作业的发放和接收。只有22.9%的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超星课程网站、蓝墨云班课了解学习计划、学习要求,观看短视频进行预习,在社区与学生进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交流,及时提醒没有预习的同学预习,没有交作业的同学提交作业。部分老师践行思政课融入专业课理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正能量的家国情怀的事迹与学生共享;介绍历史的今天;根据时间节气,将传统节日融入到教学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和悠久历史,传颂歌唱中华传统美德;将国内外时事政治、国际形势、学科现状和前景以课堂一分钟新闻等方式告知学生;将职业素养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分享给学生。100%的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100%的老师能够利用手机APP 进行签到考核。15%的老师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微信和QQ 等进行过程考核。80%的老师能够在期末终结性考核时使用电子试卷,使用考试系统。

3 启示

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层面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教师个人层面表现信息化教学已经展开,但总体水平不高,个体差异较大,受学历、职称、教育类型、年龄影响显著。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各个维度上水平表现也不同,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技术基础扎实稳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较弱。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培训的系统策划,抓住更新观念重点,依托互联网+背景,持续的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推动教师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要在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在研究、学习、培训、实践中提升自己,承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猜你喜欢
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