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甘薯新品系比较试验

2019-10-16 06:21杨武娟高文川石晓昀刘明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8期
关键词:顶叶叶脉甘薯

杨武娟 高文川 石晓昀 王 钊 刘明慧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岐山 722499)

甘薯分布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75%左右[1]。甘薯营养丰富且全面,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另外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近年来,随着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其保健作用越来越重视。据国际卫生组织研究,甘薯的防癌保健作用名列所有作物之首,甘薯中含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蛋白,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同时,甘薯中的蛋白质可预防和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

陕西省是西北地区唯一大面积种植甘薯的省份,因种植效益好,甘薯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休闲农业等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本试验通过对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甘薯新品系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参试品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新品系参加省、国家区域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黄淮流域春夏薯区。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190~220d,年降雨量550~750mm。早春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昼夜温差大。试验时间为2018年3—10月。试验地为嵝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分布均匀。

1.2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有7个,分别为12-10-11、12-18-28、12-20-11、13-1-1、13-3-4、13-Q4-14、14-2-22,以当地主栽甘薯品种秦薯5号为对照(CK)。

1.3 试验设计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的试验地块进行试验,起垄覆膜种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为4行区,行长4m,垄距1m,株距0.25m,小区面积16m2,3次重复。

1.4 田间管理2018年4月5日,试验地经深犁后整地、施肥、划区,施用尿素150kg/hm2,硫酸钾7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4月10日机械起垄覆膜,铺滴灌带,起垄前试验地喷施30%辛硫磷微胶囊。5月5日人工带水栽植,栽前充分滴灌,确保墒情良好,栽插密度45000株/hm2。5月12日查苗补缺。分别于5月29日、6月23日、7月20日、8月27日人工除草4次;5月22日、6月20日、7月30日滴灌3次;7月20日防治病虫1次。10月19日收获,生育期162d。

1.5 统计分析在甘薯生育期间,分别选取各品系10株,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商品性状、经济性状等进行调查统计。在收获季节,以小区为单位实收计产。收获后对各品种进行室内蒸煮,然后进行适口性品尝评价。分别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物学性状由表1、2可知,不同甘薯品系的叶形、叶色、顶叶形、顶叶色、叶脉色、茎色、茎粗、茎蔓类型、叶片大小及株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叶形:12-10-11叶形为掌形,12-18-28叶形为心带齿,12-20-11和14-2-22为深缺,其余品系及对照均为心形。(2)叶色:12-18-28和13-1-1叶色为深绿,其余品系及对照均为绿色。顶叶形:各个品系的顶叶形与叶形一致。(3)顶叶色:12-18-28顶叶色为绿色,其余品系及对照均为淡绿色。叶脉色:12-10-11、12-20-11、13-1-1和14-2-22叶脉色均为紫色,12-18-28和13-Q4-14主叶脉为紫色,13-3-4叶脉绿色,基部为紫色,秦薯5号(CK)叶脉绿色、基部淡紫。(4)茎色:12-10-11茎色绿带紫,13-1-1茎色紫色,14-2-22茎色褐色,其余品系及对照均为绿色。(5)茎粗:13-1-1和14-2-22为粗茎,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中茎。(6)叶片大小:12-18-28和13-3-4为大叶片,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中等叶片。(7)株型:13-Q4-14和14-2-22为半直立,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匍匐。

表1 各参试品系主要生物学性状

2.2 主要经济性状由表2可知,(1)单株分枝数:13-Q4-14和14-2-22的单株分枝数高于秦薯5号(CK),13-Q4-14最多,高达16.4个。其余品系均低于秦薯5号(CK),12-18-28最少,为4.6个。(2)单株结薯数:12-18-28和13-1-1略高于秦薯5号(CK),12-18-28最多,为5.7个,其余品系均低于秦薯5号(CK),12-10-11最少,为3.2个。(3)大中薯率:12-18-28、13-1-1、13-3-4和14-2-22均高于秦薯5号(CK),其中以13-3-4的最高,达94.3%,比秦薯5号(CK)高3.6个百分点,其余品系均低于秦薯5号(CK),13-Q4-14最低,为87.5%。(4)蔓长:14-2-22和秦薯5号(CK)为短蔓类型,12-10-11、12-20-11和13-Q4-14为中蔓类型,12-18-28、13-1-1和13-3-4为长蔓类型。

表2 各参试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

2.3 外观和内在品质由表3可知,不同甘薯品系在薯形、薯皮色、薯肉色和口感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2-10-11薯形为上膨形,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纺锤形。12-10-11和12-20-11的薯皮色为紫色,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红色。12-10-11和12-20-11的薯肉色为紫色,13-1-1薯肉色为白色带桔心。其余品系及秦薯5号(CK)为黄色。通过室内蒸煮品质鉴定,12-20-11的口感细腻、软糯甜香,为紫色甘薯,富含花青素,13-Q4-14的香甜棉沙、口感极佳,秦薯5号(CK)号的干面香甜、适口性好,以上品种口感均为优级。其余品种适口性良好。

表3 各参试品种外观和内在品质

2.4 产量由表4可知,7个参试品系中,有5个品系的产量高于秦薯5号(CK)。其中,12-18-28位居第1位,折合产量为69978.75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42.2%;13-1-1居第2位,折合产量为68603.10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39.4%;14-2-22位居第3位,折合产量61218.00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24.4%;13-3-4位居第4位,折合产量为59248.35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20.4%;12-20-11位居第5位,折合产量为56346.90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14.5%。有2个品系产量较秦薯5号(CK)的低,分别是12-10-11、13-Q4-14,减产率分别为5.0%、9.4%。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进行新复极差(LSR法)多重比较分析可知,12-18-28、13-1-1与秦薯5号(CK)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4-2-22与秦薯5号(CK)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13-3-4、12-20-11、12-10-11、13-Q4-14与秦薯5号(CK)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表4 各参试品系的产量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考虑各参试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口感和产量因素,12-18-28和13-1-1的产量居参试品系第1位和第2位,折合产量分别为69978.75kg/hm2、68603.10kg/hm2,较秦薯5号(CK)分别增产42.2%、39.4%,且两者的适口性良好,适宜作兼用型品种示范推广,建议参加国家品种区域试验。12-20-11为紫薯,口感细腻、软糯甜香,适口性极佳,产量居参试品系第5位,折合产量为56346.90kg/hm2,较秦薯5号(CK)增产14.5%,且富含花青素,市场潜力大,适宜作保健型鲜食紫薯品种示范推广,建议参加国家品种区域试验。13-Q4-14香甜棉沙、口感极佳,但其产量居参试品系最后1位,折合产量为44785.05kg/hm2,较秦薯5号(CK)减产9.4%,建议提升其产量,进下进行试验。

猜你喜欢
顶叶叶脉甘薯
最美叶脉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