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芳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在休克病人中的运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全身麻醉)与研究组(30例,给予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AP、SBP、DBP、HR、R、SpQ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休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可改善呼吸及血液指标,稳定内部环境,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休克;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2
由于休克患者体内环境异常,从而增加了麻醉难度。若麻醉处理方式选择不当,往往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因此,如何正确选择麻醉处理方式,对休克病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将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64例休克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全身麻醉)与研究组(30例,给予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方法:患者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25-100mg哌替啶+0.5mg阿托品,静脉注射0.1-0.4mg/kg+1-2g/kg芬太尼。麻醉维持:静脉注射0.3 mg/kg异丙酚+12-70 mg/kg羟丁酸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Q2)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过性高血压)。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各项指标采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基本资料中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所示:
3 讨论
对于休克患者而言,如何降低病死率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手术过程中麻醉处理方式的选择尤其重要[3]。全身麻醉及复合麻醉是当前手术常用麻醉方式,其中复合麻醉主要是以气管插管为主,确保呼吸道能够充分供养,建立完整及有效的机械的通气。术前,阿托品的使用,可保证患者术前呼吸道的通畅性,从而降低气管后由于误吸等原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也尤其重要,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依托咪酯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3]。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采用复合麻醉后,各项临床手术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复合麻醉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较少有关,可有效恢复患者呼吸肌功能,主动摄取氧气能力,从而改善体内血流的分布,为抢救患者提供充足时间及条件。此外,对于休克患者而言,围麻醉期采用其他药物可有效维持患者体内环境,提高自身稳定性及麻醉安全性。综上所述,休克患者采用复合麻醉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能够保障休克患者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张扬, 冯勇, 商瑜.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医药导报, 2017, 36(5):520-523.
王福宝.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救治的麻醉处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116-117.
卓君.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v.16;No.380(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