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宋波涛
【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主要阐述了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具体价值。方法:挑选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共计50例,对于患者受伤之后的两小时,24小时以及第一周,二周,三周,四周连续性动态检测LDH以及AST浓度,在术后第一周,二周,五周选取患者的受累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当患者受伤之后,两小时血浆中的LDH以及AST浓度会显出升高,且是正常值的2倍和4倍,而在24小时之后该指标达到了最高浓度峰值,而LDH和AST分别为正常值4倍以及10倍,在一周后两者指标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病理学结果表明肌肉标本是一种不可逆性坏死。结论:LDH以及AST的变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度,通过动态连续性监测指标,能够为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动态监测;LDH;AST;早期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R32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16-01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目前骨科严重的危重病症,通常病发于四肢骨折,或合并了骨质损伤,四肢烧伤,机械使用不正确等问题中,在临床上如果没有及时对该病症进行处理,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患者肢体感觉部分功能丧失,甚至由于伴随某些器官功能衰竭而使患者死亡,因此骨筋膜室综合症在诊断过程中早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为患者寻找经济性,简单,且可定量的诊断指标,进而能够使得到早期诊断,这也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挑选2015年到2018年在我院接受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在1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岁,上述患者受伤原因包括车祸致伤,扭伤,砸伤,高处坠落受伤,感染致伤等,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术中检测报告证实。
1.2 研究方法
LDH是指乳酸脱氢酶,AST为谷草转氨酶,在测定两种辅酶的过程中分别取患者受伤之后两小时24小时以及第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之后的时间点,选取患者清晨的空腹外周血共计三毫升,待离心(3000r/m,5min)取上清液之后,利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这两个指标的浓度。
1.3 观察指标
选取不同时间点血液标本,检测LDH和AST的浓度以及伤部肌肉组织病理学情况。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这样数据用均数表示,以p低于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研究结果
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来说,在患者受伤第2小时之后LDH和AST的浓度显著上升,约为正常值2倍和4倍,而患者受伤24小时之后,这两种指标浓度能够达到最高峰值,约为正常值4倍和10倍,之后会有一定程度降低,在患者受伤一周之后,相比正常水平来说要显著升高,在受伤第2周之后上述指标浓度有一定回落,在第3周,第4周之后浓度回归正常,在手术过程中取部分患肢肌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横纹肌坏死,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3 讨论
当前在临床诊断中通过临床评估结合骨筋膜室测压获得,但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要建立比较可靠且明确的方法,因此如何针对骨筋膜室综合症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以防患者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问题仍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会引起很多血清血指标的变化,由于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急反应,白细胞数目显著上升,血沉加快,然而部分指标缺乏足够特异性,相比之下与横纹肌坏死溶解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当患者的细胞受到损伤之后,与细胞膜成分具有直接联系的化合物也會发生变化,可以将这些指标作为早期诊断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人体中细胞新陈代谢会使血浆含有一定含量的LDH,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然而一旦出现细胞损伤之后,受伤组织中受累肌肉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体积增加,会使短时间内骨筋膜室压力增加,因此大量LDH会释放到血清中,主要以LDH4和LDH5为主。然而在本研究中,LDH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患者骨骼肌损伤导致的,并且在患者受伤之后会显著升高,在患者受伤24小时之后达到最高峰值之后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直到在患者受伤第2周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患者的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AST,当机体受到损伤之后,由于出现局部出血水肿,导致部分组织缺血缺氧,同时在处于应急状态之下体内会形成大量氧自由基,出现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类过氧化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细胞,改变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引起其通透性变化,导致细胞损伤,使大量酶释放,其中也会使血清中的ADT和LDH指标异常,如果患者的受伤情况更严重时这种组织缺血代谢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出现激发性肝功能异常,血液中AST浓度显著升高。
在本研究中观察到患者血液中AST浓度在受伤之后前变化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因此在血清中部分酶含量可作为肌细胞损伤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本研究中通过对100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进行监测,在患者受伤之后发现血清中的LDH和AST浓度在短时间内显著上升,与正常的相比能够达到正常值的2倍和4倍,在患者受伤之后24小时之后,两者指标约为正常值4倍和10倍,在患者受伤一周之后相比正常水平来说上述指标含量升高,在患者身上第2周之后两个指标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第3周和第4周之后上述两者指标浓度基本回归正常,因此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早期对于患有四肢损伤的患者,怀疑其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两种指标连续性监测,对于有效预防和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深化指标衡量同行相比免疫实验,将酶作为蛋白质进行检测时,具有快速,简便且无损伤等优点,在临床上可以对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进行动态连续性监测,而对于暂时无法明确是否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一旦这些指标在短时间内显著上升,需要高度重视并立即开展监测。
参考文献:
[1] 彭智浩, 缪杰佳, 赵崇智, et al.清热毒颗粒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CK、LDH、AST含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7(6).
[2] 申建军, 陈志伟, 方鹏飞, et al.陇中消肿止痛合剂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 26(05):42-45.
[3] 李秀姿, 吕庆良, 廖衍强.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