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美 刘潇潇
【摘要】目的:探究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中运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局部管径长度进行联合检测。结果:手术后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局部管径长度均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运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的术后状况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发现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径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通过联合方法进行检测能够对术后治疗效果实现有效评价。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支架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01-01
当前,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可以使脑卒中风险发生率降低,但是通过颈动脉置入术治疗以后,需要有效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以便实现对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现阶段,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检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手段,且其具有较低的费用、较强的重复性、操作简单易行及无创等特点,在术后随访和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主要探究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中运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中男女患者人数之比为:36:34,患者平均年龄为(42.18±6.26)岁。
1.2 临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然而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管径狭窄率超过75%,存在脑卒中等疾病,且血管管径狭窄率超过45%;(2)颈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存在一定的发育问题,在大动脉稳定期出现局限性狭窄症状;(3)患者在急性颈动脉溶栓后依旧有狭窄现象存在。排除标准:(1)患者在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症状出现,同时在3个月内有新的脑梗塞情况出现;(2)对造影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过敏。
1.3 方法
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前对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检查,首先对患者的颅脑内外血管状况进行仔细分析,通过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状况进行检查。
1.3.1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法:选择合适型号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临床一般取仰卧位,全面检查患者的头顶后方,然后对患者的枕窗进行检查,再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对设备的探测深度和角度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全面测算基地动脉的血流速度,大脑双侧的中部动脉和前后动脉,并在同一深度下,对患者的血液流速进行有效检测,在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之后,对患者不同手术时期的相关指标状况进行测量。
1.3.2 颈动脉超声的检测方法:选择高频超声探头测量,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在颈后部位垫枕,使患者保持头向后仰的状态,同时通过5MHz的二维实时显像仪对颈外动脉和颈动脉进行探测。其走向具体为:从颈总动脉近心端移动至头部,在需要检测的血管中放置获得的样本,同时保证血流方向和超声激光之间的夹角应当<50°,对患者进行30个周期的持续观察,并将最佳的容积大小获得,在夹角最小的情况下准确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以便将血管的阻力程度、最低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等最终确定,对血管中闭塞、斑块等相关现象的存在进行仔细观察。
1.4 观察项目
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局部管径长度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局部管径长度均优于手术前(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在临床中开始广泛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且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手術期间较易出现血管内膜增生、支架弹性回缩及支架弯曲变形等并发症,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检测和筛查动脉支架手术前后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以便促进患者疾病迅速恢复。
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对手术前后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响作用下,明显减缓了颅内动脉中的血流速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颈动脉搏动指数,因此会将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观察指标[2]。
本文通过探究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中运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的临床价值,数据显示,手术后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指数(1.19±0.05)、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83.46±14.37)cm/s及局部管径长度(5.11±1.06)mm均优于手术前(P<0.05)。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颅内血流量。综上所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状况和局部血管内径,可见通过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能够实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估,应当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逊娟.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5):46-48.
[2] 刘莹莹,王明华,张忠波等.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查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