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毒性中药炮制方法与制毒原理

2019-10-15 00:28陈文禄张勇杨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炮制

陈文禄 张勇 杨榕

【摘要】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显示,毒性中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疑难杂症治疗中发挥出独特的效果,即俗话说的“以毒攻毒”。然而毒性中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药物中毒,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本文就毒性中药的常见炮制方法与制毒原理进行介绍,以期为毒性中药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毒性中药;炮制;制毒原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32-01

当前关于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与炮制方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药材中的有毒成分是导致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毒性成分不同,具体的毒理机制与毒性反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毒性中药炮制处理的方法也是明显不同的。一般来说,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毒蛋白类、金属元素类四种。了解这些中药的炮制方法与制毒原理,对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1 净制制毒法

此法是将含有毒性成分的非药用部位或毒性杂质加以剔除,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多用于对部分矿物类或动物类中药材。比如,蕲蛇去头足,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蕲蛇头部毒腺内存在很多出血性毒素与少量的神经性毒素,服用后可导致内脏广泛性出血而致死,因此 ,通过去头消除毒性[1]。斑蝥素是斑蝥所含的有毒成分,主要从斑蝥的足关节部位分泌,因此,传统炮制加工需要将其头、足、翅加以去除。又如,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可溶性汞盐与游离汞是主要杂质,也具有较大的毒性。通常利用研磨水飞法可使可溶性汞盐含量减少,从而降低朱砂毒性。

2 水处理制毒法

利用清水浸泡、漂洗中药材,并经常翻动、换水,让药材中的有毒成分水解或溶解于水中,达到消除毒性的目的。此法多用于毒性成分易溶于水或较容易溶于水的药材,常见的有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等。乌头碱这一有毒成分存在于乌头与附子类药材中,该物质不易溶于水,但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与乌头原碱却容易溶于水。为此,利用水漂清洗可降低生物碱含量,从而降低药物毒性。研究显示,生川乌中生物碱含量约为0.7008%,经水漂处理35天后降低为0.301%[2]。对于毒性药材水漂处理时间应根据具体药物而定,以水漂到内无干心为宜。生半夏、生南星等药材在水漂处理时应添加白矾,不仅能降低毒副作用,而且也能预防发酵。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药材含有的毒性成分也属于有效成分,因此,水漂时间应合理,避免降低疗效。

3 加热制毒法

3.1 干热制毒法

通过把毒性药材放在容器内进行加热拌炒,有的还需加入适量固体辅料持续加热,在此过程中不断翻动,借助高温让毒性成分被破坏,从而使毒性下降或清除。比如,通过砂炒或油炸处理后马钱子中的毒性成分士的宁与马钱子碱均被破坏,转化为它们的异形结构与氮氧化合物,这些物质毒性明显变小,同时,还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又如,红娘虫、青娘虫、斑蝥进行炒制处理后其毒性成分斑蝥素在84℃下会升华,从而降低毒性[3]。高温可让部分毒性蛋白变性,从而减弱毒性,如巴豆、苍耳子。

3.2 湿热制毒法

在炮制加工毒性中药时需加入清水或某些液体辅料,再通过炒或煮的方式来减弱毒性。乌头生物碱类物质是草乌中的有毒成分,以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毒性与乌头原碱类毒性均很小。通过水煮方法能让毒性最强的双酯型乌头碱位上的乙酰基水解,变成毒性较小的乌头次碱,该成分继续水解变成毒性非常弱的乌头原碱。不过此法处理后乌头中的强心甙类成分仍有很多,如消旋去甲乌药碱。蒽醌衍生物属于大黄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导致泻下的重要成分,多数会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甙类。将大黄进行水煮处理后让蒽醌衍生物发生水解,形成大量的游离甙元,进而降低结合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使泻下作用减弱。又如,对何首乌进行蒸制处理后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发生水解形成游离蒽醌衍生物,该物质没有泻下作用,因而明显减弱或消除了何首乌的致泻作用。

4 辅料解毒法

在炮制药材时需加入各种辅料,利用辅料与毒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清除或减少毒性成分的目的。

4.1 甘草解毒

在传统中医制药中甘草解毒是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根据现代药理学分析,其解毒机制主要有两点:一是与毒性成分的结合。甘草甜素属于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经水解后形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只要分子中存在羟基或羰基,或能在体内生成羟基或羰基的物质,都可以与葡萄糖醛酸发生反应,形成一种结合型葡萄糖醛酸物质。这一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解毒的作用。二是吸附原理。甘草甜素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吸附毒性成分降低药物毒性。比如,对吴茱萸、半夏、远志等药材用甘草汁进行炮制,可降低毒性。

4.2 明矾解毒

明矾属于KAL(SO4)2-12H2O的复盐,易在水中溶解,对毒性生物碱与甙类等毒性成分有吸附作用, 从而减弱毒性。研究显示,用明矾制半夏的解毒效果最好,明显好于水漂半夏、蒸半夏与姜半夏[4]。

4.3 醋解毒

米醋中的有机酸能与很多毒性物质相结合达到解毒目的。芫花、大戟、甘遂等均属于峻下逐水药,可通过米醋制其毒。

4.4 蜂蜜解毒

《上海常用中草药》中提到白蜂蜜1~4汤匙,兑温开水冲服,可以解乌头毒。

5 去油制霜制毒法

千金子、巴豆、柏子仁等药材含有大量油脂,通过将油脂压掉,降低其含量,达到解毒目的。巴豆中脂肪油的占比在40%~60%左右,可导致严重的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引起大量脱水而死亡。采用压制法将大多数油脂清除,将脂肪油控制在8%~20%之间,这不仅能确保疗效,也能防止引起毒性反应。千金子中脂肪油占比在40%~50%左右,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峻泻反应。通过去油制霜后能明显减弱泻下作用,减轻毒性作用。

总之,传统中医学在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对中药材炮制机理与制毒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探索更加先进有效的毒性中药炮制方法,在尽量保证药材疗效的前提下消除毒性成分,让药材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郭丽凤.探讨毒性中药的炮制原理及毒理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3):201,206.

[2] 黄清杰.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制毒原理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47-48.

猜你喜欢
炮制
白芍不同炮制品中5种成分差异研究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的梦想
中药“小炒”不能少
炮制国药39载 无愧本草 不负人心
炮制对当归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