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骏晶
在嘉兴做面馆生意的赵英杰现在做面放肉丝,手都会忍不住发抖,生怕放多了。原本面里放10条肉丝,现在改成6条。大排面里的猪大排也比原来少了半两。在浙江嘉兴,猪肉均价23元1斤,连带大肠、猪腰、猪肚,都涨了10元。
据商务部监测,8月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9.58元,同比上涨47.8%。在北京新发地肉类交易大厅,接近夜里11点,几个搬运工把一车来自四川的白条猪过磅。这些猪肉盖着深紫色的章,再经过两道抽查检疫后,这些猪肉会被送进交易大厅,被分割成不同的肉,供应着北京城。一位搬运工介绍,今天这些白条批发价格是每斤17元,在他的老家,零售的价格也快接近这个数了。
猪肉价格猛涨,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叠加是主要原因。2018年8月,辽宁沈阳出现国内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疫情开始蔓延。据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1346万头,同比下降6.2%。数据反映到餐桌,就是人们吃不起猪肉了。
养猪人的感受与买肉人截然不同。 面对这场死亡率100%,且暂时没有疫苗的疫情,养猪场通常只有两个结果,关闭,或者赚大钱。而即便侥幸成为后者,也都过得小心翼翼。
“會越开越多,参加的人倒越来越少。”郑熙(化名)说。他在华东地区经营着当地镇上最大的养猪场,养着两千头母猪,一年出栏生猪在五万头左右。
每次开完会,他都要在家中闭门两天,好好洗两个热水澡,隔离掉病毒,再回自己的养殖场。在大门外,门卫会用雾化装置,把消毒液在他全身喷个遍。走到猪场门口,还得喷一遍。进场后,无论是靠近猪栏还是进到自己办公室,他都需要再洗一个澡。最后换鞋、工作服,他才会靠近看看猪的状态,然后在自己办公室听取工作人员汇报:仓库还剩多少料,有多少电源线路需要更换,哪些房子需要改造等等。
这套消毒流程适用于一切不得不进入养猪场的外人,包括防护专家和兽医等,郑熙安排他们在镇上先住两天。与当地同行,郑熙也避免见面,除了必须出席的政府会议,其他沟通,全用电话解决。
他不得不时刻警醒着,紧张的气氛在行业里弥漫。从2019年初出开始,各种会议越来越多,有行业协会召集的展望未来的会议、有大企业召集的交流防护技术的会议,还有政府定期听取数据报告的会议,几乎周周有 会。
郑熙发现,前年一百人参加的会议,到去年只有80人,今年再开,只剩下20人。他会观察参会者的脸色,郑熙自称,从他们乱糟糟的头发和闪动的眼神里,他能看出来不少同行有困难。
那些眼里透出焦虑的,往往是在全国各地有养殖场的集团公司负责人。“肯定有一两家养猪场已经中招,也有人除了浙江的养猪场之外已经全军覆没了。”而不再参会的多是小型养殖场,“淘汰非常快”。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几乎是一夜之间,小养殖场就会关闭。
“剩下的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这像是一场怪异的击鼓传花,拿到“花”的人也许立刻退出游戏,剩下的人却越赚越多。
郑熙透露,在2018年以前生猪均价是7元左右,就已经有一些利润,现在又多加了15元,一头猪的利润涨了9到10倍。说起这些,郑熙依然绷着眉头,礼貌地表示出同情。“就是说我们赚钱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郑熙说,自己一个朋友,贷款1.2亿在江苏建场,才三个月就不得不扑杀了自己的猪。郑熙形容,这位朋友几乎“一夜白头”。也许郑熙真的顾不上为高额利润喜悦,他并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离开牌桌的人。
2018年8月3日,郑熙所在的好几个行业微信群都炸开了锅。大家都在传一则新闻,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认了非洲猪瘟疫情,两天前,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养殖户生猪发生疑似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同一天,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非洲猪瘟Ⅱ级疫情预警。
疫情发生后的几个月内,因为恐慌,猪肉价格下跌,郑熙记得,生猪价格从每斤6元一直跌到3.2元。于是,他暂停了自家生猪出栏,就一直囤。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多大的损失,“养肥一点也好,这个时间过去,猪肉肯定上涨”。
江西睿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栋介绍,“这次价格上涨,主要就是因为非洲猪瘟,和猪周期关系不大。没有非洲猪瘟,本来今年猪价应该是平稳,甚至是下跌的。”自去年8月国内出现首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全国已经累计扑杀生猪超过百万头。
郑熙判断,之所以疫情迅速扩散,就是违规跨省调运惹出的货。早在2018年8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规范生猪产品调运。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财新网调查报道,“在苏鲁两省交界地带,猪贩子会将江苏的猪从江苏牌照的车上卸下,换至山东牌照的猪车上,再打上山东的耳标。”耳标就相当于猪的身份证,
郑熙告诉本刊记者,东北地区出现猪肉抛售的情况,猪肉贩子从那里进货,算上路费,也比本地猪肉更便宜。由于大家都担心外省猪肉流入,郑熙和几个同行,还联合组织了一些村民蹲在高速公路口,检查猪的耳标。“他们当然不让查,拉拉扯扯。”直到当地政府介入,官方组织检查。
疫情刚刚爆发,郑熙就变得异常紧张,他甚至相信:“有一滴感染非洲猪瘟的血液也就可以影响到100万头猪。 ”
供职于一个生猪养殖集团的郭炜(化名)透露,他曾在华南某地的菜市场检测过,猪肉档口的地板呈阳性。郭炜介绍,非洲猪瘟的病毒对人无害,并且可以被60度以上的高温杀灭。郑熙把菜市场视作禁地,不仅自己不去菜市场,也严格禁止所有工作人员进入菜市场。
郭炜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猪的情绪。针对非洲猪瘟,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猪的状态判断出来。看猪眼神呆呆的,耳朵耷拉下来,一副情绪低落的样子,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在整个生产链条上,无论上游的饲料厂商还是下游的屠宰场、运输公司,都蒙受着损失。而养猪场,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发财,要么倾家荡产。”
郭炜在集团各地的养猪场之间奔波,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回过家。每到一个现场,他需要确保一些新的防疫举措的落实。在他看来,其中一种新的防控手段——拔牙,或许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樊福好研究员在接受新牧网采访时说,拔牙是指定点清除特定区域内的疑似感染猪只,把猪场进行单元格划分,通过唾液采集检测,如果发现,就清除单元格内的环境和全部猪群。
郑熙对这一套却是不以为然。他在专家的名字前加上“所谓的”,比起理论,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地下水一污染,就是迟早的事情”。他始终把疫情当成一染上便无可控制的事情,只想着如何做到万全的隔离。对鸟、老鼠、蜱虫,郑熙都格外上心。
有同行在微信群里介绍控制老鼠的“偏方”——小石子。郑熙赶紧询问家里老人,老人告诉他,老鼠跑起来肚皮贴着地,如果碰到小石头,就会往回走。为此,郑熙从建筑工地搬来石子,铺在路面和墙根。这是民间流传的小办法,郑熙觉得“非常好用”。他也看不大上互联网公司的养猪技术。比如网易养殖味央猪,在郑熙看来,就是外行搞噱头。
同是养猪,网易味央CEO倪金德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他认为,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凭经验养殖,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对环境构成一定危害。而网易味央则用上全自动液态料饲喂系统和环保处理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养殖,使养殖方式變得更加科学、精确,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31346万头 2019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1346万头,同比下降6.2%
原本,郑熙的白条猪与味央猪这样的黑猪并不会存在竞争。但倪金德认为,“普通白猪肉的涨价,价格差缩小,引发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味央的猪肉。”
两个月前,郑熙得知,几十公里外一个养殖场出现了疑似非洲猪瘟病例。
“当然慌了,你说慌不慌?”郑熙立即加强防控措施,不再允许屠宰场运送生猪的车进门,怕通过车辆接触传染。饲料厂销售员,更是一概拒之门外。尽管他们都会自己带上一身防护服,需要进场,就用白色防护服把自己裹起来。
郑熙形容饲料厂推销员们,“非常狼狈”。郭炜也同意,饲料卖不出去,工人失业。在整个生产链条上,无论上游的饲料厂商还是下游的屠宰场、运输公司,都蒙受着损失。而养猪场,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发财,要么倾家荡产。”郑熙恨不得给自己的养猪场罩上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和外界彻底隔离开来。
养猪场里的员工,从今年年初起,就一直吃住在养猪场,需要探亲或休息,郑熙就给他们放12天长假,照样发10天工资,最后两天,就用来让员工在镇上旅馆“隔离”。
当然,郑熙的心情从没有放松过。他回忆起最大的一次损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猪口蹄疫爆发。彼时,郑熙刚入行没多久,并不懂怎样防治隔离,一个夏天,将近5000头猪倒在地上,慢慢死去。他看着卡车从他的养猪场进进出出。几十车僵死的猪,倒进山里挖好的几个巨大坑洞中,填满成几个大土包。“曾经,蓝耳病、口蹄疫、猪腹泻等疫病也影响很大,但严重程度完全没法和非洲猪瘟比。”郑熙说。
专家分析,从季节上看,一般4月到7月是疫情高发期,9月后疫情会进入相对平稳期。这将会为恢复生猪产能创造条件。
此外,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尽快将补助资金兑现到养殖场(户)。四川省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在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上对养殖主体给予充分考虑。江西省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增加生猪存栏规模。当然,在恢复产能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非洲猪瘟防控。最后,猪肉价格能否回归理性还是要看养殖户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