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15 06:09叶安胜王清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荣誉学分学业

叶安胜, 王清远, 李 勇

(1. 成都大学 教务处, 成都 610106; 2.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 610059)

0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到2020年将实现毛入学率从2009年的24.2%提高到40%,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快速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1],而且毛入学率还在逐年提升。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2],对未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均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同时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面对新时代,针对部分优秀大学生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3-7]。如何培养一批能够引领社会、肩负发展的拔尖人才,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和思考的重大课题[3]。

2009~2010年教育部分别在全国19所部属重点大学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项目[3],经过多年发展,这些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如火如荼开展,已取得初步成果,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持续推进的人才培养体制[8],如东南大学的“吴健雄学院”、四川大学的“吴玉章学院”,西南交大的“竺可桢学院”等。近些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也开始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他们凭借自身优势与特色,举全校之力开展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精英教育,这些学校往往集中优质资源如一流的师资队伍,精心选拔优秀学生,配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9],也取得可喜成绩,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初阳学院,福州大学的教改综合班,湖北大学“楚才学院”等。

成都大学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以人文学科、管理学、社会学科、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综合大学。为努力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2015年开始,学校正式成立“张澜学院”,开启了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

1 运行机制

1.1 培养目标

拔尖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对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并具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和潜质的优秀学生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特色荣誉课程体系,为入选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凸显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使他们在校期间保持“领跑”状态,今后工作能够具备“领军”素质,能够成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为学生未来成为具有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10-12]。

1.2 组织架构

为有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门成立张澜学院,因成都大学最早由张澜先生举办而由此取名“张澜学院”,并得到了张澜老先生后人的许可。学院的院长由学校校长兼任,常务副院长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在教务处下设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办公室设置专职副处长,配备科级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张澜学院挂靠教务处,由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采用虚实结合,实质运行。全校各二级教学单位原有的教务办和学工办参与学生日常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教务处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与各二级教学单位对拔尖创新学院管理的分工见图1。

图1 张澜学院组织机构运行示意图

教务处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负责和推进张澜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相关工作,包括学生的招生选拔、荣誉课程教学计划、荣誉课程教学实施、荣誉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课题管理、学业导师管理及学生荣誉奖学金评定等。各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学生学籍(学生的学籍状态在备注栏加“张澜学院”)、学生档案、思政管理工作、党团工作、生活、评优评奖、毕业审核等常规工作。

1.3 学院定位

学校将“张澜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载体,其定位为学校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实践基地、教学管理试验基地。张澜学院是对成都大学优秀本科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学院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博专兼融、德能并重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区位、学科和政策优势,聚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3],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

2 人才培养机制

2.1 学生选拔与分流

学生分二次选拔,选拔人数为当年全校本科录取新生的2%内。首次选拔在大一新生入学阶段,主要参考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等。二次选拔在学生第二学期开学初,主要参考专业课成绩和面试成绩等。新生选拔时应综合考量学生的科研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潜质以及英才所具备的一般素质结构,包括体质和心理、品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等。选拔过程中可适当增加选拔省外考生、“偏才”“怪才”、特长生等优秀学生。选拔进入张澜学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和志趣,在不违反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转专业政策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一次专业,选择专业的时间与学校转专业的时间同步。

学生实行分流制,动态管理。凡出现以下情况的学生,将被分流出“拔尖计划”,不再享受计划配套政策。具有学术不端行为及违反诚信道德者;受到院校纪律处分或违法违纪者;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大一第一学年内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学生本人主动提出申请要求退出该计划者。大一学年分流:学生回到高考录取专业继续完成学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且已修专业课成绩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可申请回到现已转入专业继续完成学业)。大二及以后学年分流:学生回到现已转入专业继续完成学业。分流学生在张澜学院修得学分的相同或相近课程进行学分认定,未修得的学分按照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修。补修分流前未取得的课程学分不收取学生费用。大二年级及以后学年分流学生未修得的校级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可申请学分认定。

2.2 培养计划与学分要求

学生培养方案实施个性化定制,1人1个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可来源于校内外、国内外或在线开放课程等。张澜学院参照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行高端化、个性化、模块化定制。学生毕业学分要求必须达到学校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各课程类别模块要求如下表1所示。

表1 各专业课程类别模块设置表

张澜学院培养计划的课程实行模块化,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校级必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及荣誉课程模块等。校级必修课模块是指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校级必修课,所修学分数应不低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学生免修校级大学英语类、高等数学类课程,必修张澜学院开设的大学英语类、高等数学类荣誉课程。其它校级必修课原则上由学生回原行政班上课,如果张澜学院开设了相同或相近的荣誉课程,可申请认定校级必修课成绩。英语类课程:12学分,全部学生必修,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申请免修。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学生可申请认定张澜学院英语类课程成绩。数学类课程:文科实验班要求6学分,理工科实验班要求16学分。文科实验班包括文学、法学、教育学、医护类专业,必修《高等数学》(6学分);理工科实验班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类专业,必修《高等数学》(10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线性代数》(3学分)。

荣誉课程模块是指由张澜学院按照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设的各类课程,所修学分数应不低于12学分。张澜学院开设的荣誉课程,包括各类通识教育理论课、导师课、讲座课、阅读课、实践课、国际课程等。① 学业导师指导课(1学分):本科毕业前,由学业导师根据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科研情况等给予综合评分。② 学术讲座课(1学分):毕业前至少听取10次张澜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听完每场讲座后填写并提交一份讲座记录。③ 经典著作阅读课(1学分):本科阶段每学期至少阅读5本学业导师指定的经典名著、专业类相关书籍,大一至大三每学期开学应提交一份不少于3 000字的读书报告。④ 创新教育实践课(1学分):本科阶段至少参与一次院级及以上社会实践项目,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实践报告;或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并结题一项院级及以上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或暑期社会实践等院级及以上级别项目,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实践报告。⑤ 国际视野拓展与交流课(1学分):毕业前至少参与一次学校的国际交流周活动,或参与一次学校的国际游学(交流)等项目,或参与一次学院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或学习1门全外语类选修课程,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全英文报告。

2.3 学分认定及毕业审核

专门为每位学生配备高水平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可以建议或指定课程修读方式。学生取得校外课程成绩、在线开放课程成绩、发表学术论文(普通刊物要求学生为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排名前三)、获得专利证书(学生名字排名前五)、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学业竞赛奖励(学生名字排名第一)等,可在学业导师和各二级学院的指导和审核下,申请相同或相近课程的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成绩由各课程归属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认定。在经学生申请,学业导师和任课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具备优秀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申请理论课免听,准予不随堂听课而参加考试。

学生申请学士学位应与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一致,但是张澜学院开设的相同或相近的荣誉课程可直接等同校级必修课的学位课程。

毕业审核由张澜学院将学生学习的模块课程成绩提交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统一将学生毕业审核信息和学位审核信息提交学校,毕业审核实行个性化审核。张澜学院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本专业的学生一起由各二级学院统一发放,张澜学院代表学校发放成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荣誉学位证书。

2.4 保障机制

张澜学院在校内外聘请优秀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院任课教师津贴根据教师职称、授课人数、课程性质、课程难易程度、学生评教等综合评价,具体标准每学期初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每学年度对优秀任课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度受聘教师人数的10%,固化操作办法。

张澜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建立学业导师库,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学院每学期根据学业导师考核结果、学生评教、学生成果等给予综合评价,最终根据综合评价等级向学业导师发放津贴,具体方案由张澜学院制定,每学期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每学年度对优秀学业导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导师库总人数的10%。

学校优先为张澜学院具备交换学习或其他形式交流条件的学生提供出国(境)学习和交流机会,优先支持张澜学院学生扩展渠道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视野。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正常运行、新生选拔、教师教学、学生荣誉奖学金、导师活动、国际交流、学院建设与发展等。学生借阅图书的权限与在校研究生待遇一致。学生上课与早晚自习教室固定,各实验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等优先为张澜学院学生开放使用。

学院可发布院级创新科研训练项目,经费发放与日常管理参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执行。张澜学院可参照校级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的相关评选标准,对张澜学院学生发放荣誉奖学金及相关荣誉称号。学校支持张澜学院对标高水平大学创新开展各类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可先行先试,取得成效后在全校推广。

3 人才培养特色

张澜学院探索构建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的人才,已初步形成6大人才培养特色。即:通识的教育课程体系,高水平师资队伍,研究式教学模式,高质量生源、严苛的淘汰制度和特别的荣誉制。

3.1 强化通识的教育课程体系

张澜学院培养计划的课程实行模块化,包括校级必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及荣誉课程模块等。尤其突出强化培养学生学业能力、通识教育、人文素养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包括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大学英语阅读、大学英语翻译与写作、英美文化概论及雅思英语等,保障张澜学院学生大学四年英语培养不断线,张澜学院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5个方面的英语能力在今后各方面发展中都能出类拔萃。人文素养课程包括文学欣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检索、写作等课程,还开设多板块的专题《研讨课》,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辨思维、独立见解的培养。学生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任意选课或跨校选课,由导师指导、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荣誉课程模块是指由张澜学院按照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设的各类课程,包括各类通识教育理论课、导师课、讲座课、阅读课、实践课、国际课程等。

3.2 配备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门配备优秀的任课教师和高水平学业导师。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具有博士学历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且教学经验丰富,得到二级学院师生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同时为每位学生选聘和配备了具有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学校特聘研究员及副研究员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经历丰富、对教学和人才培养满腔热情的教师担任张澜学院学生的学业导师。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意愿自主确认主修专业,制定个人课程修读计划、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及实践教育模块课程,并参与导师科研课题。

3.3 实施研究式教学模式

基于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基于MOOC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各类导师谈讲座,包括学术类讲座、论坛类讲座、名人类讲座、文化类讲坐和社会热点类讲座。设置科研课题及项目制,针对学生发布各类项目。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先后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个学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交流合作项目涉及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管理人员培训、科研合作等诸多领域[13-14]。学院还在学校“国际交流周”组织全院学生全程担任志愿服务,为国际友人做好翻译服务工作。完全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由在蓉985、211高校专家命题,并统一测评。学生考试不设置监考老师,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考试等。

3.4 保障高质量生源

为了突出优秀的一流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必须保障高质量的生源来源。虽然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但是从每年接近6 000余名新生中选拔2%左右的优秀学生,基本能够保证高质量的优秀生源。选拔主要考量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适度考量学生的科研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潜质等。

3.5 实行严苛的淘汰制度

优秀人才培养需要具有激烈竞争氛围,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和分流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凡是不符合或跟不上、适应不了的同学将被自然淘汰,并分流出学院。主要淘汰规则是品行不端、挂科、英语四级不通过者,分流出的学生将被取消选择一次专业的机会。

3.6 设置荣誉制

张澜学院设置荣誉制度,采取荣誉学籍、荣誉课程、荣誉项目、荣誉证书等荣誉机制,实行开放办学。荣誉学籍是指经过选拔、考核合格的学生均可进入学院学习并获得张澜学院荣誉学籍,同时获得自由选择一次专业机会。荣誉课程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国际化”为目标,以名师优教为核心,以基础深厚、教法先进、知识融合交叉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宽厚的通识、高度的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价值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创造力[15]。学生与学业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制定符合个性化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读方式及全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培养内容可获得相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获得成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位证书。

4 结 语

2015年7月,学校成立以国立成都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张澜先生命名的成都大学张澜学院。当年从2015级一本专业的一年级新生、二本专业一年级新生高考成绩前10%和确有特长的一年级新生中,经过申请、学院初选、综合面试,最终录取了100名学生(文科实验班40名,理工实验班60名),实行小班化教学。截至今年,共录取学生2015级100名、2016级120名、2017级120名学生。张澜学院2015、2016级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9%以上,2015级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达到78%,2016级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为56%,2017级学生首次四级通过率超过90%。人才培养成绩凸显,学生成果丰硕,其中发表SCI在内的论文20余篇,专利与著作权等1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20余项等,院学生人均证书获得率100%,学生国家交流周活动参与率100%,学生人均学术活动参与率100%。涌现出来了部分典型代表:刘琳入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年度十大正能量人物;文家金教授在停电情况下完成教学称为教学典范;吴噗同学发表SCI论文4篇(2区1篇)。未来的张澜学院将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为重点,不断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分类、分层教学培养模式[16],进一步夯实成都大学张澜学院运行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荣誉学分学业
艰苦的学业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的荣誉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学分美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35
获奖荣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