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恢复治理

2019-10-14 10:18王国文韩雪菲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危害措施

王国文 韩雪菲

摘    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大量的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解决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恢复治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危害;措施

1  引言

矿产是我国重要资源之一,矿产的开采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随着对矿产日复一日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大型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修复成为目前国家研究的重点。通过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大型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恰当选择植被对于环境修复有重要意义。

2  废弃矿山地的类型与特点

(1)采矿作业面废弃地。矿山被开采后,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塌陷区和采空区,这一类型主要是露天矿山。土壤表面的植被群落被破坏殆尽,并出现了大量的废弃坑、陡崖、以及边坡。此类型废弃矿山地特点通常表现为土壤酸碱性高、物理结构改变、大量的重金属沉积,以及排水不良等。(2)废土石堆废弃地。采矿的过程中会造成表土和矿石剥离,出现大量的岩石碎块与矿石堆。此类型废弃矿山地往往土壤比重小,土壤中的N、P、K等矿质元素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少,同时土壤水分的蒸发量较大,导致土壤内养分失衡,常会出现山体滑坡等问题。(3)尾矿废弃地。此类型废弃矿山地是指选出精矿石后,剩余矿石逐步堆积而形成的废弃地。尾矿废弃地通常会产生大量含有酸碱性的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剩余物,往往会沿着河流和通过大气途径进行扩散,造成周边的水资源、空气、土壤资源被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3  废弃矿山危害分析

3.1  破坏土地和地下水资源

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一旦被破坏,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不可逆的。但从现实意义来说,矿山开采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又无法避免,无论是矿山建设、开拓、采矿、选矿,还是尾矿的处理,都不可避免的会占用、损毁土地。露天采矿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势必造成大量土地被占用废弃;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塌陷使得上部土地遭到破坏甚至不复存在。而矿区土地的损毁、破坏还将进一步影响周围土地及生态环境。对于废弃矿山来说,如呆开采之后缺少生态治理,除原有矿区自身土地资源受到破坏之外,从而使周围土地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问题。除此之外,采空区上部塌陷和采矿建矿过程中强制性抽排地下水、地表水,很容易造成水条件破坏和水条件失衡,进一步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一系列问题。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污染无法复原。

3.2  对大气的影响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时,大部分的粉尘会进入到周边的空气当中。通过风力作用,会导致排出的大量废石和尾矿产生粉尘,空气被暗中污染。这些废气和粉尘不但会引起环境的严重污染,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对土壤的影响严重,带来土壤板结问题,并且制约着植物自身所进行的光合作用,大面积的破坏农田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3.3  地貌影响

矿山开采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地貌,而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延续进行,对地貌的影响也会不断加剧,使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当地貌发生改变之后,周边土地、水文条件、自然环境、动物植物生存条件等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露天开采有矿山,开采后原有地形地貌产生重大改变,山体和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基岩裸露,昔日的青山绿地变成了荒山秃岭,特别是一些位于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附近的废弃矿山,形成十分严重的视觉污染,对市容市貌形成严重影响。

4  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措施

4.1  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物理改良的手段有排土、或客土等方法,不同废弃地选择不同方法。首先在采矿前,将土壤分层取走保存,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排土,采矿结束后,将原土运回继续使用。对于土层过薄或者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地生态修复,进行客土,同时化学泥浆、平板墙等方法分解易于扩散的污染物。化学改良主要原理是向土壤中加入材料和试剂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土壤中加入堆肥、粪肥、木屑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生物改良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植物能够吸附矿山废弃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保持水土,土壤动物能改良土壤结构,利用灌水、电击等方法将蚯蚓引入矿山废弃地,通过蚯蚓的活动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以此增加土壤的肥力。微生物能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改良土壤结构和孔隙度。通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也有助于植被恢复。

4.2  地质灾害治理

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使矿区及周边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也给矿区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首先应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必要和有效的防治,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采空区引发形成的地面塌陷、裂缝、地面沉降等,可以采用岩土体对采空区和塌陷区进行充填,也可能设计支撑结构对采空区进行支撑,以保证地面塌陷、裂缝、地面沉降基本稳定,不再继续发展,同时对形成的地面塌陷、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则可以采用回填的方式以恢复原貌;而对矿山废弃后形成的高陡边坡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以采用卸方减载、放缓边坡,降低边坡高度等措施,对边坡不稳定岩土体采用加固、支挡措施,以及疏排地表、地下水等消除水的危害等措施,以保证边坡及岩土体稳定;对于废弃矿山泥石流防治应一方面对其形成的物源进行调查,有条件的可以对松散物物源进行封固处理,如固结、支挡或分散处理,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拦挡为主,排泄疏导为辅的措施,在合理位置修筑拦截坝,以及排导沟渠,以便在一旦发生泥石流时能将泥石流及时流畅的排出,对尾矿及废石、渣土等不同岩土体区别对待,将坚硬的置于底部,松散的置于表层;而对废弃矿山的水土流失治理,保持水土林草措施是关键措施,其主要是要建立起能够水蚀、防风蚀的综合防护体系,其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固结岩土体。

4.3  坡面植被恢复技术

(1)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运用人工加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防护毯,对坡面进行保护和恢复植被的办法。此项技术操作相对较为简便,植被在后期的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生态植被毯主要是把稻草和麦秸等作为主要的材料。在载体层内加入灌木和草本的种子、保水试剂、营养用土,这种办法多用于坡度小于1:1.5的坡面,坡面较为稳定,不会受到坡长的影响,一般在尾矿库和排土场的侧坡。(2)岩面垂直绿化技术。岩面垂直绿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岩石边坡的凹面地形和坡脚,把强度较高的砂浆砌石和砌砖构建成槽穴状的承载物,随后把灌木草本和藤本种植到坑内。这项技术通常适用于坡度较高的坡面,一般都在75°以上,却不会受到坡长的制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乱采滥挖、采厚弃薄,导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通过改良矿山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选择恰当的植物种类及提前规划矿山开采方式来达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治理的目的。系统可持续地矿山废弃地修复和预防措施,将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伟.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1).

[2] 張漪.洛阳栾川县矿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对策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7.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危害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