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对策

2019-10-14 11:09吕磊
西部论丛 2019年1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技术

吕磊

摘 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更多是通过博物馆文字或实物展示、祭祀活动、庙会等等线下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传播范围较窄,传播效果较差。而采用信息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播,却能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更多元、更细致的传播,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时代属性,使其能够将传播范围覆盖到网络能够延伸的地方,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得以有效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意义和作用,然后重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技术 数字化传播 时代属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被誉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景”,它接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力和创造力,表征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气质和民族凝聚力。[1]然而伴随时代的变迁,许多仅仅依赖于口授心传得以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容易就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出于维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是一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而进入21世纪以后,整个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另一渠道。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研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就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意义和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怎样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是当下尤其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样一种快速发展的时间段内,大规模的社会建设更有可能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无意之间遭受到了破坏,从而悄无声息地湮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就是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而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无疑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新的呈现形式、新的保存方式和新的传播渠道[2],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底蕴与风采更好地展现出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数字化处理,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其原生环境之中提取出来,借助数字化的形式为其提供传播的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能够借助这样一种平台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为我国文化自信力的增强,文化产业底蕴的丰富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数字化传播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拥有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能够使更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们都能够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上共享,最终达到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对策

(一)借助影视节目进行数字化传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影视节目的创作内容和传统内容一样虽然都要贴近社会和生活,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得过去一些不太方便表达的内容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表现的瓶颈予以现实表现。借助影视节目来进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是有效继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瑰宝的主要途径。首先,可以借助影像记录的方法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制作流程、传承人故事等等作为影视节目内容的创作原型,然后用纯记录的方式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借助影视节目这个途径得以完整保存并世代流传下去。其次,可以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间故事创作成影视剧本,作为电视剧或电影的人物事件原型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人民群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他们,使他们通过这些耐人寻味的电视剧故事或电影故事来了解和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再次,可以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间故事创作成动画剧本,作为动画的人物事件原型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或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加入到动画作品中人物服饰、人物生活习俗等方面,以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亲和力的动画形式来吸引儿童的观看,使他们从小就接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熏陶。最后,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视栏目进行结合,比如随机从热心观众中选出嘉宾前往全国各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嘉宾和观众都能够通过观看这样的电视节目而受到感染,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影响的互动发展是信息化时代下双方跨界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广泛传播的一种必然的选择,同时这也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如此只有被时代所淘汰。[3]要将各种网络传播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打破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存在的宣传单一、覆盖面窄、受众面小等等缺陷,借助互联网平台无限受众、跨越时空的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力的宣传。首先,各地都应建立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将自己地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及相关信息都发布到这个平台上,方便人们通过直接登陆这个网站就能够查询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历史、发展现状、经典表演、绝活技艺、传承人物等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甚至还可以建立全国性的非物質文化遗产网站,将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收录到这个网站上来,使这个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全面,从而能够为全国各地想要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查询平台。其次,各地可以学习借鉴淘宝网站上的“故宫博物院旗舰店”这一成功做法,打造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店,借助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来在线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艺品、衍生品、影像图片、影视作品,甚至还可以结合客户需要量身定做专属的个性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最后能够反哺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以将网店开到国外的电商平台上去,让神秘的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光芒辐射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帮助树立我们国家文化大国的形象。最后,借助快手、抖音、微视等手机短视频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制作呈短视频,利用这三大短视频平台数量众多的用户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借助数字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传播。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博物馆分分探索馆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通过与专业人员的积极合作,建设数字博物馆。在数字博物馆中,人们仅仅需要点击交互设备,就能够将展品更加清晰、详实地呈现于眼前。而且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将展品进行信息化,还能够再造展品的原生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空间,使其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展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4]当数字博物馆建设成功后,原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及信息那么也就可以借助投影沙盘、虚拟现实、镜面互动等进行仿真环境的营造,使更加有沉浸式体验感,进而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文化魅力,增进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利用数字博物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使得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数量得到极大的扩充。傳统博物馆受制于空间限制,要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进行扩充并展览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借助数字博物馆就能够打破这一空间限制,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信息数据都可以直接上传至云服务器,这种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不但能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所需的储存空间大大减小,而且能够使得受众的范围大大扩大。数字博物馆完全可以通过为用户开放远程检索和查询功能,使其不用亲自来到博物馆就能够检索和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递模式,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范围。比如江西省为了大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创建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其中共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多个门类,将诸多江西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录其中,诸如民间文学中的《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丰城剑的传说》,传统音乐中的《楚调唐音歌吟》、《武宁打鼓歌》、传统舞蹈中的《德安潘公戏》、《丰城岳家狮》等等,以供人们检索及查阅,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江西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四)借助非遗数据库进行数字化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而近些年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5]因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库,不仅仅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更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必然选择。比如为了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陕西省就搭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一个最显著和便于读者浏览使用的特点是电子地图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该图是对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一个补充和辅助,同时又可以独立存在以发挥作用。比如想搜一个地方剧种,但是却不知道戏剧名称,那么一个是可以在地图上确定地域,从该地方的项目分类中搜索,然后就在民间戏剧这个目录下面找,这样就很大程度地缩小了检索的范围,从而方便用户检索该剧种信息;另一个就是直接在搜索引擎里搜地域名称加项目分类,例如用“陕西省延安市戏剧”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在检索出的条目里面看一下内容,也能够很快找到相关资料。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悠长的历史中创造与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它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理念,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传播,助力其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从影视节目、网络平台、数字博物馆、非遗数据库四个方面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对策,希望能借此对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卓么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08):225-227+248.

[2] 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文化遗产,2015(02):1-8+157.

[3] 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06):1-9+157.

[4] 何晶晶.莲纹艺术的非物质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54-55.

[5] 赵跃,周耀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7(08):59-6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