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制度体系 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

2019-10-14 03:49汤苏兰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现代化制度

摘 要:制度是企業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如何优化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进行探析。

关键词:制度;企业治理;现代化

一、立足管理现状,查找制度体系问题

(一)制度设计不完善

制度一般都会涉及多个部门、多项环节,需要编制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线实践经历,才能编制出具体详实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但有的制度在制定时,未经执行部门参与商议,出现与业务实际不符、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有的未经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审核,导致制度之间相互冲突,出现“打架制度”,给执行部门带来极大的困扰。

(二)业务人员认识不到位

有的业务人员对相关制度规定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尤其是人员更换频繁的岗位,如果没有系统的业务培训,完全依照工作经验来处理业务,就会导致违规行为,企业制度成为摆设,制度执行成为空谈。

(三)缺乏监督考核

现实中,一些制度之所以不落实,较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应有的问责、处罚,或者问责、处罚达不到警戒的作用。企业对制度执行情况没有严格的监督考核标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相应地处罚,制度的严肃性及公正性逐渐降低,制度执行力必然减弱。

二、优化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

(一)落实制度管理责任,科学开展制度建设

一是指定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出台管理制度的制度。没有专门的制度管理部门,制度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指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制度建设计划、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明确制度起草、审核、执行、修订、废止的流程,利用《制度模板》、《制度用语指引》、《业务职责分工表》等规范制度编写名称、格式、语言等,实现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

二是搭建制度体系框架,健全顶层设计。制度设计是制度运用的重要前提,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力及其执行成效。为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基础上确定制度体系框架,分别对基础管理类、安全生产类、市场销售类等业务制订编制目录,由制度管理部门将各项制度的编写责任落实到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业务主管部门按计划进行编写、并按规定组织审核、审批、发布。

三是做好制度编制准备,实现前瞻性、操作性。制度主办部门在起草制度时,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把制度涉及的业务环节层层梳理,围绕管理主线,厘清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制度的条理清晰、分工明确、衡量标准详明,在编写时还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员工意见,准确识别并解决关键复杂问题,为制度的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严格制度审核流程,确保符合各专业要求。制度编制完成之后,应经过法律事务部门、内控管理部门及制度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查,对制度的合法性、内控符合性、实用性、规范性等进行把关,经过“制定—审查—修改—审查—完善”,形成制度文件送审稿,再上报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审批、通过后印发执行,确保制度条款要素齐全、职责分工协调一致,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切合实际,有利于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加强制度宣贯,提升制度执行力

一是制度下发前,制度主办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在规定期限内,会同制度管理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宣贯组织不到位、宣贯进度严重滞后的,提醒督促制度主办部门改进。

二是制度印发后,制度主办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帮助业务人员熟悉制度规范的主要事项、职责分工、关键环节、步骤和执行标准,说明新制度与旧制度、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创新管理思维,拓展制度体系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对管理制度产生不同的要求,在深入分析制度执行情况、广泛征求业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解决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制度的合理性、时效性进行长期维护和改进形成符合企业行业特点的制度体系。

一是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转化为制度,如取得良好成效的经营分析案例、欠费追缴案例等,可以总结提炼为固定模式,引导业务人员参照实施,即便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也可以得出较全面的分析结论,及时追回欠款、减少呆坏账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二是对生产运行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实时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小制度”、配套制度来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如采购管理实施细则、供应商(承包商)管理办法等对竞争性磋商、询比价的人员组成、采购程序、供应商(承包商)的档案建立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便于业务人员实际操作;

三是及时修订完善问题制度。为适应经营管理的新变化、新情况,提升规范高效管理水平,应定期征集制度修订意见,对各项业务管理中存在制度流程缺失、可操作性差的进行补充完善,对与管理实际不符的、与其他相关制度有冲突的应及时修订或废止。在深入调查分析、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如企业成立之初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要求每项合同都必须经法律事务部门审核,随着企业的发展,法律事务部门建立了合同标准文本库,业务人员按合同类别从标准文本库选择合同文本,不再单独进行法律性审核,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四)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意识。

一是制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业检查、联合检查、内控检查等途径,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重点单位、重点业务开展以制度执行情况为重点、以第三方专家为主体的检查评价,将检查结果作为各部门制度管理工作的考核依据,推动制度的全面有效执行。

二是明晰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制度,对违规行为、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对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单位、人员要从严问责,采取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促使业务人员重视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推进企业日常工作高效有序运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要坚持零容忍,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大家的行为规范。

作者简介:汤苏兰(1973-),女,江苏高邮人,本科学历,汉族,会计师,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方向,现任东营市鲁辰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监察审计部主任。

猜你喜欢
现代化制度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夏朝
某些单位的制度
我的女巫朋友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