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关键词: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上的数量关系,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上的空间图形。因为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较为复杂、抽象,有些知识点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时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基于此,围绕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虽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是却使得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尽管学生当堂掌握了知识点,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遗忘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笔者一开始通过手表道具向学生展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但是最后发现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不够深刻。为此,笔者在讲述时分秒的相关知识点之后,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手上画一个手表。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有在自己手上画手表的做法,但是他们只是简单地画一个圈,然后画上时针分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分秒的知识点,帮助他们认识到钟表上的刻度,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手腕上画手表。这个活动一经提出,学生的学习激情瞬间被点燃,进而纷纷在自己的手上画上手表。当学生画完之后,笔者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通过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教材中,存在着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困扰着学生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不佳时,不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平台或者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去理解知识。例如,“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知识点,教师可以开展折纸活动,让学生去叠青蛙、千纸鹤。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特征就会有一个更加清晰地了解。这种活动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还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又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回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准备好圆柱以及圆锥器具、沙子等道具,再让学生将沙子倒入圆锥体以及圆锥器具之中。学生通过倒沙子的这个操作,就会了解原来圆柱體与圆锥体之间密切的关系,帮助学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利用四根等长的木棍以及钉子制作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拿着长方形的对角,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原来长方形可以演变为平行四边形,这时再顺势引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
三、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仅仅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当教师讲述到米、厘米以及毫米等单位时,学生其实对这些距离没有一个很好地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尺子去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或者面积。如,去量书本的长度、宽度、厚度;量教室的地面砖的长度与宽度;量操场的长度;量自己的身高等等。当学生亲自参与到长度的测量之中,学生就会对这些单位有个初步的印象,在面对填单位长度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就不会出现爸爸的身高是170m或者170mm的错误做法。此外,这种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四、结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做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在经过反复讲解之后学生仍然不能够理解时,可以尝试使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便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37—138.
[2]高婷.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革新,2020(02):48.
[3]张淑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黑河教育,2020(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