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2019-10-14 21:29邵世权
西部论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高职

邵世权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为社会各项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伴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数控加工领域人才需求逐步增加,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样也为数控加工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针对于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为基础,分析当前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并充分结合人才培育实际提出优化策略,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教学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提高,对于数控加工领域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调整,以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作用,积极承担社会发展责任,通过持续的课程教学优化,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当前高职院校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针对于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置中,受制于课时的限制与影响,使课程内容与教学时间不相适应,导致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无法有效的进行课程内容的传导,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更让学生无法对数控加工知识全面掌握,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尤其是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使教师无法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知识运用。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更乐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运用理论进行教学,不仅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使教学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数据加工专业具有实践教学属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融合实践来进行,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往往更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导致在实践教学阶段控制创新,无法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衔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课程评价体系局限性大。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有效的课程评价反映出教学质量,并及时通过客观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课程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缺乏,严重误导了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认知,破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学平衡,同时也制约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有序发展。

二、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深化改革成果,优化知识结构。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本质区别,高职教育以社会人才需求为主体,依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设置专业,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并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的进入岗位,投入到专业技术的实践当中。因此,高职院校的培育理念上更侧重于人才的应用。一方面,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循高职院校的培育理念,渗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维,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质量。因而,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应广泛契合自身实际,在重视学生理论素养培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未来就业规划,不断在课程教学中夯实实践基础,进而使专业能够与社会实际形成有效衔接。此外,教学中还要针对课时特点对内容进行调整,力求使教学有所侧重,避免“流水线式“的教学方式,使数控加工课程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针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应当进行统筹考虑,对数控加工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压缩及整理,尤其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总结,结合社会技术发展的实际,剔除与实践操作不相适应的内容,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动向,对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完善,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基于求实和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增加模具设计、模具加工等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岗位中的竞争力。

(二)掌控课程特点,变革教学模式。数控加工专业在教学中,应当全面贯穿“先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再实践”的教学主线。“先认识”这一教学方式被普遍应用于各类教学,也是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首要任务,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应用领域及操作要点等内容的解读,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原理,以便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深刻的认识数控加工专业,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应用特点,提炼关键技术和知识点,让学生着重进行学习与掌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倾向于未来实际。在“理论联络实际”的环节中,要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合理衔接,在教学改变中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比如,在理论中融入三维动画对理论知识进行展示与剖析,而后再借助仿真软件对数控机床操作界面,进行模拟编程与仿真加工等操作,以此降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适应性问题。“再实践”这一过程的实施,应充分依托前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对所学技术进行整理与应用,比如,为学生提供实践作业任务,给学生设计和准备一张零件图,让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加工,通过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操作方式的融合,培育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贴合专业实际,强化实践培育。高职院校是培育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主渠道,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实施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始终遵循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核心培育理念,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索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更新理论的思路,让专业技术与社会实践形成学用回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于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设置上,要不断强化科学化教学,全面围绕基础、专业及综合等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育,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具体的教学思路为:前期,应着重突出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前世今生”,对复杂的内容进行拆解式学习,了解课程的内涵和掌握学习方法。中期,应强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实训课程,并针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后期,则应结合社会对于数控加工领域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技术训练,依托校企融合的渠道,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岗位历练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同时进行国家资格认证,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全面发挥提供保证。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在改革实践中要积极思考适合本校的科学改革路线,切实为学生着想,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学校要在发展中明确改革方向,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方法的研讨,摒弃原有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做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使其在未来岗位中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为岗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獻

[1] 王秋红,张涛.《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07-110.

[2] 牛吉梅.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6(4):250-253.

[3] 钟小凤.企业元素融入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的探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15.

猜你喜欢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革
浅谈数控加工技术在“黄泥鼓”制作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 《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