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观外国人到与外国人为邻

2019-10-14 02:07王勇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外教围观

王勇

1975年,有一个外国的考察团要来辽宁省台安县,要去新开化肥厂考察,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几个外国人就像几块石头,投进小城平静的生活,在辽河上泛起涟漪。

为了验证自己的消息,也为了用眼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县城许多人骑着自行车奔新开公社而来,路上的自行车排成长龙,蔚为壮观。我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父亲当时是新开化肥厂厂领导,我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要去的,因为这是“父亲他们的厂子”,正巧我同学的父亲也在这个厂工作,我们便相约一同前往。

我带上面包,备好干粮,那一次自行車是骑得最远的,也有不少人干脆徒步18华里,走到新开化肥厂,要看一看外国人究竟“长”啥样。如果用“像过节一样”形容当时的氛围,可能不很准确,因为围观的人们与来此参观考察的外国人并没有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用“像看稀有动物一样”来比喻,可能还是比较恰当的。

因为人们当时的那种顾盼、那种眼神、那种满足与疑惑,真的有如在观赏稀有动物一般。我想,当时那几个外国技术专家,在这个偏僻小城,从围观人群的眼神里面,应该是没有看到多少友好与礼貌吧?化肥厂内外被围得水泄不通,禁锢久矣、封闭多年的人们久久不愿散去,以至互不相识的人们在回来的路上还在唏嘘感叹,仿佛天降洋人,近在咫尺,恍若梦中,如果让我描述他们彼时的心声,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终于看到外国人啦!外国人就这样啊!

2002年,台安县国际交流中心在台安高中成立,从此结束了台安县没有外教的历史,外国人成了台安县的荣誉市民,他们上街逛商店、去邮局、下饭店,我们常常会迎面碰上,不期而遇。外教有的不在学校住,就住在县城的小区里面。我所在的龙泽园小区,就住着一位来自希腊的年轻女外教,每天早晨出去锻炼,英姿勃勃,“鹤立鸡群”,很是养眼。小区里的的士司机,私下里开玩笑说:有空咱也得学两句英语,见面打个招呼啥的。

2006年7月,来自德国、美国等7个国家的20名国际交流项目学生在鞍山完成了为期三周半的语言文化培训,其中两名学生到台安高中就读,他们是来自厄瓜多尔的雷英明和德国的刘大卫。雷英明被安排在高二·13班就读,跟班里的同学相处十分融洽。刘大卫就读的班级是高二·14班,他参加了高一新生军训,虽然每天都很累,但他说很有趣,一定坚持到底。

不久前,侄女王东与德国小伙马克完婚,我们全家人都以开放与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并愉快地参加了他们在本县生态园饭店举行的中国式婚礼。

从“围观”到“为邻”,乃至“做亲”,这就是从1978年到2008年社会的变迁。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外教围观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朋友圈,欢迎围观
The Easter Parade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奇葩百分百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