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管理是眼睛向内看
经营是眼睛向外看
做企业要重视管理。优秀的企业大都有一套自己的“心法”。但是现在,中国的企业不仅要有好的管理,更需要好的经营。
我在企业做过4年技术员、10年的销售工作、10年的工厂厂长、17年的央企领导,担任过兼职教授,也请教过不少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说起来,经历还算丰富,但我仍然常常感慨,要想把企业管理、经营的事情真正说清楚弄明白,不太容易。
管理是眼睛向内看,经营是眼睛向外看。这些年我所总结的工法心法,主要是从中国建材的实践中来。
2002年,我刚到集团做一把手,前任总经理打电话给我,有点儿悲壮地说:“志平,我从弹坑里爬了出来,却换你进去了。”
就任当天,我坐在主席台上,马上就收到一张法院传票。因为负债累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要冻结我们的财产。
有一阵,公司大门上的封条层层叠叠,财务只能从后门进去上班。企业非常困难,不知道下个月工资怎么发,大家都觉得走到了尽头。
历史遗留问题要积极处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发展。
当时,我把建材局好多领导和专家请到宾馆,开战略研讨会,让他们为企业出主意,到底怎么做、做什么。
对这件事,当时大家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觉得连饭都吃不上,一天到晚还讨论这些虚的。我说,今天吃不上饭,就是因为昨天没有想清楚,如果明天想吃上饭,今天饿着肚子也要想战略。
如今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那场掀翻屋顶的研讨,或许公司早就没有了。
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是
带领大家眺望远方
大家常常把做企业的管理细节和战略放在一起讨论,这是两码事。
战略是头脑、是旗帜、是事业的起点;管理是腿脚、是手段、是过程。方向弄清楚了,思路弄清楚了,问题就容易解决。
当时公司做了决定,放弃了原来的地毯、壁纸业务,改名叫做中国建材,进入了水泥产业。因为小产业的市场,就像一个脸盆,央企是一塊大石头,会把脸盆砸坏。
结合自身优势和使命来看,作为一家央企,要做行业领军者,一定要扎根大行业,做足大产业。水泥就是我们的机会。
多年后,有次在香港路演,有人问我,“掌管大企业,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我回答他:“看到机遇并抓住它,然后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并且义务反顾地执行下去。”
中国建材能快速发展,就是顺势而为。
人一生中的重大机遇可能只有一两次,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有的机遇甚至是十年、百年难遇。因此企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非常关键。市场不可能总给我们机会。作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带领大家眺望远方,比别人多想一步。
当时我们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单位,既没有水泥厂,也没有资金,凭什么做这个大事?消息登报后,大家都不相信,到处都是质疑。
但我坚信,不懂水泥不等于不能做水泥,没有钱可以去找钱,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盈利机会。就像大年三十,家里有面有油,只能烙饼,想吃饺子,就得去找菜做馅儿。
做企业必须了解环境,抓住机遇。一旦确定了合适的目标,缺什么,找什么,一心一意把这件事做成。
越接近顶峰,往往越艰难
如今,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赚了不少钱,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个中艰辛,不足挂齿。首要的是坚持,不能朝令夕改。企业制定了合适的战略,得扛得住。
行者百里半九十。越接近顶峰,往往越艰难。很多人常常在这个时候退缩,结果失去了登顶的机会。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做企业就是不断解决前行路上遇到的问题。只有执着前行,战略才能实现。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要做非常大的行业,也有小而美、小而精的行业。就像瑞士企业做军刀,也可以把产品做到极致。德国有一家公司,做拴狗的链子,占了全球70%的份额。
中国巨石只做玻纤,北新建材只做石膏板,它们都是中国建材旗下的公司,都做到了世界第一,都做到了世界最好。
1993年,我被派去北新建材当厂长。当时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石膏板这个窄而深的领域做好。
这是一种隔墙材料。最开始我们的目标,是让三星级宾馆都用上,让新开的饭店都用上。
后来我们在香格里拉大饭店开会讨论,做了决定,要从这个厂走出去,布局全国。
当时我们打算做3亿平方米的规模。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没有人相信这个无名小厂做得到。而今天,北新已经做到了22亿平方米的产量。中国石膏板市场和我们预估的一样,发展很快。
全球一流的企业,不一定是规模很大的公司。不管是做小产业还是大产业,做隐形冠军还是行业巨无霸,各有机会。这就是领导者要制定的战略,必须提前想清楚,做出选择。
作为一把手,最重要的劳动是思考。通过反复否定之否定,拿出方案,按下按钮,承担起巨大的责任。因为战略选错了,可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全军覆没;战略选对了,每项努力都有加和作用。
当产品进入成熟期
企业容易走下坡路
企业的选择最后往往在一把手的方寸之间。
机遇需要有心人去发现,企业领导更需要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很多机遇是不易被察觉的。
每次战略敲定前,我总是要反反复复地想不止十遍八遍,甚至一百遍上千遍地想到底对不对。
有人说我是战略家,我确实喜欢思考推演,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要想好。如果总错,总丢子,就输了。
正因如此,这些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凡事慎之又慎,谋定而后动,一旦机会来临,就要毫不迟疑,快速出手。
但是,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变化的。所有的战略都是相机而动、量力而行、逐渐发展。
最初,北新开展石膏板业务,竞争很激烈,压力非常大。后来做强做大之后,北新“石膏板大王”规划呼之欲出。
但是,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容易走上好年头盈利、差年头亏损的老路。所以我提出了“有限相关多元”,让北新走上住宅产品化。先做好主业,朝着相关多元化,有限度地走。毕竟技艺再高超的杂技演员,也只能扔这么些个盘子,多了得砸。
有的大企业,做着做着就散了,东一块西一块扩张,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多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
后来随着市场发展,北新石膏板利润逐年增加,2018年税后利润超过20亿元,在国内基本做到了极致,占据了60%的份额。这时候就要想,要不要寻找第二增长点?所以,北新去做石膏砂浆、腻子,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就是“石膏板+”。
战略该修正时要修正,该完善时要完善,再优秀的管理也替代不了战略,再高明的管理方法也只能算作战术。
企业一把手
必须学会赚钱的本领
企业一把手,首先是一个经营者。
穿着工作服,深入一线,身上粘着油污,那是过去一把手的形象。对中大型企业来说,现在的一线,不再需要一把手去带头干,而是需要一把手时刻关注外界最新的变化,让企业做正确的事。因为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会给企业招来灭顶之灾。
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正确地做事。经营是直面外部环境,是直面不确定,是做出决定做出选择,目标是赚钱。
早年,我个人总是羞于把“赚钱”两个字挂在嘴边,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如果企业不挣钱,怎么向前发展,怎么让员工安身立命,怎么获得投资者支持,怎么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一把手,必须学会赚钱的本领。经营之道就是赚钱之道。
大家不要觉得俗,赚不到钱,就谈不上创新,谈不上环境保护,也谈不到社会责任。作为经营者,首先要明白,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
利润是经营出来的,每个经营者都要本著“利润、利润、利润”的原则做好日常工作,包括销售、采购价格、生产成本、质量等。
为了让中国建材的干部完成这个转变,无论是在年会,还是月度经营分析会,我都和干部们谈经营之道,也就是赚钱之道。
经过多年打磨,现在集团各个业务的一把手,80%的工作是经营,20%的工作是管理。
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管理是基本功。大量管理工作,基层干部做,而经营工作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做企业领导就是布道者,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学习,然后不停地给大家讲道理。
企业家存在的价值
就在于解决困难的能力
从管理到经营,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了。管理,仍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企业家是个苦差事,但他们总是愿意给大家展示大英雄的一面。这是他们的身份需要。他们不可能只是快乐、热情、激昂,也有极其孤独的一面。因为领导者要感染人,所以不愿意把悲伤、困苦、失败的一面展现出来。那样的话会让大家涣散。到最后,困难的事情都自己扛,不好的东西都自己消化。
以前有记者采访我,我用了一句歌词回答他,“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这是张学友的一首歌,他讲的是情网。实际上,企业家也一直在网中央。
做企业领导者,真不是那么轻松的一件事。
当年,中国建材一度吃不上饭,也和外企竞争过,几乎被彻底打败,只剩下跟外资合作、缴枪投降这一条路,差点就没了。10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公司股价曾经从39元跌到1.4元,跌得连零头都不剩。
我记得那个时候,心里很伤心,我女儿回家跟我说,“爸爸你别难过,因为从上市的那天起,你就应该接受今天,上了市就由不得你,股票涨是市场给你的,股票跌也是市场给你的,所以你从上市那天起就要做好这个准备。”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一个死神在追逐,一旦追上了,人就没了。
企业也是这样,死神在身后,困难在眼前,危机在身旁。从成立公司的那天起,领导者就要做好这个准备。
不过我始终相信两点:一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就像开车开多了,水平就会越来越高,久能生巧。做企业也是一样。长期做下去,经验就会越来越多。
对我来讲,十分汗水,一分收获,也不怕。我63岁了,工作了40年,从来没有休过一次年假,也没有期盼过假期,脑子里没这个概念。每一个企业家都是这么干过来的。做企业不容易,没有什么例外。自己多流点汗水,收获就有了。
二是,做企业不要急于成功。现在很多人希望三下五除二,马到成功。想做好一个企业,没有10年、20年是不行的,做到极致,可能需要30年、40年。
有人问我怎么算出来的。我不是算出来的,我是做出来的。像北新建材,到今天做得还算不错,其实已经积淀了40年。
企业是点点滴滴做起来的,只有长期坚守,才能终成正果。中国建材一路走到了今天,每年有些小困难,几年一次大困难,终究是扛过来了。
每次周期性的低迷,这个东西一定要看淡一点。我困难,你困难,他困难,大家都困难。一定要开导自己,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呢。
遇到这么多风浪,我也经常处在煎熬的状态里。每次都能挨过去,靠的就是皮实。困难是不可能永久的。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有些人在黎明前夜跳了楼,跳完以后天亮了,多遗憾。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天亮,还要想办法化解危机。因为企业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解决困难的能力。困难越大,越要有耐心,越要有信心。
任何一个经历,都是难得的体验,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认认真真地总结,不要荒废了它。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