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姣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产生了思政教学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多种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以打造前沿的思政课堂。本文分析了思政课程的独特魅力,并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下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堂兴趣的多重路径:一是将慕课的教学模式引入思政教学中,二是利用新媒体促进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思政课;文化自信
思政课是为了加强学生思政教育而设置的专业课程教学,其主要内涵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利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等对学习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门类,是主要研究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动机行为过程,并揭示人的思想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普遍联系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教育对象在社会环境中的能动影响;思政教育者的素质,以及如何渗透到相关领域以促进社会、家庭、学校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思政教育的规律方面,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产生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这种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周期运动形成了人的思想活动。思政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要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思想的客观外在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争取最好的行为结果,这种改变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思政的一条重要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该论断指出了思想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因此,要紧紧抓住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一)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稳定、向上的人格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强化广大民众的人格教育以及人格培养。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人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没有人格这个基础,思政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的思想就不能达到深沉的积淀,思政教育对人格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和作用:思政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自觉建立起“修养”的意识,通过日常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与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自觉的行为习惯。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比如“坐、卧、行”等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传统文化中的衣食住行内容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中节俭、朴素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抛弃奢靡、浪费、无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思政教育强调从幼儿抓起、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教育儿童爱护花草树木,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儿童在骨子里铭刻爱家爱国的思想情感,进而建立与思政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
(二)思政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体现了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作为一种与时代相连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感染力、凝聚力、生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要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课题加以推进,高校的思政教育很好地承担起了此项任务。思政教育扎根文化,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思政教育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对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形成理性的认识,认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态势、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从而对未来文化的发展前景树立信心。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活动,比如课堂演讲、辩论、朗诵等思政教学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在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从而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传播者、继承者、弘扬者。
(一)慕课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新兴起的一种网络化的在线课程,无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已将慕课模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慕课应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中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颠覆,开辟了思政教学的移动终端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慕课学习思政课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第一,利用慕课模式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优势。慕课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注册账号后可观看、学习平台发布的课程,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习的时间、空间、地域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观看并消化,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工,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慕课课程教学不是一个单向传播信息的模式,而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反馈的循环模式,教师可以将慕课课程的教学视频划分为多个短视频,学生利用慕课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并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不仅能克服思政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同时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另外,慕课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利用慕课进行思政学习,可以看到全国各种语言的各门各类的学习课程,感受不同地区民族文化差异性和共通性,体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风格,并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和学生对不同国度、文化、地区进行在线讨论交流学习,促进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
第二,慕课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慕课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线性、开放性、共享性,教师应该重视网络平台的使用,研究探讨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层次、学习专业的慕课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对信息与知识的渴望,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优化,比如,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时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将需要教授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慕课平台上,通知学生自行观看,使其充分熟悉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随时在线上解答疑惑,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更容易将思政知识内化,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慕课改进教学方式,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性的术语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甚至反感,所以,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影视作品、小品、电视剧,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强化内心价值观;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技术设置情景教学模式使学习方法更有趣、更灵活,比如将思政的相关练习题设置成游戏闯关的模式,学生答对则闯关成功并累计一分,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题的作答,答错则从头开始闯关,通过累计的分数和学生闯关的程度,教师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
新媒体的出现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加方便和快捷,思政教育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的教导,可借助先进的新媒体设备、音频、动画、视频、动态图片等多种形式宣传思政内容,新媒体运用于思政课程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教学营造了一种活泼有趣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加强树立新媒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新媒体的了解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其次,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制定新媒体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將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向学生发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完成思政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创立智慧课堂,学生登入手机APP即可参与教学互动答题,教师在平台上可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一一点评,并将点评记录制作成一份电子式的报告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学习进展情况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薄弱环节。最后,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政课堂的教学渠道,通过网络制作微视频、微课等发布时政热点和时政锐评,亦可以建立学习群进行网上学习互动与思想交流,将思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等新媒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使思政教学改革进入全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陈露.慕课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教学改革,2019(5):149-150.
[2]刘爱梅.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究[J].德育研究,2019(5):31-32.
[3]邓雅琪.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才智,2019(6):92.
[4]亢敏.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高职思政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9(9):51.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