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可 朱哲毅 徐志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危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1.7%,网民规模达7.10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①全球及亚洲互联网普及率来源于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互联网开创了新的信息搜索、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和购物方式,拓宽人们的知识来源及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使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分配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不断增加①2016年人们平均每周上网26.5小时,比2012年增加了33.2%(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使得日常活动时间分配发生改变,长此以往,极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价值观尚未成熟且自制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网民中,约有62.3%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约48.3%接触过黄色网站;约43.4%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约14.5%因为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而造成财物损失或身心伤害②数据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f0f4080100gxix.html。。与此同时,一部分青少年因沉迷刺激的网络游戏和虚幻的虚拟世界,其生理性、心理性、社会人格和行为等受到了伤害③数据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f0f4080100gxix.html。。此外,互联网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对青少年的视力、学习和健康等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已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问题(Acebo和Carskadon,2002;Merrick等,2005;马冠生等,2006;王琪延和郭茜,2007),亟需引起关注。
互联网的不合理使用对身体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日常活动时间分配上,且这一影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从日常活动的时间分配来看,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在学习、睡觉和运动等活动中原有的时间安排,这可能会损害青少年健康。由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主要是进行娱乐、交流沟通和信息获取(卜卫和郭良,2001;Swickert等,2002),这与成年人主要利用互联网处理与工作相关事务存在差异(Hills和Argyle,2003)。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他们分配在互联网上的时间逐步上升(Robert等,2004)。在美国15岁~17岁的青少年中,1/3的人每周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6小时,24%的人每周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3小时~5小时,20%的人每周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1小时(Woodard和Gridina,2000)。同样,中国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也从2007年的12.7小时上升到2015年的每周26小时,而同一时期青少年分配在睡眠和运动上的时间却呈下降趋势(Chung和Cheung,2008)。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Chou和Tsai(2007)调查台湾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发现,男生比女生花更多的时间玩互联网游戏,且在游戏内容和玩的频率上也存在差异;Li和Kirkup(2007)在对中国和英国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两国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上均存在性别差异;赵国栋等(2008)和张新风(2007)在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男生的上网比例和上网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生。
城乡之间家庭环境和互联网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互联网可能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一方面,农村许多父母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而选择外出就业,虽然这可以为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物质和生理健康)增加投资(Stillman等,2012),但父母的外出改变了家庭抚养结构,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处于情感性格变化转折时期的青少年会因长期与父母分离而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被消极情绪困扰(林宏,2003),而互联网带来的虚拟世界则可以满足农村青少年这类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等现代生活工具开始进入农村(卢利亚,2011;贾亮亭,2013;腾采秀,2015)。许多商家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上网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起到了推动作用(张全和李怡,2016;郑伟,2016)。然而,既有研究鲜有关注互联网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
关于互联网是否显著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特别是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既有研究还远未达成共识。在身体健康方面,有学者认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会使青少年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久坐的生活方式,进而导致肥胖,影响身体健康(Hallal等,2006;Telama等,2005)。但Lin等(2006)和Goran、Reynolds(2005)研究发现,与电脑游戏的互动可以改善青少年对待身体活动的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在生活时间配置方面,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拥有的功能与传统传播媒体的功能相似,这使得人们减少了传统媒体的使用时间(Duguid,1996;Stempel等,2000)。但有研究认为互联网使用和传统媒体使用存在互补的关系(Stempel等,2000;Robinson等,2000),在特定问题和领域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存在差异,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人们会增加利用两种渠道搜索信息的概率(Dutta-Bergman,2004)。此外,由于既有研究对两方面问题未能很好处理,导致研究结论难以达成共识。一是多数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少有采取实证研究方法专门识别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即使有部分采取实证研究,但也少有考虑内生性问题。二是既有研究在分析互联网使用对生活时间配置的影响时,大多将日常活动分项估计,忽略了日常活动间的相互影响,降低了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借助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经验事实,系统考察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于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相较于同类研究,本文在以下两方面有新意和贡献。一方面,本文尝试通过构建一个农村青少年时间配置的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讨论其性别差异;另一方面,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含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计量分析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在技术上能够解决自选择产生的内生性及日常活动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由于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广泛而及时、信息量巨大、受众之间互动性强等特点,开创了新的信息搜索、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和购物方式,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变得便利而富有乐趣。但是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尤其是对价值观尚未成熟和自制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随着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增加,青少年可能会减少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甚至在健康上受到不良影响。
本文将借鉴Kitamura(1984)时间分配效用模型,从理论上剖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机制,为实证分析做铺垫。为便于分析,本文先作出以下假设:
(1)青少年是理性人,其时间配置决策目标是获得最大效用,即青少年获得的效用来源于每天参与的J项活动;
(2)青少年对每种活动的偏好表现在所分配时间的多少,即对某种活动分配时间较多时表明偏好较强,对某种活动分配时间较少时表明偏好较弱。参与活动j所分配时间为0时,青少年获得该种活动的效用Uj为0。
(3)一天中所有活动时间的加总为24小时,且不区分固定活动和可变活动,假设所有活动的时间都是可变的,但日常必需的活动时间配置始终大于0,如睡眠时间。
如果青少年要将一天的时间分配在J项活动上,每项活动带来的效用可表示为以下函数形式:
其中,tj代表每种活动分配到的时间;Xj代表控制变量;Vj代表活动j的效用;jω代表与活动j正相关的随机变量,假定ωj和tj、Xj相互独立。效用Uj的方差随着Vj增加而增加。因此,一天J项活动的总效用等于所有活动效用的加总。
对于青少年而言,在不同活动上分配不同的时间是为了最大化总效用。因此,青少年时间分配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以下函数式:
其中,T是所有可以分配的时间。
假设每个活动的效用Vj可以表示为活动j所分配时间的对数和由控制变量Xj所组成函数的乘积,方程如下:
其中,αj是Xj的函数,且∂αj/∂Xj>0。同时在给定ωj和Xj的条件下,效用函数Uj满足一阶条件∂Uj/∂tj>0和二阶条件即当活动j分配到的时间增加时,活动j获得的总的效用Uj增加,但边际效用∂Uj/∂tj递减。
接着,再考虑所有活动J都参加的情况下,活动j所能分配到的最优时间,方程可以表示为:
因此,所参与活动与基本组活动的比值可以表示为:
假设:
其中,εj为每种活动的扰动项,且符合均值为0,方差为∑ε的正态分布。对任意的j和k,Xjk都大于0。虽然在一天中,青少年参与的活动并不会同时发生,但决策参与活动的顺序相互关联。
为围绕主题,下文将着重讨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带来的影响。
由时间配置决策方程可知,青少年是否使用互联网及使用的时间,取决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获得的边际效用(∂Unet/∂tnet)是否高于参与其他活动获得的边际效用(∂Uj/∂tj),并且当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边际效用等于其他活动边际效用时,即∂Unet/∂tnet=∂Uj/∂tj时,每天活动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受总时间额一定的约束,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会挤压其他活动参与时间。由于不同活动所提供的功能存在差异,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带来的影响会因不同活动提供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为此,本文根据活动提供功能多元程度,将其划分为单一功能活动和多元功能活动。
对于单一功能活动,例如睡眠、家务劳动、学习等活动,其特点是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功能较为单一。由于参与单一功能活动边际效用随着时间配置的增加而降低,当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青少年产生的边际效用大于参与单一功能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用时,单一功能活动所分配的时间会被使用互联网所替代,此时产生替代效应。
对于多元功能活动,例如传统媒体使用和户外活动,其特点是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功能较为多元。在传统媒体方面,传统媒体包含的种类繁多,青少年一般使用的是电子游戏机和电视。电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音乐、娱乐、电视剧、新闻等多种功能,电子游戏机只能为青少年提供游戏娱乐功能。在户外活动方面,户外活动不仅能给青少年带来快乐,而且增加户外活动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因此,互联网使用与参与多元活动间并非简单替代关系。多元功能活动所提供的功能中有部分与互联网提供的功能相似,使得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这部分功能产生替代效应;而未被替代的部分因功能上的差异,使得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增加对这部分功能产生互补效应。具体作用机制详见表1。
表1 活动分类与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带来的影响
可见,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对单一功能活动的影响较为直接,但对多元功能活动的影响较为复杂。为更好地阐述本研究的作用机制,下文将进一步以传统媒体使用和户外活动为例,具体分析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多元功能活动时间配置产生的影响。
1.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传统媒体使用时间配置的影响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传统媒体使用时间配置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提供的功能与传统媒体相似,容易替代传统媒体使用(Duguid,1996);另一方面,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在特定问题和领域上提供的信息有差异,会促使有兴趣的个体同时利用两种渠道以获得全面的信息,甚至从两种渠道获取信息会相互叠加而具有强化兴趣的作用,导致两者使用时间均增加。因此,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使用间存在互补关系(Stempel等,2000;Robinson等,2000;Dutta-Bergman,2004)。
对于青少年,主要使用的传统媒体包括电子游戏机和电视。电子游戏机只能提供娱乐功能,而这些娱乐功能在互联网上也能获得,甚至更丰富,所以互联网对电子游戏机具有很强的替代性;电视和互联网在信息提供内容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从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的叠加和强化效应会促使青少年增加对互联网和电视的使用时间,产生互补效应。可见,当互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增加会增加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
对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由于在传统媒体使用上存在差异,互联网带来的综合效应(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加总)也存在差异。Wright等(2001)发现男生喜欢把时间配置在与体育有关的电视节目或是电子游戏上,而女生喜欢把时间配置在电视剧上。可见,由于男生更热衷于电子游戏机,可能导致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增加对男生使用传统媒体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
2.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户外活动时间配置的影响
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增加对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快乐”与从户外活动获得的“快乐”存在较大差异(Hsu等,2005;Prensky,2005;Komal等,2010),使得互联网对户外活动的替代作用较弱。另一方面,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便利的交友、交流平台,网上交友通过增加青少年外出户外活动的机会,从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其使用互联网动机存在差异。比如,男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女生使用互联网主要为了聊天社交(Yee,2007)。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互联网提供的社交功能对女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农村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或不使用互联网,这种“自选择”可能是基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可观测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父母照料和社区互联网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基于不可观测的特征。如果直接使用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作为关键变量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同时,青少年的生活时间配置涉及多个活动,每个活动看似是独立的个体,但其决策之间又存在联系。为解决内生性问题及消除日常活动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含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计量分析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检验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的影响,本文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ATDij表示农村青少年i第j种活动的时间配置,取值为0到24;j取值为1到7,分别对应睡眠、户外活动、家务劳动、传统媒体使用、制度性学习、非制度性学习和其他活动。Interneti是农村青少年i每天配置在互联网上的时间;Specialij表示特殊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距离本村最近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否有时间照料家庭、家中传统媒体数量、是否住校;Xi是一般控制变量,包括农村青少年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其中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现状,家庭特征包括父母就业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省人均收入。同时采用省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进行控制。εij是随机扰动项。β0ij、β1i、β2ij、γi是待估计参数。
为检验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本文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STDij表示农村青少年i的身体健康,用睡眠时间和身体活动时间所消耗的能量是否低于标准来衡量,取值为0和1。j取值为1和2,分别对应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关键变量Interneti和控制变量X与模型(7)中相同。采用省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进行控制。φij是随机扰动项。α0ij、α1i、θi是待估计参数。
模型(8)中采用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来衡量健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睡眠不足会钝化青少年大脑思维、阻碍身体发育和降低免疫力,进而损害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校青少年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马冠生等,2006)。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62%城乡初中生睡眠时间低于教育部规定的9小时,33%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觉得非常疲倦。另一方面,长期缺少运动会给青少年带来基础肌肉废用性萎缩和肥胖等负面影响,损害其身体健康。与睡眠状况相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分配在身体活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超重、肥胖现象频发。
此外,模型(7)和模型(8)中所使用的关键变量“使用互联网时间”是农村青少年的“自选择”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会导致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存在偏差。为此,本文选取了“社区网吧数量”和“社区是否有便利互联网服务”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便捷的互联网服务和农村松散的网吧管理会增加农村青少年接触互联网的可能性,对农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农村青少年其他活动的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因此,这两个变量在理论上被认作是一个较好的工具变量,符合工具变量的设定原则。本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对模型设定进行“不可识别检验(Under identification test)”和“弱识别检验(Weak identification test)”等检验,以确保该工具变量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该项目先后于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1年在中国开展大规模实地调查,调查区域涵盖了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北京、上海和重庆9个省份和3个直辖市,其中3个直辖市是2011年新加入的样本。
本文主要探讨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CHNS数据中包含青少年每天通过手机和电脑上网浏览、聊天、游戏和观看数字电视的时间,以及个人每天活动(睡眠、户外活动、家务劳动、传统媒体使用、制度性学习、非制度性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配置,且包含详细的人口统计学和人口社会学变量,这为本文研究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如何影响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问题提供了条件。
本文保留了11.1岁~17.9岁农村在校青少年样本,最终获得1954个总样本,男性青少年1044个样本,女性青少年910个样本。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农村青少年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情况
续表2
表3描述了 2004年至 2011年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情况。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农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时间在不断增加。具体来看,农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从2004年的0.05小时/天上升到2011年的0.51小时/天。其中,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偏好电脑游戏,2006年青少年配置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是 0.07小时/天,大于网上浏览0.05小时/天和网上聊天0.05小时/天。到2011年,青少年配置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为0.20小时/天,约分别是网上浏览和聊天时间的两倍。
在其他生活时间配置方面,农村青少年生活中睡眠、活动和学习时间配置不断下降。具体来看,从2004年到2011年,农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传统媒体使用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04年的8.58小时/天、0.75小时/天和1.38小时/天先上升至 2006年的 8.69小时/天、0.8小时/天和 1.46小时/天,随后降至 2011年的8.57小时/天、0.69小时/天和1.36小时/天。家务劳动时间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 0.26小时/天上升到2011年的 0.36小时/天。制度性学习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从 1.5小时/天下降至1.4小时/天,而非制度性学习时间变化较为平缓。可见,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与其他活动的总时间呈相反趋势,但是与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表4描述了2004年至2011年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情况。在睡眠方面,农村青少年中睡眠不足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与标准相比,在 2004年有53%(标准一)和73%(标准二)的农村青少年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到2011年,其睡眠不足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 56%(标准一)和 79%(标准二);在身体活动消耗方面,农村青少年缺乏运动的人群较多,近几年基本保持平稳。可见,农村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尤其在睡眠方面。
表3 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情况(单位:小时/天)
① 户外活动时间包括参与武术、体操、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网球和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时间,以及体育活动外的户外活动时间。
续表3
① 家务劳动时间包括为家人购买食品、为家人做饭、洗熨衣服和打扫房间的时间。
② 传统媒体的使用时间包括看电视、录像、VCD、DVD和玩游戏机等活动的时间。
③ 制度性学习时间指做家庭作业时间。
④ 非制度性学习时间指参与课外阅读、写字、画画和下棋等活动的时间。
表4 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情况
⑤ 教育部规定初中生睡眠时间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睡眠时间不低于8小时。
⑥ Carskadon(2002)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不低于9小时25分钟。
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规定活动消耗量应占总能量的15%以上。
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规定每周至少进行 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分钟以上,即平均每天花30分钟以上时间参与中等强度(4.5MET)的活动。
表5描述了2004年至2011年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状况及差异。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男女生在网上浏览和网上聊天上使用时间的差距逐渐减少,但配置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差距不断扩大。具体来看,在总体平均上,男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为0.32小时/天,比女生高0.13小时/天。在网上浏览、网上聊天和电脑游戏应用上,男生所分配的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生。到2011年,虽然农村男女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差距在不断扩大,但主要来自电脑游戏使用,在网上浏览和网上聊天上农村男女青少年已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生活时间配置方面,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在总体平均上,女生的户外活动和传统媒体使用时间为0.53小时/天和1.32小时/天,均显著低于男生;家务劳动、制度性学习和非制度性学习时间分别为0.42小时/天、1.56小时/天和0.56小时/天,均显著高于男生;睡眠和其他活动时间分别为8.63小时/天和10.80小时/天,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到2011年,农村男女青少年在各种活动上的时间配置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女生在家务劳动、制度性学习和非制度性学习上配置的时间显著高于男生,在户外活动上分配的时间显著低于男生。可见,互联网对农村男女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趋势相同,但在影响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别。
表5 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情况(单位:小时/天)
表6描述了 2004年至 2011年农村男女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及差异。在睡眠方面,与不同标准相比较,总体来看农村男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比例均分别为 53%和77%,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活动消耗方面,与不同标准相比较,农村男女青少年缺乏锻炼的比例分别为 70%、81%和 42%、62%,女性青少年显著高于男性青少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可见农村男女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均较低,尤其是女生。
表6 农村男女青少年健康情况及差异
1.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的总体影响
表7报告了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 OLS估计。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会减少睡眠、家务劳动、制度性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但也会增加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 5%和 1%的显著水平。由于农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存在自选择问题,直接用OLS估计可能会使结果存在偏误,因而本文进一步采用3SLS进行回归。
表8报告了使用互联网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3SLS估计。采用3SLS进行回归需要为关键变量寻找合理的工具变量。根据前文的分析,便捷的互联网服务和农村松散的网吧管理会增加农村青少年接触互联网的可能性,但不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其他活动的时间配置,因而这两个变量可以作为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工具变量。本文通过对工具变量的不可识别检验和弱识别检验发现工具变量与内生性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过度识别检验证明本文采用的工具变量具有合理性。
表8结果和表7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农村青少年每天上网1小时会显著降低睡眠时间0.64小时/天、家务劳动0.32小时/天和制度性学习0.83小时/天,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同时也会显著增加户外活动0.48小时/天和传统媒体使用0.55小时/天,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对于功能较单一的睡眠、家务劳动和学习,在使用互联网产生的边际效用高于参与单一功能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用时,使用互联网时间的增加会挤压睡眠、学习和家务劳动的时间。对于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由于这些活动本身功能多元化,互联网对其既会产生替代的作用,也会产生互补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其互补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众所周知“物极必反”的道理,根据时间分配方程推算,如果青少年将大量时间分配在互联网上,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也会被挤压。为验证此结论,本文在表9分别增加了使用互联网的平方项和立方项。实证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时间的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倒N型。可见,随着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不断增加,对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逐渐占主导地位。
表8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3SLS估计
表9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使用传统媒体时间影响的方向检验
2.对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的影响及差异
从前文表5可知,男生使用互联网时间显著高于女生,且主要表现在玩电脑游戏上。由于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使青少年沉迷,这是否表明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可能对男性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为此本文用3SLS分别分析了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的影响(见表10),并区分不同的使用互联网内容(见表11)。表10报告了使用互联网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3SLS估计。结果显示,互联网显著挤压了男生每天睡眠、家务劳动和制度性学习时间。具体而言,男生每天上网1小时会显著降低睡眠时间0.45小时/天、家务劳动0.32小时/天和制度性学习0.53小时/天,参数统计检验均分别达到10%、1%和5%的显著水平;虽然互联网也显著挤压了女生睡眠和制度性学习时间,但也显著增加了户外活动时间。具体而言,女生每天上网1小时会显著降低睡眠时间0.79小时/天和制度性学习0.94小时/天,显著增加户外活动0.81小时/天,参数统计检验均分别达到了1%、5%和1%的显著水平。
可见,互联网均挤压了农村男女青少年功能较单一的睡眠和制度性学习时间,但仅增加了女生功能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男女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的内容上存在差异(见表5)。为进一步实证检验男女青少年配置在不同互联网内容上的时间对生活时间配置的影响,本文对“使用互联网”中“网上浏览、网上聊天、电脑游戏”进行分类,分别对男女青少年做回归分析(见表11)。从实证结果反映出,男生上网更多的是玩游戏,且这些游戏多数包含不健康的信息,使得男生更容易沉迷网络,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不同的是女生上网更多是为了交流沟通,线上的交流沟通增加了女生线下户外社交和文体活动的时间。虽然女生上网也会玩游戏,但一方面女生玩游戏时间较男生少,另一方面女生选择的游戏更有利于其社交技能发展(Lauer等,2018)。
表10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男性和女性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3SLS估计
表11 使用不同互联网内容时间增加对男性和女性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影响的3SLS估计
续表11
1.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总体影响
表12报告了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互联网显著增加了农村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概率,但对缺乏运动无显著影响。具体来看,与不同标准相比,互联网使用时间每增加1小时,农村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概率分别增加 41%(标准一)和 36%(标准二),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 1%的显著性水平。可见,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后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睡眠不足的概率显著上升,身体健康受到波及。
表12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
续表12
2.对农村男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表13报告了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均会显著增加农村男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概率,但对缺乏运动无显著影响。具体来看,与不同标准相比,使用互联网时间每增加 1小时,农村男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概率分别增加 40%、33%和 53%、39%,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 1%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的影响一致,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表13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
续表13
3.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的稳健检验
表14报告了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超重和肥胖①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所规定的12岁~18岁男女青少年BMI标准。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会显著增加男生肥胖的概率,以及女生超重的概率。具体来看,互联网使用时间每增加 1小时,男生肥胖概率增加 20%,女生超重概率增加 23%,参数统计检验均达到了 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确实会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男生。
表14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男女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
续表14
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生活时间配置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总和,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与这些活动的功能多元程度密切相关,对睡眠、家务劳动和学习时间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和学习。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睡眠、学习和家务劳动等活动的功能单一,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会明显挤占这些活动的时间,根据导致睡眠时间、学习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可以推断,长时间使用互联网可能对青少年睡眠休息、学习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男女生生活时间配置的边际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在睡眠和学习时间方面,对女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对男生的负面影响;在家务劳动时间方面,对男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对女生的负面影响。不过,由于从绝对时间来看,女生使用互联网时间少于男生使用互联网时间,而学习时间多于男生的学习时间,互联网对男生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会大于对女生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
第二,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等传统媒体使用的功能多元,互联网与其并非简单替代关系,其使用时间增加甚至还有增加女生看电视时间等使用传统媒体时间的倾向,但对男生使用传统媒体时间没有产生明显替代效应。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部分功能方面相似而有替代性,但也存在差异和互补性。因此,互联网一方面存在对传统媒体的简单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两者在信息提供内容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两类信息的叠加和强化效应甚至会促进青少年同时增加对两类活动的投入时间,会存在互补效应。互联网对电子游戏机主要是替代效应,而对电视则会存在很大的互补效应。男女青少年使用传统媒体的偏好不同,女生偏好电视,男生偏好电子游戏,导致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会增加女生看电视时间和减少男生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
第三,互联网非见面式聊天与社交功能有利于扩大农村青少年间的交流范围、增进交流深度,促使女生增加户外和文体活动。这一影响明显表现在女生身上,在男生身上却没有明显表现。一方面可能与女生使用互联网时间中聊天交流比重较高,同时户外活动时间偏少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男生将大部分使用互联网时间都分配在电脑游戏这种非交流活动上有关。
第四,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对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会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增加了睡眠不足、超重和肥胖的概率。同时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生的肥胖问题和女生的超重问题上。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发现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的增加会影响其时间配置,进而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考虑到这些影响,针对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保证农村未来劳动力质量及加强农村互联网发展管理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加大公共投入,加强管理,促进农村网络环境质量的提升,充分提升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健康网络环境;第二,学校应该利用新科技引入互动式教学,引导农村青少年网络学习;第三,家庭应引导子女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合理使用互联网;第四,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