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分析

2019-10-12 01:18杨文雅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传播新媒体信息

杨文雅

摘要:互动媒体艺术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融合计算机图形学、网络艺术、互动艺术等学科,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借助于综合材料和科学技术传递出独有的艺术理念與思路,极大地扩充了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呈现出多元素、新理念的实时性信息传播特性,以其独特的互动方式和创意手法为人们所关注,通过互动交流阐释人文、科技带来的视听新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媒体艺术;信息;传播

新的媒体和技术手段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之下,互动媒体艺术作为新媒体领域的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出多维互动的艺术状态,荟萃了科学技术和艺术创意,使交互式展演与公共艺术深度融合和拓展,实现了独特的艺术信息传播,创造出更加贴近精神享受的艺术作品。

一、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的形式及内容分析

互动媒体艺术注重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与观者的联系与互动,需要信息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进行作品与观者的互动,强调双向式互动,即个人的主动参与反应,并注重计算机环境系统的信息判断、反馈和调整,其主要媒体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基于动态影像的互动影像

新科技与多媒体实现了有机互动和融合,赋予其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互动多媒体艺术作品“活”了起来,仿佛这些艺术作品能够说话、能够行动,给人们带来极其神奇的艺术享受,体验到全息影像技术、3D技术、语音互动技术给互动多媒体艺术带来的全新感受。

(二)基于装置的互动装置

新媒体视域下的互动媒体艺术还利用互动多媒体装置,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以互动多媒体装置作品“生活网络Web of Life”为例,可以由系统读取观者的掌纹线数据,进行计算机扫描、分析和处理,自动演算出个性化、绚丽的立体影像及音乐作品,使观者能够通过现场感应设备获取不同的影音艺术体验。又如:非洲最大的互动装置——点亮约翰内斯堡Nike Football的互动式LED装置,可以让球迷将自己编写的标题消息转化为巨幅的球员动画,俯瞰整个城市,表达球迷对自己喜爱球员的热情和信心,成为球迷参与耐克及其成功的“踢出传奇”活动的独特表达方式。

(三)基于游戏的游戏艺术

电脑游戏技术融合音乐美术、电影制片、电脑软硬件技术,以其奇妙的游戏画面、角色造型、音乐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足不出户领略亦真亦幻的审美艺术体验和灵魂的震撼。如:Flash《办公室里的瞌睡虫》互动游戏作品之中,如果男人在办公室要睡着了,可以用控制鼠标键或麦克风的方式叫醒他,使之保持直立的姿势;在《小小大星球》互动游戏世界之中,采用了PS3创意的高科技处理技术,构建具有POP风格的画面,使之具有温馨的感觉,能够通过模拟操作小巧可爱的布娃娃,在梦想世界中展开游戏探险活动,将陷入混乱的小小大星球回归到和平的新星球。

二、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探索

(一)实现艺术形式的创新

互动媒体艺术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满足人们对信息主动性反馈的意识和需求,它并没有固定的媒体格式,重点关注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反馈和调整,极大地拓展了艺术信息接收与反馈的渠道,将观者的思维、能力糅合到作品的再创作之中,体现出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的实时性信息传播效果。以丹麦建筑事务所B.I.G联合纽约时报广场设计的情人节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为例,该互动装置设计成一颗活力跳动的红心,内置几百根LED灯源的透明亚克力管,当人们触碰到这颗巨型心形装置之后,内置的传感器会传递信息,将人的个人能量转化为爱意之光,产生跳动频率和节奏上的改变,使人们感受到情人节所散发出来的活力和满满的爱心,赋予纽约时报广场以不竭的活力。又如:日本艺术家Sachiko Kodama和Minako Takeno创作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突起,流动》,就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互动雕塑艺术形式,利用电磁力控制磁性流体,使之随环境声响变化而产生流体的三维形态的变化,由拾音器采集周边的人或环境声响,进行计算机转换和处理,使声波振幅演变为电磁电压值,控制磁性流体形态的持续性改变,并由摄像机实时进行图像投影,将听觉感受的声音信息通过视觉信息加以呈现,突破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实现了互动媒体作品与观者的实时分享。

然而人的视觉感知程度是有限的,一些信息是人的双眼无法看见的,为此还可以通过互动媒体艺术将不可见的信息转化为视觉形象,极大地延伸信息的呈现形式和表达意义,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和快感。以Ursula Laverencic和Auke Touwslager的作品“手机迪斯科”为例,该作品将不可见的信息转化为可视化信号,传递出不同的视觉形象和意义,它通过能够以手机电磁波产生反应的墙面装置,由传感器探测电磁波信号,由数千个LED灯形成闪亮的圆圈,使观者能够感知手机的存在,以其为画笔在墙边移动作画,真实可触地感知不可见的电磁波信号,让人们感受到充满电磁波信号的空间体验。

(二)注重信息传播方式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新媒体视域下的互动媒体艺术关注信息传播方式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它通过动态的展示和体验,使观者参与到互动媒体艺术创作活动之中,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和发表自己的声音,将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的外部刺激和信息信号进行个性化思考、反思、再创造,突破固有的艺术作品创作表达路径,实现互动媒体艺术创作和信息表达的双向互动,艺术家对参与者的反馈信息进行重新解读、思索和二次创作,将艺术作品与现实充分深度融合和链接,反映出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模糊的状态,将观众的主体意识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的感官体验。

以2004年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上由鸟笼和椅子构成的声音作品《叽叽喳喳》为例,在中国传统鸟笼和椅子上的参观者之间形成互动,通过声音、歌声的交替变化产生奇妙的互动审美体验。

以互动媒体艺术作品《充满记忆的口袋》为例,观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之中,通过扫描自身携带的某一物件,借由屏幕进行与作品相关的问题回答和阐述,从而可以使参与者的相关物件信息进行记录、分类和存储,并实现投影及网站链接查询操作,实时获取相关物品的信息,通过双向、持续的互动、存储,不断刷新数据空间,使之汇聚所有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点滴,成为流动的、持续性的记忆。又如:德国艺术家Christian Moller创作的“音频树林”它在直径12米的木质圆形平台上安装56根竖立的立体钢管,每根高达5.5米,由传感系统链接和控制,能够对触觉刺激产生反应,互动参与者可以通过这56根竖立的“钢管树林”进行碰触互动,使之发出极其和谐的交互乐曲。同时,作品周边还有20盏1000W的圆形聚光灯,能够根据参与者在地板上的移动进行投射位置的变化,实时生成波纹状的“光的地毯”,绘制生成极具质感的线条阴影,呈现出混合质地的光影效果。在作品与参与者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获得无法事先预知的各种反应,如:意外、幽默、新颖、深刻……,诱发和刺激参与者的联想和深度思考,在交互信息持续传播和融合的过程中,使作品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1]

(三)注重创意思维的运用

新媒体视域下的互动媒体艺术信息传播强调互动方式和创意思维的有效运用,充分利用声控装置、灯光、电子技术等媒介,激活新媒体艺术的新生命基因,反映和表达当代文化的特性,并体现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传递出人文的理念。

以金江波创作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为例,他将自身的艺术思考融入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表达之中,他设计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友谊井·第三只眼》由两口多媒体井构成,并安装有摄像头,成都和法国蒙特利埃两国的市民能够连通并进行麦克风视频对话,该作品以“井”为载体,在高新科技的支撑下成为相互贯通的“第三只眼”,以其独特的艺术家视角见证中外友谊。在其创作的互动媒体艺术装置作品《十八铜人——就是他》中,展示一个高达1米的铜人模型,人体模型身上布满装有感应装置的穴位,观者能够随意取用摆放于人体模型身旁的医学针灸细针,将其刺入人体模型身上的穴位,触动人体相应穴位内的感应装置,即时投影出全球政治人物的Flash动画录像和内容,激活和演示全球热门政治“明星”或“病夫”的不同人物形象,并以或调侃、或戏谑、或夸张、或幽默的人物脸谱刻画不同人物的政治做派。而在其创作的多媒体互动装置作品《天哪,你去聊吧》中,則采用硅胶材质制作出质感逼真的机器人,其脸部砸入到破碎的电脑显示器中,抽搐的脸部和手指处于聊天室的打字状态之中,屏幕则堆积有大量的聊天网络视频内容,由此传递出艺术家对现代网民生活的深度思考,反映出网民沉迷于虚拟网络空间的状态。

在胡介鸣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之中,则更多关注新旧交替更迭的创意题材和内容,并借助于数字互动技术探讨和研究当代艺术,以其创作的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向上,向上》为例,艺术家采用多台电视机推叠成柱状的屏幕,呈现出年轻人向“上”艰难攀登的画面,在声控装置的连接控制下,当观者发出声响时,电视柱中的人就会向上爬,给参与者带来全新的欣赏体验和满足感,由此也反映出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尝试通过这个互动媒体艺术作品表达当代年轻人肩负沉重的压力向上攀登的生存状态,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紧密的生活关系。又如:在其创作的互动媒体装置作品《海拔高度为零》中,有十五个被围置的废旧船只,其舷窗之后是电脑屏幕,播放海平面上涌动的海水、沙滩和漂浮的垃圾,眺望远处的城市正好位于海拔零度的位置,当观者靠近船只时,可以看到海平面的起伏波动状态以及日常生活常见的废弃物,通过这个装置互动媒体作品,传递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一个观念:一个低视角表达的“低”的观念,象征和寓意社会最低层、最容易抛弃的东西。[2]

(四)实现维度上的深度扩展

新媒体视域下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不断延展到各个领域,如:艺术馆、博物馆、商店、广场等,成为公共互动媒体艺术的多维度延展,它在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展示出全方位、综合的多媒体效果。

法国艺术家Miguel Chevalier与Cyrille Henry、Antoine Villeret共同创作了动态灯效作品《Magic carpet 2014》,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媒体艺术,将流动变幻的图案投影于教堂的立柱、地板上,跟随音乐的节奏变化产生分裂、糅合,呈现出无垠的微观自然生态之美,形成不断分解、融合、再生的“光的地毯”,并由静态黑白画面演变为彩色波纹图案,使参与者在地毯形状的影像上移动,获得完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引领参与者进入到无与伦的新奇感受之中,领略到现代光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传递出创作者对虚拟现实、人类与环境的深层思考。

荷兰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创作的互动景观雕塑《沙丘4.0》放置于Montevideo博物馆的主要走道上,由数百个光纤组成的电子植物捕捉人们的活动信息,进行信息的传播、计算、分析和输出,根据参与者活动信息的变化控制电子植物的灯光变化,如:无人时自动进入温柔黯淡的休眠状态;有人靠近时灯光自动发亮;有人大声叫喊时,电子植物会跟随参与者的行走而变幻出猛烈闪烁的灯光,由此体现出极其明显的趣味性效果,并逐渐发展到户外公共场地的景观艺术设计之中。[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域下的互动媒体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趋完善,信息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公众接受度和参与度也将不断加深,在科技的引领下将人们的感受融入到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之中,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与参与者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使参与者在充满好奇的趣味性互动中感受到艺术作品传递的人性和人文精神,逐渐打破与艺术创作的壁垒,拓展和延伸互动媒体艺术创作的空间,体现其灿烂辉煌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娟.沉浸式新媒体艺术视域下的互动体验性展示空间设计探索与实践[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8.

[2]李卓染,丁石雄,卢彧.论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媒体艺术的区别与联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3(10).

[3]邓俊峰,梁婷.新媒体视域下视觉语言传播的互动性实现[J].传媒,2017(24).

猜你喜欢
传播新媒体信息
订阅信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