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条件下讲好中国治理故事和治理经验,传播中国声音,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创作,群众文艺工作者需要虚心请教,真情创作,脱离假太空,立足于民族土壤,植根于文化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新时代;中国故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穷二白的面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缺吃少穿到丰衣足食,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随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农村转移劳动力不断落户城镇、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等社会复杂状况使得人们的多元化需求集中释放,如何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满足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职能部门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同时,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有效推进,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大幅提升,于是更加渴望欣赏到立足于生产生活实践、反映悲欢冷暖引发情感共鸣、艺术表达活泼生动、艺术态度严谨认真的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曾为新形势下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我们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因此,在当前条件下讲好中国治理故事和治理经验,传播中国声音,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创作,文艺工作者需要虚心请教,真情创作,脱离假大空,立足于民族土壤,植根于文化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
对于新时代的群众文艺工作者来说,因为长期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具有了解百姓生活、求学、就业、情感上酸甜苦辣、疑难困惑的天然优势,更能亲身感受到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勤劳节俭的创业精神,因此,要做好百姓的艺术贴心人,就应该在坚持“三个协调好”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
一、协调好宏大背景与微观叙事的关系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以及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用体现内涵深度、充满情感温度的群众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踏实肯干,解决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境,不断追寻幸福美好生活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人民视角下的新中国发展历程筚路蓝缕、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印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力量,从而激励人民群众把几十年艰辛创业积聚的强大能量转化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协调好人才培养周期与当前创作需要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保障、财政投入不断倾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中,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同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抓人才建设,不断涌现出一批懂群众文艺、爱群众文艺的业务骨干,在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人才的进一步挖掘、培养需要较长周期,如何调动当前条件下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集中释放、审美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和多元化成为趋势的现实需要,弥补群眾文艺创作上的短板,勇攀群众文艺创作的高峰,成为摆在所有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三、协调好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至今,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一个个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相结合,在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划让中国受益无穷,因此,要想使群众文艺取得更加长远发展,需要认真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发展规划。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文化”的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技术瓶颈也实现重大突破,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共享全国优秀群众文化资源,也为全民艺术普及,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艺精品的创作、打磨和检验需要经过时间沉淀,需要人民参与,如何进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和方向,在群众文艺创作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还需要各地制定出更加明确的发展规划。
因此,各地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更加深刻体会群众文艺创作在当今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自觉将其置身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战略之中,用文艺精品向基层群众讲清楚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要去向何方,也才能更好引导群众明白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奋斗的意义在何处。
作者简介:王蕾,江苏省扬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