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要:文旅融合是以传统旅游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模式的产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和促进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是必然选择。淄博市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城市,紧随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线路开展相关工作,对淄博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文旅融合发展重在行动,提出了落到实处的建议,以期对文旅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淄博市
一、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文旅融合是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人民对美好的生活更加向往,過去注重的是物质生活,现在则是在满足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更好的期待。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传统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下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可以使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的深层文化,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享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从而获得良好的文化旅游体验,使人们拥有更好的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机会。
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观光为核心,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文化和旅游产业把自然景观作为基础,通过创新设来提升文旅产品的文化意蕴与风趣,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从而得到更高的利润。充分发现和利用文化和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是文化高效传播的必然要求。文化旅游产业除了承担城市经济发展任务,更是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文化只有借助一定的渠道,才能得以实现价值,旅游的融合则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旅游成为大众分享和体验文化价值的一个良好的载体。在游客到了高度文化内涵的旅游场所时,在成了文化旅游的游览者的同时,也同样是文化价值的传播者。
二、对淄博文旅融合分析研究
(一)淄博文旅融合发展优势
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旅资源。淄博市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足球的起源地、重要商埠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山东腹地的淄博市拥有者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丰富和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这也成为淄博文化旅游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方向。
重视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加大。在新时代和发展形势改革的要求之下,淄博抓住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契机,近几年来,规划了编制系统的总体发展,出台促进文化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围绕重点项目设立专项开发资金吸引投资不断的追加旅游投资优化服务环境等措施。
(二)淄博文旅融合发展劣势
品牌建设不足。淄博虽然已经制定了“泱泱齐风,陶韵淄博”旅游品牌,但齐文化和世界足球起源地作为淄博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其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度还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旅游特色资源挖掘仍然不够,文化资源和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文化特色景区的服务设施不配套,并没有形成齐文化精品旅游热线。对淄博来说,并不缺少旅游资源,也不缺少文化资源,但缺少的是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及创意表达。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淄博文化旅游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多方面发展、齐头并进的模式导致淄博特色主题不突出,文化资源与数字内容技术、信息产业没有实现有效嫁接融合,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对产品开发和项目营销推广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淄博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这很多不利因素。
(三)淄博文旅融合发展机遇
现代时空流量压缩。在现代交通建设中,使淄博市成了一个重要的物流城市,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省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后,规划淄博市新的高速铁路项目,建立“三纵三横”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信道:淄博市与电气化铁路,轨道交通建设,提高空间联通的效率,将为淄博市文旅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新形势、新业态发展机会多样。近年来,旅游市场细分使旅游业也有更多的内容发展,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创造了新的方式体验旅游,增加旅游互动参与的程度和范围,更加刺激了使旅游者的消费欲望,这也是淄博市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
(四)淄博文旅融合发展威胁
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淄博市城市化程度高使原本有限的城市环境承载更多的困难,在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的大量涌入加大了对城市服务和城市运行能力的压力。同时,在休闲游时人口对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修复生态环境的能力。
文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淄博市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城市群,文化和旅游发展层次较高。高铁开通后,大大提升了区域人口流动的效率,淄博也进入到更加激烈、层次更高的文化与旅游市场。
三、文旅融合发展如何着手
(一)实现“文旅融合”需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机制
“文旅结合”应根据市场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来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第一,改变固有的思维,从整合的范围和程度,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动的深度,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次,要推动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推动各种基地、园区、示范区等对接整合。第三,要具有创新能力。在发展文旅融合的过程里,寻找新的方式,在旅游产业中融入不同的文化。
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监督。第一,我们必须明确界定执行管理的职责,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在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之时,自助游和个人游出现直线式增长,由于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到位,限制了文化旅游的高品质发展。第三,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发展的服务。
(二)实现“文旅融合”需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构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
多元投资主体的建设,打破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第一,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多种力量,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引进多种形式的资本,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平台,已解决该行业的融资问题。
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要把游客当作重点,通过改进工作的流程,把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为创造品牌奠定基础,大力开发和发展文创产品。
注重内涵,构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第一,要充分发现和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和人文景点,与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品质文化内涵。第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认证体系工作,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第三,完成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从政策引导着手,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升级。
参考文献:
[1]赵蕾.哈尔滨市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深圳文化发展对哈尔滨的启示[J].知与行,2018(03):95-99.
[2]梅红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北方经贸,2017(10):151-152.
[3]冯健.“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J].人民论坛,2018(32):86-87.
[4]白洁,李宝祥,谭振华.淄博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01):87-91.
[5]邱晓星,史璟.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2018(17):254-255.
[6]崔明慧.浅析淄博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4(17):118+90.
[7]陶丽珊.基于SWOT分析的淄博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分析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0):104-105.
[8]杨新良,陈超.关于齐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0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