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探索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新思路,无论对我国城乡经济转型和人文生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基层文化的制约因素和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探索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新思路,无论对我国城乡经济转型和人文生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因素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一)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农村淳补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二)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以舒城县为例,虽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农村文化建改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文化站、图书室等形同虚设,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
(三)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一)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確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保持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纳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县乡村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鼓励制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必须有阵地、有设施,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财政项目和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努力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
(三)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社会、农民生活,聚焦农村巨大变化,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农民为核心,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我们的根,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做到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
密切协助,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真正实现科教兴农,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伍露露(1991.4-),女,汉族,安徽省六安市,助理馆员,研究生,舒城县文化馆,主要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